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晉南反攻和“三打運城”戰役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3-26

記者 南 遼

1946年,國共全面內戰爆發后,面對國民黨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黨中央和毛澤東作出了不以一城一地得失論英雄,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抉擇。經過從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8個月的作戰,國民黨損失兵力達71萬,用于第一線的兵力從117個旅下降為85個旅,戰線長與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尖銳。國民黨蔣介石集團被迫從1947年3月起停止對解放區全面進攻,轉而重點進攻山東、陜北兩個解放區。

在晉南地區,1947年3月,蔣介石調走胡宗南第一師等7個旅,以進攻陜北。這樣,晉南地區20多個縣的廣大地區,胡宗南只留下3個旅外加7個團,加上閻錫山的地方保安部隊,只有3萬多人擔任守備任務,兵力明顯削弱。

此時,晉南地區的解放軍兵力已明顯占優。為了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從側翼打擊、牽制重點進攻陜北的胡宗南軍隊,保衛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軍委致電陳賡指揮的第四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要求迅速向臨汾以南和禹門口、風陵渡方向前進,相繼奪取晉南三角地帶一切可能奪取的地方,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和部署,晉冀魯豫第四縱隊、太岳軍區主力和太岳第二、第三軍分區地方部隊共5萬余人,在支前參戰的134個民兵連和6萬余群眾的全力配合下,由陳賡、謝富治、王新亭、王鶴壽等指揮,于1947年4月4日發起晉南戰役。

策應陜北,連克晉南多縣



我軍戰士強行坑道爆破作業

1947年4月初,陳賡率晉冀魯豫第四縱隊從太岳根據地沁水、安澤等地分路兼程西進,撲向預定目標。

4月4日,太岳軍區二十二旅和二分區部隊包圍翼城;沿曲(沃)高(平)公路西進的十旅則直出同蒲鐵路要隘曲沃蒙城。4月5日,攻克翼城和曲沃蒙城、高顯。4月6日,第四縱隊十一旅攻占晉南重鎮侯馬,全殲胡宗南部3000余人。二十三旅包圍晉南三大要塞之一的曲沃城。隨后,十旅從蒙城、高顯渡汾河西進。4月7日拂曉,第四縱隊主力部隊趁夜色掩護渡過汾河向新絳縣城出發,5點零1分,部隊發起攻城。3小時后,解放新絳縣城,敵“愛鄉團”團長、縣長被活捉,守敵700余人無一漏網。

4月7日解放新絳后,第四縱隊十旅直奔河津,縣長燕鵬程聞訊,當晚即率“愛鄉團”、警察局等地方武裝500余人棄城而逃,只留1個排在臺頭廟固守。8日凌晨1時,第十旅到達河津縣城附近,臺頭廟敵軍聞風而逃,河津解放。

4月10日,十旅又抵達榮河縣城附近。12日22時,攻城開始,共俘敵500余人,斃200余人。13日榮河宣告解放。

與此同時,太岳軍區部隊先后解放稷山、萬泉、猗氏、絳縣等縣城。

4月6日下午,太岳軍區部隊第二十四旅從曲沃縣西許村駐地出發,4月8日晨6時到達稷山縣城附近。8時,攻城戰斗打響,經40分鐘激戰,俘敵1270人,斃傷100余人,繳獲各種武器1500余件。稷山解放。

4月10日,第二十四旅七十團拂曉包圍萬泉縣城。11日,團長兼政委譚云保指揮二營攻入城內,經過1個多小時的戰斗,斃敵50人,擊傷80人,俘敵500人,縣長趙濟齋逃往運城,萬泉解放。

猗氏縣城是運城的軍火庫之一,守敵1000余人,城墻堅固,并有鹿砦等障礙物。4月9日,太岳三分區部隊發起進攻,首戰未能奏效。太岳軍區第二十四旅打下萬泉后,也來支援。14日1時攻城開始,守城敵人依靠堅固的城墻和優勢的火力,負隅頑抗,戰斗一直持續到晚上,仍未攻破城池。前線指揮部重新調整部署,于晚7時發起新一輪進攻。在城西,七十一團首先炸開兩道鹿砦攻入城池,分兩路向縱深發展。經過激烈巷戰,敵人紛紛潰逃,有百余人從城西北角墜城逃跑,被七十二團截獲。縣長李正平也被抓住。15日10時戰斗結束,共俘敵900余人,繳獲迫擊炮2門,輕重機槍、步槍300余支,子彈13萬發。

4月15日,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部隊收復絳縣。

至此,晉南戰役第一階段任務完成,共攻克10座縣城,打破了蔣介石在晉南的防御體系。

奪取風陵渡,威逼潼關

為了給敵軍以更沉重的打擊,切實減輕我軍在陜北戰場的壓力,在取得晉南反攻第一階段的勝利后,陳賡命令第十一旅、十二旅、二十二旅及太岳第三軍分區部隊在1947年4月16日迅速突進,直下風陵渡,威脅秦晉豫三省要沖潼關,威逼胡宗南的關中后方。

