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2-02
■王端陽
走進垣曲縣東城社區大院,你經常會看到一群人在院子里不是排練各種文藝節目,就是進行各種文化活動;上到樓上,各個活動房間里,有人習字作畫,有人閱覽報刊,一幅幅隨心適意,熙熙而樂的閑適畫面。“我們這里和其他單位一樣,是機關場所,但又和其他機關單位不一樣,也是文化大院、娛樂大院,就像社區居民的家。”東城社區主任丁雷雷說。
作為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東城社區就是要把黨的溫暖送給基層老百姓,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同時把基層的社情民意反映給政府,以供合理決策,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在這中間,他們有著太多的具體工作要做。
近幾年,垣曲縣城在快速發展,小區建設也與時俱進,但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也越來越多。在小區的治理上,新建小區最突出的問題是物業問題。鑒于此,東城社區黨支部集思廣益,形成了物業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3家協調共管的局面,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花錢,花錢的不收錢”,使社區居民放心、安心、順心,從而消除了種種矛盾和扯皮現象。在老舊小區,最突出的問題是更新改造和添建新設施。比如,統一安裝大暖問題,改造城市自來水問題,改建硬化公共設施問題,等等,每一個問題都要牽扯到一家一戶的切身利益。常言道,眾口難調,一人難做百家飯。東城社區一班人卻不畏難題、不嫌麻煩,設身處地、敞開心扉做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清風嶺小區改建安裝自來水工程因諸多矛盾久拖不決,最后東城社區多方協調,化解矛盾,解決了問題。除了這些問題,社區里也經常會碰到來人反映家里的困難,或者與鄰里之間的糾紛和矛盾。不管問題的大小和歸屬,工作人員都是熱情地接待、安靜地傾聽,必要時親自上門化解矛盾。他們說:“大家來,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把我們當自家人看待,我們絕不能漠然置之,涼了大家的心。”
其實,東城社區一班人常常把工作做在前頭,他們經常去居民小區走訪,了解大家的心聲和意愿,盡量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該社區是縣城一個較大的社區,轄28個網格,18278人,多為老舊小區,流動人口多,貧困人口多,單低保戶家庭就有261戶,殘疾人家庭193戶,今年扶貧搬遷又新進了許多戶頭和人口,工作難度自然也較之從前加大了。但社區一班人不怕難,不嫌煩,對社區居民想其所想,難其所難,獻愛心,送溫暖。他們說:“居民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去年冬天,東城社區把采集到的常住居民信息都錄入到智慧社區平臺,把轄區人口信息摸得一清二楚,為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社區規定,每年為9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過生日祝壽,陪他們共度端午和中秋佳節。“七一”“八一”還對老黨員、退伍老兵、烈軍屬進行家訪,送去黨的關懷溫暖。
對孤寡老人、貧困家庭、殘疾人口等弱勢群體,社區一班人也予以盡可能的幫扶和救助。轄區有一個叫周啟應的貧困戶,他因病坐著輪椅,生活不能自理,多年前已和妻子離婚,留下一個女兒在上初中。丁雷雷第一次去他家走訪的時候,他家里滿地狼藉,無處下腳,灶臺也是一片冰涼。第二天,丁雷雷便和同事買了方便面、咸菜、饅頭、餅干送到他家,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臨走時留下了900元,并囑咐他有事就打電話。后來,周啟應的女兒果然打來電話,說自己的學費還差300元實在籌措不出。丁雷雷親自跑到學校,反映了她家的實際情況,幫著免除了這筆費用。一直到后來,周啟應回了安徽老家,丁雷雷都還是惦念著這家人的生活,不斷有電話往來。不僅如此,還有轄區內孤寡老人諶今明、低保戶殘疾人朱宏敏、空巢老人馬秀蘭……社區一班人都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想辦法給予周濟和照顧。
社區工作是個大攤子,也是個雜攤子,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沒有管不到的事。每個工作人員都是身兼多職,承接有關部門關于居民醫保、養老、出行、上學、社會福利之類的種種事務。他們要管的都是生活中的瑣事、小事、碎事,然而卻又無一不是老百姓身邊繞不開躲不過的實事、大事、正經事。東城社區成立以來,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贏得了轄區居民的稱贊和上級部門的嘉許。你看,社區會議室墻上掛的獎狀、獎牌和錦旗就是無聲的見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