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3-12
記者 張曉麗

3月10日,新絳縣煤化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園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現場 本報記者 金玉敏 攝
綠是生態,綠是創新,綠是轉型發展的最強音。
3月10日,記者在新絳縣部分新建、續建重點項目建設現場采訪,但見重大項目亮點紛呈,無處不在、催人奮進的“綠”元素,構成一幅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壯美畫圖。
汾河治理堆紅砌綠
來到汾河新絳縣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現場,駐足上游岸邊,清澈的河水微波蕩漾。東大橋上車流穿梭聲與橋下東西兩側挖掘機、鏟車的轟鳴聲摻雜在一起,讓過往行人難以分辨。順著河流由東向西望去,深挖水塘、網球場地平整、新栽苗木等工程現場,400余名工人正分頭施工,忙個不停。
“項目于2019年4月16日開工,一期工程分3年實施,治理長度3.76公里,總投資5.67億元,總占地1600畝。項目包括水利工程、景觀工程兩大部分。”新絳縣水利局局長王玉說,“目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水利工程除雨水泵站外全部完成。景觀工程完成左岸1.5公里區域以及右岸部分園路、小廣場,1處標準足球場和兩處籃球場建設等;栽植生態景觀樹木4600棵,種植草皮兩萬平方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絳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防洪排澇工程,人文生態景觀”的規劃理念,通過河道整治完善防洪體系,運用翻版閘調控,改善水系面貌,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
“近期天氣回暖,是施工的‘黃金期’,我們正加班加點、大干快干,力爭3年工期兩年半完成,爭取2022年4月竣工。”項目負責人歐陽儒說,項目今年計劃投資兩億元,盡快完成堤頂道路硬化6.2公里、4處雨水泵站以及新栽景觀樹木1萬棵等。
據悉,汾河新絳城區段河面已由過去的60余米擴寬至150余米。項目建成后,城區段部分堤防防洪標準可提高到50年一遇。同時,通過箱涵調控,徹底解決城市排澇問題。這一集文化展示、親水漫步、濕地體驗、休閑娛樂、健身運動于一體的人文生態景觀長廊,將成為周邊居民一年四季都可“打卡”的好去處。
煤電循環由綠生金
在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熱電聯產項目(園區循環經濟多聯供能源島)建設現場,一臺混凝土攪拌車正通過混凝土泵車的長臂向宿舍樓二樓輸送水泥,十余名工人快速刮平水泥,以防堆砌。不遠處不時地傳來挖掘機、壓路機作業的轟鳴聲。
“項目于去年10月開工建設,總投資6.5億元,占地120畝。目前,辦公樓、宿舍樓已建設至二層,項目一期三大主機已采購。綜合水泵房、升壓站、鍋爐房、破碎樓、氨水罐區、布袋除塵、引風機、硫銨泵房基礎已全部開挖。”新絳中圣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子元說,“項目之所以能落地新絳,主要因為開發區產業鏈成熟,上下游企業對工業蒸汽需求量較大。特別是在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中,開發區管委會指定專人、上門服務,幫助辦理土地、核準手續,解決我們前期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
低碳、減排、循環、高效,是該項目致力于打造一座具有新絳特色地標式項目的“標簽”。該項目創新開拓循環經濟能源島的發展模式,以高效、環保的潔凈煤燃燒技術為基礎,結合園區內孵化企業,應用中水循環、污泥煤泥及煤矸石摻燒、粉煤灰制品以及余熱回收等技術,統籌形成區域集中供熱(暖)、供冷、供電、供壓縮空氣的多聯供體系,實現能源的梯級綜合利用,促進園區內資源循環利用。
煤電循環利用,踐行綠色發展。據悉,項目建成后將替代開發區內現有7臺燃煤鍋爐,年節約標煤7萬噸,能夠達到天然氣燃燒超低排放標準,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33.16噸、氮氧化物排放213.08噸、顆粒物排放26.78噸。“項目總裝機40兆瓦,年發電量約2.88億度,年產值超3.5億元,年創利稅約5800萬元,帶動就業300余人。年可向園區提供工業余熱200萬噸,滿足縣城及周邊居民采暖260萬平方米。”賈子元說。
電商經濟綠意盎然
記者在位于新絳縣輕紡大道東的電子商務及智慧產業物流園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約1萬平方米的1號車間和約3000平方米的2號車間已完成鋼結構主體工程。一臺起重機正進行3號車間的立柱安裝作業,旁邊的冷倉儲間和冷鏈庫房已完成地基工程。綜合服務樓和科技研發中心地基已開挖,計劃本月開始施工。
發力電商經濟,新業態綠意盎然。作為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園中園”項目之一,新絳電子商務及智慧產業物流園項目主要投資建設現代化的大型貨物倉儲、商貿物品物流、高科技商業辦公場所,承接物品的備貨、儲存、配裝運輸,實現網上電子商務與實體轉接,為供應商、廠商、銷售商及最終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構筑新絳經濟的網絡體系,推動開發區電子商務及物流產業園快速發展。
“項目于去年11月開工建設,投資7000萬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2.1萬平方米倉儲標準化建筑體,預計7月完工;二期工程建設規模7800平方米的綜合性服務樓,預計年底前完成。”該項目負責人白成說,“新絳位于連接運城、侯馬、臨汾的中間點,除了政策優勢,這是項目選址在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原因。項目計劃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力爭實現快遞下鄉‘門到門’。”
今年,新絳縣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項目建設年”部署要求,堅持“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共謀劃重點項目75項,總投資110.12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6.635億元,同比增長13.35%。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市項目建設暨招商引資大會精神,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以‘項目建設年’為契機,堅決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全面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促大發展的熱潮。在謀劃招引上,加強‘四庫’管理,緊扣‘五篇文章’,聚焦‘六新’突破,接續謀劃一批‘高大上’項目,充實儲備庫、擴大總盤子;聚合5個產業招商專班力量,用好‘六化’方法,確保全年招商引資額突破210億元。在服務建設上,將引深開展縣級領導‘一聯五’包聯機制,推行項目手續‘極簡審批’,加大‘標準地’‘標準化廠房’供給力度,加快建設新材料及高端裝備、高新技術、生物醫藥、電商物流4個‘六新’產業園和精品鋼園區,助力新興產業項目落地建設;開展項目建設季度評比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全力跑出項目高質量建設的加速度,為我市打造“三個強市”、構建“三個高地”作出新絳貢獻。”新絳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張瓊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