在解放軍強大攻勢的壓力下,胡宗南令整編第四師師長多文光率部從關中渡河東援。17日,其八十五旅從風陵渡渡河;第十旅從吳王渡渡河。21日,第十旅3個團進至嵋陽、西堡以及太范、王景一帶,企圖奪取猗氏縣城。

太岳軍區二十四旅和第四縱隊十一旅奉命圍殲敵人。4月22日,二十四旅進抵嵋陽鎮附近,向敵人發起強攻,戰斗持續至4月24日中午13時,號稱胡宗南“御林軍”的第十旅主力二十八團被全殲,俘敵副團長李英以下官兵1200余人,斃傷300人,繳獲戰防槍4支、美式火箭炮2門、迫擊炮10門、重機槍12挺、斯登手提式槍40余支。

胡宗南二十八團被全殲后,震懾了盤踞在臨晉的閻匪軍,他們驚魂落魄,不戰自潰,于23日棄城西逃。臨晉解放。

4月24日,四縱十一旅奉命急奔解縣。解縣是山西第七專員公署所在地,守敵700余人。25日戰斗打響后,三十二團一營利用夜色掩護首先攻占西關,掃除了解縣城的外圍陣地。下午5時開始攻城,三十二團三營在炮火支援下將城門炸開,突進城內占領專員公署。三十三團也由東門攻入城內。城內守敵在兩面夾擊下,棄城向西北方向逃竄。解縣宣告解放。

4月22日晚,太岳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王墉率部隊向虞鄉縣城進發,23日拂曉,攻城部隊進抵城下,連發3炮未有還擊。原來,城內守敵已在前一天聞風逃跑,攻城部隊直入城內,虞鄉宣告解放。

4月24日,太岳第三軍分區五十六團解放平陸縣城。

4月25日,敵永濟縣長得知解放軍逼近城下,帶著全家老小渡河逃命,城內守敵不戰自潰,永濟也宣告解放。

太岳第三軍分區五十六團解放永濟之后,奔襲風陵渡,殲敵千余人,繳獲步槍1200余支、戰馬6匹、炮彈5萬余發及其他軍用物資。

4月26日,在太岳第三軍分區五十六團的配合下,太岳軍區第十旅和第十三旅38團攻克聞喜,殲敵470余人,繳獲糧食14萬石。

4月29日,太岳軍區二十二旅在政委朱佩瑄、旅長查玉升指揮下,分東、西、北三路進軍芮城。芮城宣告解放。

至此,晉南戰役第二階段奪取風陵渡、威逼潼關、斷敵晉豫聯系的任務完成,太岳三分區的縣城大部分解放。胡宗南、閻錫山余部不得不龜縮于安邑、夏縣、運城3個孤零零的據點,等待援助。

擴大戰果,一打運城



我軍戰士在運城城區外圍進行戰斗

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根據晉南戰役的發展形勢,于1947年4月26日致電晉冀魯豫軍區,要求“乘勝相繼攻取運城”。

于是,晉冀魯豫軍區命令太岳軍區,除留第三軍分區部隊監視臨汾守敵外,二十二旅、二十三旅由太岳軍區司令員王新亭率領西進呂梁,晉冀魯豫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率十旅、十一旅、十三旅等4個旅圍攻運城。

28日,陳賡在夏縣水頭鎮召開各旅負責人會議,部署攻打運城計劃。

運城是晉南三角地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蒲鐵路由城北穿過,公路四通八達,又是連接晉豫陜三省的軍事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里還囤積著國民黨策應西北和中原戰場的大量軍用物資,又有馳名中外的潞村鹽池。解放運城,可以封住晉南門戶,切斷山西敵人南逃去路,對牽制胡宗南部、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有著重大意義。

隨著晉南大部分縣城的解放,運城這時進一步變成了各種反動勢力匯集之地,有閻錫山政府的兩個專署和十六個縣政府的官員,有不少逃亡來此的地主惡霸。防守運城的,有閻錫山十四專署下屬的兩個保安團和鹽警隊、特務營等3000余人,以及胡宗南第四十九團、青年軍第二〇六師兩個團和中央軍炮三團的兩個連,汽車六團等部。胡宗南又增援來整四師兩個旅4個團(一個團在臨猗嵋陽鎮被殲),運城守軍共8個團萬余人。

除人數眾多的守軍部隊外,敵人還在城內加修了鋼筋水泥工事,并設立了通電流的鐵絲網,埋設了地雷。

5月3日凌晨4時,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第十旅首先向運城北部敵重要據點羊馱寺飛機場發起攻擊。擔任主攻的第二十八團由東面突入,第二十九團在西面策應,第三十團則佯攻羊馱寺村和北營房。主攻部隊很快突破敵人的三道防線,爆破組炸倒機場圍墻,并奪下敵人18號碉堡,當日中午即占領飛機場,守敵青年軍第二〇六師二旅三團大部被殲。

