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清水復流”夢漸圓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1-26

兩道跨河石橋上,各有一座紅頂紅柱的亭子凌空起舞,四座觀景臺飛檐流閣,分列河道兩旁。沉穩大氣的漢白玉欄桿,與彩色水泥路,以及造型獨特的綠化帶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美麗畫卷。

這是記者近日在涑水河臨猗城區段改造現場,站在胥村涑水河石橋上看到的一幕。胥村涑水河石橋原址為廟上鄉胥村,始建于明萬歷35年,距今400多年。這是一座三孔石拱橋,三孔凈跨徑均為4米,孔高5.09米,全長28.6米,橋面寬5.74米,總占地面積約336.6平方米,橫跨涑水河河道兩岸。

站在胥村涑水河石橋橋頭,惟妙惟肖的麒麟、仙桃等民俗文化符號歷歷可見,“背負”橋身的三條巨龍石雕,見證著當年“三龍治水”的恢宏場景,也仿佛在期待涑水河上游的清水早日到來。

這座石橋下面的涑水河道,過去全是臭水。去年5月,臨猗縣著手對涑水河臨猗縣城區段進行改造,投資4000萬余元,建成口寬90米、底寬72.8米、長2.06公里的調蓄區,設計蓄水能力40萬立方米,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結合調蓄區建設,將歷史名橋——胥村涑水河石橋整體搬遷至此,從而留住文化血脈、留住濃濃鄉愁。

“聽說小浪底引黃工程已將部分工程水引至涑水河聞喜縣城區段,再加上從尊村、夾馬口引黃灌區調水,在臨猗實現涑水河‘清水復流’已指日可待。我們翹首期盼,等著這一天早日到來!”臨猗項目工程負責人興奮地說。

涑水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絳縣陳村鎮陳村峪,向西南流經聞喜縣、夏縣、鹽湖區、臨猗縣至伍姓湖,在永濟市韓陽鎮長旺村附近匯入黃河,干流全長200.55公里,屬于北方間歇性季節河流。受諸多因素影響,涑水河以往多年一直處于斷流狀態,臨猗縣城以上的120多公里河道長年都是干的,再往下都是污水處理廠排出來的中水。

根據2017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復的《關于印發山西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丹)河、涑水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的通知》,到2030年,涑水河流域將總投資236.12億元,開展河道綜合治理、濕地恢復、清水復流、調水工程、節水工程、治污工程、地下水回補、水土保持、生態綠化、河源及泉源保護,力求通過科學配置水資源,恢復重建流域體系,劃定河源及泉源保護區,嚴格控制污水達標排放,促進流域生態恢復。以此為背景,《運城市涑水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2019年2月1日起實施,涑水河重點河道治理工作等快速推進。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黃河淤積、河床不斷抬高,涑水河入黃不暢,在永濟市韓陽鎮上源頭、獨頭、長旺3個村形成大片積污區,蚊蠅滋生、臭氣熏天,5000多畝灘地無法耕種,曾經是“耕牛來到這里,都不愿意往前走”。如今,隨著總投資3100萬元的永濟市涑水河入黃口水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實施,這里已是一派魚米之鄉的秀麗風光。

來到涑水河永濟段入黃口水生態修復現場,只見大片大片的金葉復葉槭一身金黃,隨風搖曳的柳樹綠意尚存,沉水塘里種植著能凈化水質的狐尾藻和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一對對野鴨、一群群白鷺時起時落。成片成片的潛流濕地水草豐茂,四五米高的“綠洲一號”蘆葦扎根在1米多深的沙子里,對河道污水起到天然的過濾作用。

本報記者 楊紅義 見習記者 柴瑜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