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好吃運城】夏縣粉漿飯犒賞親友味蕾的傳統美食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3-12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傳承千百年的美食,滋養著人們的身體;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傳承千百年的智慧,安頓著人們的心靈。河東,這片最早叫中國之地,孕育了厚重的農耕文明與飲食文化。為了傳承文明,展現運城獨特的地方美味,本報特開辟“好吃運城”專欄,定期為大家推出河東大地上的名吃美食,敬請關注。

□記者 賀雪梅

只要說起粉漿飯,相信不少土生土長的夏縣人都禁不住口內生津,其酸香濃郁的湯汁兒,軟溜滑嫩的面條兒,甚至香溢滿口的小黃豆、炸豆腐等佐料,都是屬于夏縣人獨有的家鄉記憶,讓人想起來便是濃濃的鄉愁。3月10日,記者一行3人慕名前往粉漿飯的發源地——夏縣南關,一探盛名在外的夏縣粉漿飯背后獨特的魅力。

手工作坊里的粉漿

▲準備佐料

地道純正的粉漿飯,粉漿的制作絕對是這道讓人們回味無窮的美食的“靈魂”,記者一行第一站便來到了粉漿的制作地——位于夏縣南關的龐娟娟手工作坊。

這間不大的手工作坊內,擺放著十幾口口徑約一米的大缸,其中幾口盛滿了靜置待發酵的粉漿。

據作坊老板龐娟娟介紹,制作粉漿,并不容易,除了一臺分離豆渣和粉漿的機器外,其他都要靠手工制作。磨粉漿是一個慢活兒,急不得。首先是原材料的選擇,龐娟娟專門從安徽買回了優質的扁豆。先將扁豆浸泡一夜,浸泡之后的扁豆除了會變軟之外,其表皮中含有的植酸、單寧、草酸、花青素、類黃酮類等會溶出,這些元素或多或少都有澀味。第二天一早,將浸泡好的扁豆清洗干凈碾成粗漿,之后再用紗布過濾去豆渣,最后盛進洗凈的大缸中靜置,待其自然發酵。

▲攪拌

龐娟娟介紹說,一年四季,溫度不同,粉漿發酵的時間也不同。寒冷的冬天,氣溫低,粉漿要發酵2~3天才會變酸;而春秋季節,粉漿發酵一天便可用來做粉漿面了;夏季炎熱高溫時,早上研磨好之后,一般當天晚上就可以用了。

除了做漿水之外,龐娟娟還順便做扁豆涼粉,她做的涼粉彈牙有韌性,乳白色帶一點透明,看起來讓人十分有食欲。據附近前來灌粉漿、買涼粉的村民介紹,買來的涼粉拿回家用韭菜、蔥花一炒,再加一點蒜末,別提有多美味了;夏天的時候,買一些涼粉回家直接涼拌,也十分爽口。

▲過濾

龐娟娟家的生意非常好,在夏縣,做粉漿的手工作坊屈指可數,她家的粉漿地道純正,附近的村民,還有縣里的一些飯館、飯店等都會來她家灌粉漿。

老字號里的粉漿飯

▲手工作坊老板龐娟娟(左)為附近前來購買的村民灌粉漿

了解了粉漿的制作過程,記者一行來到了位于夏縣南關東風東街街角的一家小店——實惠面食館。這家老字號小店面積不大,名氣卻不小。老板張莉霞說,她已經在這里經營了20多年了,每年都有西安、太原等地的顧客慕名前來。要吃夏縣地道的粉漿飯,這家小店值得來“打卡”。

制作粉漿飯,要先熬酸漿。酸漿的熬制,不僅僅是簡單的煮沸,這其中,火候的掌握,技法的掌控,都很關鍵。張莉霞說,熬酸漿時,先把涼的粉漿倒入鍋中,不停地攪拌大概20分鐘。否則,粉漿很容易分層,粉面沉到鍋底,就會熬糊。熬制至80℃的情況下,粉漿的表面會涌起一層沫子,這時,要用湯勺輕輕地攪拌,待漿沫消退后,酸漿就越來越細致,越來越醇厚。

