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4-20
記者 南 遼
在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胸懷大義,保衛國家,不惜奉獻生命。在和平發展新時代,我們品讀革命前輩的壯烈事跡,可以感受他們崇高的家國理想和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我們銘記他們,緬懷他們,也將弘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品德,不負時代期望,牢記肩上責任。
車元路,一個18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小戰士,是解放運城的特等功臣。
車元路1929年出生于晉城市澤州縣常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的哥哥先給地主扛活,后來被閻錫山部隊抓去當兵,不到一年就被折磨致死,惡霸又把他的嫂嫂搶走。受家寒所迫,車元路10歲時就開始給地主放羊,吃不飽,穿不暖,還整天挨打受氣。因此,在車元路幼小的心靈里,早就種下了仇恨舊社會的種子。
1946年,17歲的車元路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7年3月,在解放曲沃戰斗中,車元路所在的部隊擔任主攻,他只身俘獲守城主將——國民黨上校團長武藝瑛。當時,車元路參軍還不到一年。
1947年12月,他又隨軍參加“三打運城”戰役。
運城,是山西南部的重要城鎮,既是軍事要塞,又有鹽池資源,為兵家必爭之地。1947年春,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對晉南發起作戰攻勢后,運城已成為國民黨軍在晉南地區據守的孤城。當時,國民黨3個流亡專署、16個流亡縣府人員猬集于此。因運城城墻堅固,裝備精良,易守難攻,我軍兩次攻城均未成功。而此時,胡宗南正在進攻延安,解放運城就成了牽制陜北及中原敵軍的關鍵之舉。
1947年12月17日,運城已是冰天雪地。我軍太岳部隊在王新亭司令員、王震政委的率領下,包圍了茍延殘喘、蜷縮在運城的閻錫山和胡宗南殘余部隊,先掃清了城外圍的明碉暗堡。
當時,我圍城部隊僅有12門野炮、12發炮彈,雖兵臨城下,仍奈何不得既高又厚的城墻,架云梯強攻,屢受阻攔。時近年末,胡宗南又調集4個旅從河南欲北渡黃河支援運城,先頭部隊已經占據茅津渡。我圍城部隊若不能趕在敵援兵到來之前破城,將重蹈前兩次攻打運城的覆轍。
為盡快拿下運城,運城前線指揮部決定采取強行坑道爆破的辦法,把坑道挖到敵城墻下,用炸藥炸塌城墻,打開一條通道。
任務傳達下來后,我第八縱隊二十三旅六十九團三營七連二排排長劉明生和車元路等10人主動申請組成爆破小組,執行這個艱巨的任務。
當時,車元路還不是黨員。他拿著黨費向黨支部書記請求:“我已填寫了入黨志愿書,請審查我的入黨條件。如果我這次犧牲了,或者活著回來,請批準我入黨。這算作我交的第一筆黨費。”
事關攻城全局,團長張國斌親自對10名爆破小組成員進行動員,要求一夜之間完成坑道任務。
12月26日下午,風雪交加,10名爆破小組成員分成3個戰斗小組,傍晚前的5點20分開始行動。
運城城墻高13米,厚8米,外側3米處還有一道又寬又深的外壕。外壕內存有污水,泥濘難行。外壕外,則是一片寬約50米的開闊地,地勢平坦,并設有3道鐵絲網。
排長劉明生帶領第一小組,身背門板,披著濕棉被,攜帶作業工具和同指揮所聯絡的繩子,率先行動,在火力掩護下向外壕沖去。半小時過去了,聯絡繩沒有任何響動。第二小組沖了上去。又過半個小時,聯絡繩仍然紋絲不動,指戰員們心急如焚。這時,敵人似乎發覺了我軍計劃,用特別集中的火力,正面封鎖了開闊地帶。
面對緊急情況,車元路提議:“為避免暴露目標,不要火力掩護;輕裝前進,不披濕棉被,不背門板。”
這個建議得到團領導首肯后,第三組迅即出發。臨走時,團長叫住車元路,要他及時報告消息。3位勇士躍入開闊地,敵軍子彈仍不時在車元路等戰士的頭頂上飛,炮彈在他們周圍爆炸。在爆炸的火光中,車元路看到聯絡繩掛在鐵絲網上,被炸成了幾截,心想:“怪不得聯絡不通啊!”
