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八路軍總部留下的革命印記

——走進稷山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河鎮(zhèn)北陽城村

來源:運城晚報發(fā)布者:時間:2021-04-08

□記者 王捷 趙茜

這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豐富多彩的古老村落,也是一個歷史上扼守交通要道的村落。不僅漢高祖劉邦曾屯兵于此,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總部也曾在這里留下印記,為當地點燃了革命火種,刻下了難以忘卻的紀念。

▲八路軍總部駐地舊址

八路軍途經此處點燃革命火種

4月1日,在稷山縣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王彬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該縣清河鎮(zhèn)北陽城村。

一進入北陽城村,一股寧靜古樸的氣息便撲面而來。跟隨北陽城村黨支部書記楊新立、該村義務講解員吉丙山等人的腳步,記者走進一座四合院,這里便是八路軍總部北上抗日駐地舊址。整個院落莊嚴肅穆,北面為八路軍總部北陽城舊居,東面為左權將軍北陽城“路居”,南面設置有抗日期間圖片展。邊聽邊看,這段歷史便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1937年,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編后,八路軍各部隊舉行了抗日誓師大會,隨即東渡黃河開赴華北前線抗日。1937年9月6日,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總部從陜西云陽鎮(zhèn)出發(fā),16日來到河東榮河城(今萬榮縣榮河鎮(zhèn)),18日由河津里望進入稷山縣境內。各部隊先后途經太寧、西位、小寧、翟店、太陽、西里、東里、清河及南、北陽城10個村鎮(zhèn),歷時近1個月。“在運城地區(qū)范圍內,北陽城是總部舊址保存最完整的地方。”王彬說。

在總部舊址的一面展板上,一封八路軍途經稷山的電報,清晰記錄了經此北上的原因。王彬介紹,稷山縣境內稷王山麓、呂梁山脈分峙南北,勢峻峰險,山下丘陵溝壑縱橫分布,構成天然的游擊戰(zhàn)場。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北陽城有古驛道,不用過汾河就可直達侯馬,這條道路更便捷,且住宿之地剛好毗鄰陽城溝,便于部隊遇到危險時就地隱蔽。

18日上午,進入稷山境內后,朱德總司令就在翟店鎮(zhèn)第二高級小學發(fā)表了重要講話,號召大家一致對外。也就是在當晚,八路軍總部在北陽城村住宿,八路軍軍樂隊、宣傳隊還在村里表演了抗日救國節(jié)目,在此播下抗日火種,留下革命足跡。

直到現在,村里仍流傳著八路軍總部的點滴。當年的屋主后人段克民告訴記者,從小他就聽爺爺講述那段歷史,說八路軍軍紀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真正的好軍隊!

▲左權將軍家書翻拍圖片

左權將軍的家書彰顯愛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陽城駐扎期間,左權將軍寫了一封家書,落款為“九月十八日晚于山西之稷山縣 兩位嬸母及堂哥二嫂均此問安”,亦對這段歷史留下了印證。

在左權北陽城“路居”展覽室,記者看到左權將軍當晚寫的這封家書翻拍圖片。他在家書中寫道,“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yè)來奮斗”“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這一戰(zhàn)爭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戰(zhàn)的勝利”“我軍已準備著以最大的艱苦斗爭來與日本周旋”……

這封信的字里行間,無不體現了左權將軍為民族解放事業(yè)奮戰(zhàn)到底、抗日報國、為之獻身的堅強決心,充滿了他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共產主義必定勝利的真知灼見,也讓我們清晰看到了左權將軍濃烈的愛國情懷。

據王彬介紹,左權將軍的孩子左太北曾出版過《左權家書》一書,里面收錄了13封左權將軍的信,而這就是其中一封,目前這封家書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

離開總部駐地舊址,記者來到朱德總司令“路居”和任弼時“路居”。屋內一塊塊展板、一件件物品,介紹了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歷程,讓人凝視,引人深思。

一路為我們講解的吉丙山老人,今年已經84歲了。多年來,他一直熱心村里的事,擔任義務講解員。而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除了村里一些老人口耳相傳的故事外,還有當年親自參加作戰(zhàn)的清河鎮(zhèn)退休干部賈坤南的回憶。他想把這段歷史傳給更多的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讓紅色基因在這里代代相傳,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這里生生不息。

一墻彈痕后的奮戰(zhàn)故事

王彬告訴記者,提起北陽城的紅色印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北陽城有兩個“9月18日”:一是1937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6周年之際,八路軍總部來到北陽城;一是1938年9月18日,還是在陽城溝附近,由孫定國帶領的教導第三總隊打贏了一場伏擊日軍戰(zhàn)。

1938年9月18日凌晨,教導第三總隊獲得情報,說日軍一個運輸隊從清河出發(fā),準備開往新絳縣陽王鎮(zhèn)一帶,路過陽城溝,直奔侯馬。孫定國馬上帶兵提前趕到北陽城村,埋伏在北陽城南的溝壑里。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內后,教導第三總隊迎頭痛擊,打得日軍傷亡慘重。

吉丙山老人介紹,陽城溝伏擊戰(zhàn)中,日軍向村里打了3枚迫擊炮,炸毀了兩座民房,但最終孫定國帶領全隊取得了勝利,歷時1個多小時打死打傷日軍30余人,繳獲槍支10余支、騾馬5匹,還有其他衣物、日用品等。

在北陽城村陽城溝旁的火神廟東墻上,記者看到了當年作戰(zhàn)時日軍掃射造成的彈痕。一整面墻上一個個清晰可見、觸目驚心的彈痕,訴說著當時戰(zhàn)況的慘烈。

楊新立今年60歲,小時候他就看到這些彈痕及墻體因槍擊造成的裂縫。他希望這些留存的痕跡,能警醒后人,不忘歷史。

站在陽城溝前極目眺望,由于上游水庫修建,溝里的水早已不復存在,溝內也已成為百姓的莊田,農作物長勢喜人,貫通陽城溝兩邊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如今這份安穩(wěn),更令人觸動。

▲楊新立介紹火神廟東墻上留下的彈痕

歷史文脈接續(xù)傳承發(fā)展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該村不僅有著紅色印記,還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

楊新立介紹,稷山古稱“高涼邑”,縣址就在北陽城村,陽城溝邊現在依舊矗立著高涼城遺址,相傳漢高祖劉邦曾部署魏豹在這里守城。北魏時期,這里先后設立了高涼縣和高涼郡。村中心廣場上,始建于宋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陽城磚塔昂首挺立。還有那座一墻彈痕的火神廟,建于清朝雍正三年,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墻壁上祭祀火神場面的彩色壁畫十分珍貴。如今,村中也不乏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建筑、民居,還有獨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城“高蹺走獸”。

與此同時,村里一些在外闖蕩的成功人士,在“鳳還巢”的號召下,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領家鄉(xiāng)人民共同致富。首批在北京經營金剛石工具的企業(yè)家王回安就是代表之一。2018年返鄉(xiāng)后,他在村里成立了山西瑞柯鑫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解決村里部分勞動力,帶動周邊村民創(chuàng)業(yè)。王回安說,他想為自己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振興做點事情,讓家鄉(xiāng)更美好,群眾更富裕。

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北陽城村將保護與發(fā)展結合起來,以打造古村落、發(fā)展旅游作為目標,古建筑、紅色遺址銘刻的不朽印記,成為該村奮進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最深的緬懷是弘揚,最好的紀念是傳承。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北陽城村的紅色遺址留給后人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的文脈在這里傳承,影響更多后來人奮勇向前。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