熬制好酸漿之后,起鍋燒適量油,熗些許蔥花,再加入適量調制好的肉末,烹出香味之后,淋在煮沸的酸漿中。片刻后,再加入鹽、味精、雞精等調料,攪拌均勻,一鍋美味醇厚的酸漿便熬制成功了。

在熬酸漿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黃豆、油炸豆腐丁、白菜等佐料,讓口感更加豐富。據介紹,如果加白菜,不能選茴子白,因為粉漿是偏酸的,加入茴子白,會越煮越硬,而加入大白菜,會越煮越綿軟。

最后下入提前做好的手工面條,美味的粉漿飯就出鍋了,撒一把芫荽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風味特色

▲實惠面食館老板張莉霞向記者展示做粉漿飯的過程

粉漿飯也叫粉漿面,屬于面食的一種,但不同于我們平常吃的清水湯面,粉漿面的湯為扁豆磨制的粉漿,較為粘稠,且口感偏酸,熬制時間越長越醇厚,口味也越酸。且這種酸不同于醋酸和果酸,是扁豆經自然發酵而成的酸,有一種清香。

做粉漿飯,除了湯之外,面條也較為講究。如果是買的面條,進鍋之后不耐煮,一煮就斷,面融進湯里,不僅面的口感不好,還會影響湯的味道。粉漿飯的面條一定要用自己做的手工面,且偏硬一點最佳,這樣煮得時間短,面勁道,湯濃郁;煮得時間長,面順滑,湯爽口。

第一次吃粉漿飯的人,可能會不太習慣這種獨特味道,但只要吃過一次,便會不時想起,回味無窮。一碗香噴噴的粉漿飯,聞之,酸漿香、蔥花香、芫荽香,香味撲鼻;觀之,面條晶瑩透亮,酸漿粘稠濃郁,黃豆粒兒、油炸豆腐丁、香菜末兒點綴其間,讓人食欲大開;食之,面條柔軟順滑,湯酸而香醇,香溢滿口,味浸六臟。可以吃辣的朋友還可以加一些油潑辣子,不僅可以中和粉漿飯的寒性,還會使口感更加獨特。

粉漿面湯酸開胃,手工面勁道養胃,用夏縣人的老話講,“粉漿飯泡蒸饃,胡蘿卜蒜菜你夾著”。濃濃的一碗粉漿飯,將熱乎乎的蒸饃掰開泡進去,再夾一筷子胡蘿卜蒜菜就著吃,熱乎乎一碗下肚,不僅美味,還養胃,真真是“美咂了”!

傳承發展

說起粉漿飯的由來,許多當地的老人只知道其來源久遠,至于起源于哪朝哪代,來由何處,有何典故卻是無據可考。據今年已經65歲的夏縣攝影家協會主席姚中吉回憶,只記得從小家里老人便常做粉漿飯,婦女老少也都愛吃,尤其是在清明節等一些重大節日的時候,粉漿飯更是作為餐桌上必備的一道主食受到大家的喜愛。但由于制作過程復雜、費工夫,雖然大家都愛吃,也基本都會做,但也只能在過節的時候,或紅白喜事時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飽口服。平常若想解饞,就只能下館子吃。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相較于大魚大肉,輕食、粗糧、野菜、果蔬等純天然的食品又被重新“請”回餐桌,而且受到大家的追捧。粉漿面里的酸湯是扁豆磨成粉漿經時間自然發酵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劑,爽口開胃,健康營養,對于降低血壓、血糖大有裨益。對于今天追求綠色、安全的現代人來說,粉漿面不失為一道健康美味。

粉漿飯不僅是老年人的“心頭愛”,也受到很多年輕人的青睞。因為每天來吃粉漿飯的客人很多,張莉霞說,實惠面食館打算今年進行翻修擴張,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就餐環境。

粉漿飯作為一道老少咸宜的家常飯,因為其口味獨特,易于消化,發展至今,廣為流傳,久盛不衰,成為了具有豐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美食。粉漿飯作為夏縣的一張美食名片,傳承了夏縣人民的飲食文化,記錄了夏縣這一方土地淳樸的民俗風情。

攝影 記者 衛行智 張建群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