鉆過鐵絲網后,就是6米多深的外壕。外壕邊沿很陡,又落了雪,勇士們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下,只得咬住牙,“通”地一下滑了下去,一屁股跌在外壕底冰冷的泥水中。
聲響驚動了敵人,一排手榴彈在車元路的前后爆炸,但戰士們顧不上理會在身旁不斷引爆的手榴彈,緊縮身子,貼著壕壁疾速朝前爬去。他們在冰冷刺骨的泥水里爬著滾著,終于同先前出發的兩組會合。車元路這才知道戰友們已將坑道挖了2米多深,但被敵人的手榴彈震塌了。3個同志被埋,剩下的同志都帶著傷,仍在泥漿中繼續艱難地挖掘坑道,汗水、血水、泥漿攪在一起,又臟又冷。
為了避免動靜過大招來敵人的手榴彈,遇到碎石爛瓦處,勇士們就用雙手刨。刨到最后,所有勇士的指甲都刨沒了,鮮血直流。但是,他們牢記徐向前副司令員在電報中說的“要堅持最后五分鐘”的指示,堅決完成坑道任務,讓敵人坐上我們制造的“土飛機”上天。這時,城墻上敵軍不時往外壕里扔手榴彈和手雷,又一位戰友被炸犧牲。
車元路同戰友們急中生智,一起用前兩組帶來的門板和濕被子,在坑道口搭成外棚,上面涂了層厚厚的泥巴,既保證敵軍炸不塌坑道,也傷不到人。為將坑道內的情況及時向領導匯報并得到進一步指示,車元路雖然很疲勞,也明知往返外壕十分危險,但還是主動請纓:“我回去向團長匯報一下。”
外壕對面,團長張國斌伏臥雪地,聚精會神地觀望著前方的動靜。他擔心戰友們會犧牲在外壕里,若坑道挖不成,城墻炸不開,攻城就會受阻,因而心情十分焦慮。
正當團長坐臥不寧時,突然接到觀察組的報告:“從敵人外壕的方向爬過一個人來!”這人正是車元路。他身上已負了5處傷,卻仍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忍著疼痛爬了回來。
車元路報告了聯絡繩已被敵人打斷的情況。他說:“深入外壕的同志們,正在奮不顧身地挖掘坑道,不完成任務是決不會回來的。”聽到這個消息,大家十分振奮。
張國斌把水壺遞給被泥雪、冰碴、鮮血浸透衣裳的車元路,并叫來衛生員給他包扎傷口。車元路急忙回應:“不要緊,沒傷著骨頭,我還能繼續戰斗!”當時,眼前只有他熟悉情況,他人又機靈勇敢,派他再到外壕去傳達下一步的指示最合適。為此,車元路在外壕和指揮所之間,冒著敵人的火力封鎖,一夜往返6次,匯報情況,傳達指示,挖掘坑道,鼓舞士氣。
城墻上的敵人發覺有人在穿越外壕,就連番扔手榴彈。彈片時而在頭上飛,時而在身邊炸,但車元路好似鋼鐵巨人一般,頭部被彈片炸傷了也毫不在意,在槍林彈雨中穿行如梭,堅持完成了任務。
外壕內的戰士們經過徹夜努力,終于在27日拂曉前,挖出了一條5.5米長、1.6米高的坑道和一間可容納3000公斤炸藥的放藥室,并且在通往陣地的開闊地上,還挖好一個避彈坑。凌晨,勇士趁著晨曦的大霧撤回到陣地,圓滿完成了挖掘坑道的任務。
12月27日黃昏,車元路帶領工兵將炸藥堆放進挖好的坑道。17時30分,總攻開始。一聲地動山搖的巨響,閻軍自吹為半現代化設防的運城城墻被炸開了。攻城部隊前仆后繼從炸開的20多米寬城墻缺口處涌入城內,向前推進。
12月28日凌晨,攻城部隊全殲了運城守敵1.3萬余人,繳槍2200支(挺)、炮47門、槍彈60余萬發、炮彈2.6萬發、戰馬112匹。
“三打運城”之勝利,不僅消滅了大量敵人,鼓舞了我軍士氣,而且直接威脅進攻我陜北根據地的胡宗南部的后方。
車元路在這次戰斗中榮立特等功,縱隊黨委還特地獎給車元路所在班一面“鋼鐵勇士”的大旗。運城戰役后,1948年1月,車元路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隨后,車元路又參加了解放臨汾、晉中、太原和進軍西北、西南等戰役,屢立戰功。1951年3月,車元路赴朝作戰,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六十軍一七九師五三七團三營七連連長。
在1952年開展的“冷槍運動”中,車元路斃敵80名。11月13日,車元路在朝鮮東部魚隱山犧牲,年僅23歲。
車元路的一生經歷了20余次戰斗,屢創殺敵奇功,分別榮立特等功、一等功各兩次,并先后被授予“鋼鐵勇士”“全國戰斗英雄”等榮譽稱號。車元路用他年輕的一生,真切詮釋了共產黨人“要為人民服務到底”的信念和宗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