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3-25

圖為垣曲北白鵝墓地M3出土的帶銘簋蓋M3:35
本報訊(記者 游映霞)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首次公布了垣曲北白鵝周代墓地M3出土的兩件銅器銘文。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制作的銘文拓片上,通過肉眼便可以清晰辨識銅器銘文內容。
此次公布的銅器為北白鵝周代墓地M3出土的2件帶銘銅器——甗和簋。甗(M3:10)為分體鑄造,上甑下鬲,子母口套合。甑近口沿處后腹內壁鑄有銘文3行,內容為:“虢季為匽姬媵甗/永寶用享。”簋有4件套,除1件簋蓋不見銘文,各簋蓋、簋身的大小、形制、紋飾、銘文基本相同。簋蓋(M3:35)的蓋為圓形,母口,方唇略外傾,蓋面隆起,中間設喇叭狀圓形捉手。蓋內鑄有銘文12行:“唯正月初吉/王才(在)成周/庚午(格)于大室/井叔內(入)右奪/即立/王乎(呼)內史微冊令(命)奪曰/令(命)女(汝)(司)成周訟事眔殷八(師)事/易(賜)女(汝)赤巿(鑾)旂用事/奪(拜)首敢對揚天子丕顯魯休令(命)/用乍(作)朕皇且(祖)中氏朕文考(釐)孟寶尊簋/奪其萬年眉壽永用/子子孫孫寶”。蓋沿徑21.1厘米、高6.7厘米。
簋身(M3:21),內底鑄有銘文,內容與簋蓋(M3:35)相同,唯布局和字體略有差別。
目前,根據垣曲北白鵝墓地在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組合、銅器的制作工藝、器物形制、紋飾運用等方面,與三門峽虢國墓地和梁帶村芮國墓地多有相似,故推斷其時代應為春秋早期。根據北白鵝銅甗(M3:10)器型、甑部紋飾,研究人員判斷北白鵝M3銅甗的時代為春秋早期。通過銅簋造型、紋飾、銘文的內容格式、特征等,研究人員判斷M3銅簋其時代屬西周晚期早段,早于M3使用時代。目前M3墓坑墓主身份族屬尚不明確,研究人員根據出土銅器銘文以及《左氏會箋》《春秋》《太平寰宇記》《歷代疆域表》中的相關記載,初步推測北白鵝遺址可能系召公一族隨平王東遷后在成周王畿之內的采邑。
2020年4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地方文物部門組建了北白鵝墓地考古隊,對被盜掘區域內的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發掘清理西周至春秋之際大中型墓葬9座,戰國至唐宋灰坑17座,出土銅、陶、玉、漆木、骨、石器等文物數百件。其中4座墓葬出土了帶銘銅器,M3號墓坑4件銅簋內底及3件簋蓋內發現內容相同的長篇銘文,銅甗內發現銘文一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