隨后第四縱隊包圍運城,原擬在攻打飛機場的外圍作戰中,誘運城守敵出援,殲其一部后乘機攻城。但戰斗中敵人死守城池,不敢出城增援。攻城部隊遂改變計劃,以第十一旅攻打西關,第十二旅攻打東關和南關,第十三旅攻打北關,并負責截斷運城與安邑的聯系,以第十旅作預備隊。

5月7日,攻城戰斗打響。經過4天激烈戰斗,殲敵千余人,擊落飛機1架,占領西關、北關,并控制了東、南兩個攻擊方向的要點。由于敵人城防堅固、火力強大,我軍第一次攻打運城無果。

此時,中央軍委決定人民解放軍主力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晉冀魯豫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決定,在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下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第四縱隊要執行挺進豫西的作戰命令,遂停止圍攻運城,12日撤出戰斗。第一次攻打運城結束。

晉南戰役從4月4日開始至5月12日結束,共歷時34天,太岳軍區部隊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共殲敵2.2萬余人(包括生俘1.47萬人),解放25座縣城,控制了同蒲鐵路南段趙曲鎮至風陵渡220公里的鐵路線,控制了黃河重要渡口禹門口、吳王渡、風陵渡及茅津渡等,將敵人壓縮到運城、安邑、夏縣等幾個孤城內。

晉南戰役有效地鉗制了胡宗南在陜北的軍事行動,有力地支援了黨中央和西北野戰軍在陜北的作戰,對于粉碎國民黨軍對陜北地區的重點進攻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打運城,撤圍打援

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南渡黃河挺進敵后打到外線后,晉冀魯豫軍區正式創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任命王新亭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二十二旅、二十三旅、二十四旅。第八縱隊組建后,執行黨中央關于我軍第二年作戰的策略,即“以一部分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

1947年秋,由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徐向前指揮,我軍第二次攻打運城。

  此時,防守運城的敵軍有胡宗南第三十六師一二三旅三六九團,第十七師八十四旅二五〇團,炮十一團二連(有榴彈炮4門),國防部汽車團(有汽車120輛),閻錫山部隊保安第五團、十一團,另外還有由運城3個專署、16個縣政府人員及逃亡地主惡霸等組成的雜牌部隊,共計1.2萬余人。

  敵軍的防御工事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加強,以高碉、野戰工事組成交叉火力網,構成三道防御陣地。第一道為警戒陣地。它以城外一兩公里內的一些村莊為依托,利用堅固房屋與高地,構筑高碉堡、伏地碉堡。各碉之間以交通壕連結,各陣地均可得到城上和城內火力支援。第二道為前沿陣地。它由環城18個支撐點組成,各支撐點中筑有高碉,以此為中心向四周伸出梅花形伏地碉堡,以暗道相通。陣地前沿再圍以外壕、鐵絲網、鹿砦等輔助防御物,并布設地雷區。第三道便是城墻和市區主陣地。城墻高15米,由磚石砌成,城墻外有深、寬各8米的外壕,城墻上和城墻外有大量明暗火力點,構成護城火力網。城內主要街道筑有巷戰工事,并有4個炮兵陣地組成縱深防御體系。同時,城內囤積了大量彈藥和食品。

9月下旬,徐向前完成攻打運城的部署,決定以第八縱隊、晉綏獨立第三旅和太岳三分區部隊等擔任主攻,以另一部兵力扼控三門峽、茅津渡、風陵渡等黃河渡口一線,阻擊胡宗南部的增援。

10月8日,第八縱隊二十三旅、二十四旅和晉綏獨立第三旅以及太岳軍區第三軍分區基干團等部,從東、西、北三面包圍運城,開始第二次攻打運城。

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剛由各分區地方武裝升編而來,不僅武器裝備落后,而且缺乏大兵團作戰和攻打城市的戰術素養及戰斗經驗,但在二打運城時,第八縱隊打得非常英勇。經過數日激戰,運城外圍據點基本肅清。10月18日,運城飛機場被解放軍攻占。至11月8日,我軍全部拔除敵人城西、城北兩面護城據點,進抵距城墻150米至200米處。

在地面突圍無望、空中路線被截斷的情況下,胡宗南急調隴海路上的鐘松4個旅外加雷文清團,增援運城。11月13日,敵軍從靈寶、陜縣分兩路北渡黃河,向運城撲來。運城前線指揮部遂決定撤圍打援,派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十三旅和第二十四旅、呂梁軍區獨立第三旅進至西南的平陸。同時,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由陜北到晉南休整,也奉命加入打援序列。

