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一意“菇”行敢“較量”

——記萬榮縣壯香知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史冠軍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1-12

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雷 喬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王”的美譽。萬榮縣地處黃土高原的峨嵋嶺臺地,是生產優質香菇的黃金區域。萬榮果木香菇產業從無到有,從摸索、迷茫、陣痛到“芝麻開花節節高”,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是因為其背后有無數與香菇“較量”的菇農。萬榮縣壯香知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史冠軍就是其中一位。

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魯迅先生曾稱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在許多人眼中,史冠軍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同的是,史冠軍與之較勁的不是螃蟹,而是小香菇。十多年前,當大多數農戶對香菇產業還很陌生時,史冠軍就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跟香菇大干一場。

200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史冠軍回到家鄉萬榮縣高村鄉卓立村,開始涉獵香菇產業,最初學習的是河南省西峽縣的小農戶經營模式。

萬事開頭難,種植香菇看似簡單,程序卻很多,要求很嚴格。菌種把關、消毒殺菌、越夏管理、采摘期管護……哪一個環節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功虧一簣。雖然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第一年的種植還是讓史冠軍遭遇了“滑鐵盧”。“投資80萬元僅收益8萬元,當時真的是‘兩眼一抹黑’。”直到現在,提起當年的辛酸和迷茫,史冠軍還很是感慨。

開弓沒有回頭箭。看著一個個閑置的大棚,史冠軍暗下決心,決不能輕易認輸,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他開始反思:種植香菇,最頭疼的就是技術問題,想要打贏這場翻身仗,首先必須摸透種植技術。2009年,史冠軍多次帶領卓立村3名黨員自費到河南省西峽縣學習種植技術,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走出去”更要“引進來”。為了少走彎路,史冠軍邀請專家到村里基地實地指導,終于探索出了一條適應萬榮條件的種植之路。“真可謂是‘三顧茅廬’,好在西峽的幾位專家都被我們的誠意所感動,義務擔任我們的技術顧問。上學的時候我都沒有這么認真過。”記者從史冠軍看似玩笑的調侃中看到了他的執著。

幾經挫折,又幾經摸索,史冠軍帶頭創新建設的“雙網雙膜”標準化鋼架大棚,適應了萬榮的氣候特點;外出考察學習引進了免割口保水膜新技術,有效減少了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

至此,香菇產業的“星星之火”開始在周邊點燃。

另一位“幕后英雄”

在采訪史冠軍的過程中,他“賣關子”地說,自己的香菇基地能夠快速步入正軌,還有一位必不可少的“幕后英雄”。這位“幕后英雄”就是萬榮縣委、縣政府。

“十三五”時期,萬榮縣響亮提出“建設黃河金三角香菇集散地”,先后出臺《萬榮縣香菇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萬榮縣香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及《萬榮縣關于做好資金補助推進香菇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切實解決香菇生產用地問題;引導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涉農項目向香菇產業傾斜,集中精力促進產業發展;連年拿出專項資金對香菇生產建大棚、建冷庫、采購烘干機、建交易市場、建菌種廠等給予資金補貼;將香菇從業人員培訓納入“新型職業農民”“雨露計劃”“科技帶頭人”等培訓工程……多項政策的出臺和傾斜,極大地促進了萬榮香菇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正因為有“幕后英雄”的鼎力支持,史冠軍發展香菇產業的信心越來越足。他把萬榮縣委、縣政府比作“當家人”,把萬榮縣食用菌辦公室比作“管事人”,把廣大菇農比作“干事人”。此番形象的比喻讓記者印象深刻,也反映出該縣干群齊心推動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截至目前,史冠軍成立的壯香知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已經建成3萬平方米的香菇大棚、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菌棒生產車間、300平方米的恒溫保鮮庫、300平方米的香菇種植培訓中心、360平方米的菌種恒溫培養室,形成了標準化的香菇產業示范基地。該合作社先后被評為市級“典型示范合作社”“百強合作社”,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省級示范社”,2019年更是榮獲“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愿做鄉村振興“領頭雁”

帶頭成立合作社、學技術、建大棚、發展深加工、建交易市場,史冠軍覺得作為一名黨員,自己要當好“領頭雁”,帶領更多的農戶發展香菇產業。

無論哪家農戶有技術問題,史冠軍都立即放下手里的活,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手把手、面對面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一到管護的關鍵時間節點,他都會組織合作社給菇農開展管理培訓。

“大家這么信任我,我自然傾囊相授,看大家靠香菇掙了錢,我比誰都高興!”史冠軍說。

2017年,史冠軍被聘為山西省食用菌聯盟常務理事;連續多年被萬榮縣委、縣政府評為“干事創業模范人物”“農業產業帶頭人”。通過傳、幫、帶和抱團式發展、規模化經營,萬榮越來越多的農戶熱衷于種植香菇。

“去年的純收入有3萬多元,今年有希望增加1萬多元。”壯香知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社員史世祥告訴記者。

“縣上的重視力度是一年比一年大,我們菇農的干勁自然就跟著上來了。”可觀的收益促使解店鎮北薛朝村菇農賈自仲連年擴大種植規模,并號召全家老少都投入到香菇種植中來。

每年一到香菇成熟的季節就會有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的客商前來收購香菇,很多客商在香菇還未成熟的時候就已經簽訂了訂單。現在,萬榮縣果木香菇已成為繼果業之后另一富民產業,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香菇種植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政策支持、領頭人帶動下,一座座香菇設施大棚布滿田間,一筐筐鮮菇行銷市場……收獲的喜悅與對未來的信心都寫在菇農的臉上,后土大地這一片熱土煥發出勃勃生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