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聞喜縣寺底村——

楹聯文化作支撐 鄉村振興有支點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2-17

■那同生

11月26日,聞喜縣侯村鄉寺底村村委會大院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原來是“聞喜縣通訊員和網評員培訓班”近180名學員來該村觀摩采風了。

寺底村古稱西柳村,位于中條山下、涑水河畔。全村5個居民組、386戶、1800余人,有耕地2565畝。該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進入村中,濃郁的鄉村文化撲面而來,清新整潔的大街,錯落有致的民宅,路旁電線桿上整齊劃一懸掛著一副副楹聯,兩邊墻壁彩繪著栩栩如生的圖案,氣派的農家大門兩側懸掛著鐫刻好的以家風家訓為內容的楹聯。該村果真是一個以“楹聯文化”為載體的中國楹聯文化村。

近年來,寺底村“兩委”充分挖掘深厚楹聯文化,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名片,村民們月月到縣、鄉詩聯學會“對聯趕集”,天天在水泥地板上“對聯打擂”,堅持學對聯、賽對聯、寫對聯、掛對聯、送對聯、用對聯。全村遇有紅白喜事、孩子滿月、老人賀壽、高考入榜等事宜都要寫對聯寄托情思。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黃亞洲說:“寺底村就是中國楹聯的農村戶口,鋤頭落下有平仄之分,走路姿勢也有上下聯之別。”

該村楹聯學會充分發揮楹聯的社會功能與時代價值,首創了給文明戶送“中堂”。送中堂“送”出了聞名全國的女村委會主任吉平娟,送中堂光榮了一個人,感動了一家人,影響了一村人,教育了一代人,送中堂送出了全國為她而拍的電影《喜滿堂》。2017年11月29日,富而有德的吉平娟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后,自掏腰包幾十萬元,給村里安路燈搞綠化、清垃圾修廣場、鬧元宵購道具、唱大戲放焰火、雇大巴去旅游、敬老人發福利、建大棚種草莓,還盤活了倒閉的瑪鋼廠,為患大病的畢改霞、張英斌、李王官及其他災困人員十幾人捐款……

目前,寺底村已有百余名詩聯愛好者加入聞喜縣詩聯學會,其中還包括中國楹聯學會會員6人。楹聯文化潛移默化,扎根心靈,在楹聯家風家教的熏陶下,村里評選產生35名“最好婆媳”、10個“文明家庭”。為使楹聯文化代代相傳,后繼有人,村詩聯學會及楹聯愛好者發揚奉獻精神,不言報酬、不計得失。從2017年暑假開始,寺底村開辦“弘揚國粹楹聯文化暑期義務培訓班”,以《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為基礎,所招收學員以本村為主,涉及周邊鄉鎮、村莊,人數達到800名。楹聯文化促正氣轉新風,促進了全村的新農村建設,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聞喜縣寺底村楹聯文化聞名遐邇,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的人(如下圖)。2006年,該村被運城市評為“河東楹聯文化村”,2012年被中國楹聯學會確定為“全國楹聯文化村”。2019年4月25日,中宣部、農業農村部率領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學員300余人來寺底村觀摩學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更是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聞喜縣寺底村,是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解。以楹聯文化為載體,讓文風促家風,家風帶村風,使得這個千年古村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在新農村建設的康莊大道上,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鄉村振興新路。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