打援部隊在平陸龍源、柳溝、杜馬等地先后殲敵3700余人,迫使敵人一部分撤回,但也有一部分竄進運城,與守敵會合。

三打運城,運城解放

二打運城,攻城未克,打援又未全殲敵人,部隊情緒受些影響。

徐向前為此致電第八縱隊司令員王新亭,認為“攻克運城,對解決財政,鞏固晉南,支援南進部隊、西北戰場,作用很大”,要求第八縱隊進行休整后,“與來晉南休整的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王震部配合作戰,第三次攻取運城”。

1947年12月,晉冀魯豫軍區決定組成運城前線指揮部,由王新亭任指揮部司令員,王震任政委,統一指揮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晉冀魯豫第八縱隊和晉綏獨立第三旅、太岳三分區部隊。

運城前線指揮部在充分分析了運城的敵情和形勢后,決定由西北野戰軍二縱兩個旅從運城西關至馬家窯段攻擊突破;晉冀魯豫八縱兩個旅和呂梁獨立旅兩個團,由北門攻擊突破;太岳軍區3個團在茅津、太陽渡、沙窩、風陵渡、吳王渡沿黃河一線擔任打援任務。

12月16日晚,各攻城部隊到達各自指定位置。17日晚,三打運城開始。擔負攻擊任務的各部隊向敵陣地展開猛烈攻擊,守敵憑借堅固的防御工事和優勢火力,負隅頑抗。

運城外圍戰打得異常艱苦,經過7天的外圍陣地爭奪戰,各旅分別攻下南郊14號陣地、城西南馬家窯陣地、城北紀念塔、面粉公司以及火車站等地,摧毀了敵人主要防御陣地。掃清敵外圍據點后,解放軍把前沿陣地推進到離城垣外壕30米處。

前線指揮部原定25日發起總攻,但23日接到情報,胡宗南又調鐘松部4個旅北渡黃河,準備增援運城。接受二打運城的教訓,必須搶在援敵到來之前破城。于是,指揮部將攻城時間提前到24日,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晉冀魯豫第八縱隊分別由西門、北門發起總攻。雖然戰士們英勇無比、不畏犧牲,但由于敵人城防工事堅固,火力強大,采用云梯和跳板根本無法靠近,解放軍的炮火也不足以轟開城墻。前線指揮部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決定采用坑道爆破法打開城墻缺口。

坑道爆破的任務由打曲沃城時用過坑道爆破的第八縱隊二十三旅擔負。第二十三旅六十九團的勇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分批進入外壕,在寒風刺骨、冰水盈尺的泥漿中強行作業。經過26日一夜的努力,終于將坑道挖至北城門樓下,并將1500公斤炸藥填入坑道。

27日晚,一聲巨響,北門城墻被炸開了一個20多米寬的缺口,突擊部隊迅速突入城內。但是敵人又用猛烈的炮火轟擊,封鎖了突破口,第二梯隊被隔絕在城外。圍繞缺口,敵我雙方展開殊死爭奪。王新亭親臨第二十三旅指揮部,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再次打開突破口,命令第二十四旅予以增援,加入爭奪突破口的戰斗。第二十三旅和第二十四旅在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后,牢牢地控制住了突破口,后續攻城部隊源源攻進城內。

緊接著,運城西門也被攻破。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主力從西門沖進城內,經過激烈巷戰,當夜將守敵1.3萬余人大部殲滅,28日7時戰斗結束。由運城南門逃出的3000余敵人在平陸七里坡,也被晉綏獨三旅和太岳第三軍分區部隊一舉殲滅。運城獲得解放。

28日夜,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六旅,又乘勝解放了安邑縣城。

第三次攻打運城戰役持續了12天,殲敵1.3萬余人,繳獲各種火炮94門。

第三次攻打運城勝利后,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和晉冀魯豫第八縱隊相繼轉入外線作戰,開赴解放全國主戰場。運城又被國民黨、閻錫山短暫占領。至1948年1月,敵人在形同孤島、四面楚歌的運城難以立足,度日如年,被迫撤離,從此運城永遠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運城解放后,民工們搬運勝利品。

對于運城的解放,毛澤東主席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在1948年12月30日發表的《將革命進行到底》中這樣寫道:“戰爭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同時,在攻克石家莊、運城、四平、洛陽、宜川、寶雞、濰縣、臨汾、開封等城市的作戰中學會了攻堅戰術……人民解放軍已經不但能打運動戰,而且能打陣地戰。”

晉南反攻戰役和“三打運城”戰役,在解放戰爭史上具有重大影響:一是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戰軍在陜北的作戰,為保衛黨中央作出了直接貢獻。二是人民解放軍從攻城中學會了城市攻堅戰。三是有效配合了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挺進敵后。四是為我軍解放大西北和進軍大西南打開了通道。

本組照片由運城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