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軍旗,從這里升起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與“八一精神”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3-30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序幕。

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巨型浮雕《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忠實記錄了八一南昌起義的足跡,傳遞著八一南昌起義所鑄就的“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為民奮斗、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八一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黨的新形勢的強軍目標就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人民軍隊從八一南昌起義走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直至今天,已經是一支強大的國防軍了。這90多年間,“八一精神”不斷被弘揚,紅色力量不斷得到傳承。

著名雕塑家蕭傳玖先生于1958年創作完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是以南昌起義為表現對象的浮雕作品,這幅作品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其他7幅浮雕共同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呈現了1927年8月1日凌晨,一位年輕的指揮員揮手向戰士們宣布起義的場面,畫面中戰士們“敢為人先”的英雄氣概、屏住呼吸即將投入戰斗的緊張氛圍呼之欲出。“《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以靜態以及充滿無限期待的畫面將每一個觀者帶回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的現場。那天凌晨,原計劃于8月1號凌晨4點發動的起義因叛徒告密臨時改為凌晨2點,將‘河山統一’作為起義軍的口令。起義戰士佩戴紅領帶,臂膀上扎上了白毛巾,將馬燈和手電筒都貼上紅十字的標志,以避免戰斗中的誤傷。戰斗持續四個小時,消滅守軍3000多人,繳獲槍支5000余支,子彈70余萬發,大炮數門。”中共黨史專家邵維正介紹了這幅畫面背后的故事。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重要坐標。

“八一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打響“第一槍”、創建一支人民軍隊、走上一條正確道路和造就一批杰出將帥的歷史基礎上所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起點。重溫建軍歷史,會發現參加南昌起義革命的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生動感人的故事,在這許多的故事中,蕭傳玖先生為何選取戰斗即將打響的瞬間作為創作主體?美術評論家殷雙喜作出這樣的解讀:“《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畫面看起來是安靜的,實際上充滿了發展的可能性,這幅畫面能夠讓觀者心里產生強烈的預期。在這幅浮雕里,刻畫了21個造型生動的人物,根據他們的身份加以組合,有的背對我們,有的仰望指揮員,群情激昂。”畫面中的人物質樸卻不平凡,靜止卻不呆板,他們信仰堅定、百折不撓、開拓進取,前仆后繼為民奮斗。畫面中的戰士群像表現了一支新型軍隊的精神面貌,預示他們走的道路注定不平凡,這一段歷史也必將永載史冊。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創作者蕭傳玖主張藝術創作植根于現實生活,應通過作品表現現實生活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如今仔細觀摩《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浮雕,畫面中光輝的紅旗飄揚了起來,一位戰士提著馬燈驅散黑夜,而南昌起義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馬燈既是起義的信號同時也象征著光明。此外,畫面中出現了當時江西大旅社的屋頂,八一南昌起義江西總指揮部就是在此設立。從作品的這些細節中仿佛能夠看到蕭傳玖為還原藝術真實,為作品注入時代精神多處調研、查閱資料的創作歷程。

為了表達如此眾多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造型特意采用雕塑和繪畫的結合——浮雕來表達眾多人物和歷史事件。在以浮雕形式表現八一南昌起義壯麗、莊嚴的畫面時,需以特別的石料為載體,石料的材質、色澤、硬度都要十分考究。經過各方面的勘探,制作團隊最終在嶗山采集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碑體原石。作為紀念碑的基石,嶗山的這塊巨石有300多噸,將它不受破壞地開采出來并非易事。為此,當時的制作團隊找到具有豐富打石經驗、被稱為“石神”的李石匠,他建議從地底下打悶炮才能不損壞上層的花崗巖,將石料完整開采出來。解決了石材的開采問題,運輸又是一大難題,當時火車運輸極限不超過100噸。石匠們只好把石材邊角的毛刺打掉。這塊巨石從青島運輸到前門西站時為94噸。

殷雙喜說:“人民和軍隊的關系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最根本的特點。八一南昌起義的浮雕里沒有領袖和英雄人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創造了歷史。”在浮雕右側,有三個老百姓形象,他們自發參與運送彈藥、主動參與南昌起義。人民軍隊敢為人先、為民奮斗的精神力量在八一南昌起義時便深入人心,人民軍隊和人民早已結下了真摯的友誼。八一南昌起義后,中國人民終于有了自己的武裝部隊。

邵維正說:“‘八一精神’是鼓舞我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強大精神支柱。”回味漫漫革命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讓我們繼承“八一精神”,立志在革命先輩英勇奮斗的光輝榜樣鼓舞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記者游映霞根據央視紀錄片相關內容整理)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