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1-25
■本報記者 張君蓉 通訊員 賈禮杰
今年以來,稷山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以爭創“六最”營商環境為目標,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許可權、“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統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智慧政務建設,不斷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為促進稷山縣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前10個月,該局共接待辦事群眾25萬余人次,辦理審批事項1.2萬余項、服務事項21萬余件,審批時限較過去壓縮了76.8%以上。
全面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
“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啟動后,稷山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先是順利完成21家單位的222項行政許可事項、61項關聯事項劃轉工作,事項劃轉率78.7%。而后,啟用稷山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行政審批專用章,廢止劃轉21家單位審批專用章。
為提升服務能力和辦事效率,該局更深層次地進行了審批制度改革,根據審批事項進行流程再造,按照投資項目線、市場準入線和社會民生片“兩線一片”原則,將原來的35個審批窗口簡化成8個綜合窗口。與原許可部門制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審管銜接備忘錄21份,確保全縣21個部門共283項行政許可及關聯事項平穩有序、無縫銜接劃轉至行政審批部門,審批與監管分工明確、銜接有序、密切配合、不留空當。在此基礎上,該局著力在審批事項、辦事流程、辦理時限等方面再做“減法”。縮短辦事時限。在縣級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提速73.5%以上的基礎上,按照“五統一”標準,逐項完善36個要素信息,該局實行并聯審批。目前已辦理立項、規劃、施工、環評、能評、排污、消防等審批手續1279項,保證全縣總投資136.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7.33億元的50個重點項目及時開工,辦結500萬元以上企業備案項目120個,總投資140余億元,力助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聚焦服務資源。充分利用政務大廳便民、利民的優勢,聚焦服務資源,該局積極與縣教科局資助中心對接,累計為5400余名大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3400萬余元。優化服務模式。從群眾最需求的領域入手,該局將原辦事時限在20天左右的10個高頻事項,全部優化為即時辦理,極大地壓縮了審批時限,提高了效率。
積極推進“五減”專項改革
為積極推進“五減”專項改革,稷山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制定印發了《稷山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五減”專項改革工作方案》,明確改革內容和主要任務。一是減事項,依照國務院以及各部委下發的文件精神,取消部分審批事項;二是減時限,開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專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容缺受理、承諾辦理。政府投資項目由省定的100個工作日壓縮到58個工作日,在辦理項目備案中,將2.5個工作日壓縮成0.5個工作日,企業開辦時間由過去的3天壓縮到1天。三是減環節,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與施工許可證合并辦理,辦結期限縮短了50%,將政府投資項目建筑工程報建與招標文件備案合并辦理,兩項事項承諾1日內辦結。四是減要件,對于互相無直接關系的審批事項全部實行并聯審批,一次性告知所有事項的辦理清單和所需資料,當事人只跑一次窗口,只準備一套申請資料;對于驗收涉及第三方機構的,實行“一次委托、聯合勘驗、成果共享”,避免企業和群眾重復委托第三方機構。五是減證明,全面梳理行政審批事項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設定的證明事項,減少各類“循環證明”。
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提質增效
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稷山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降低企業開辦門檻,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持續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市場主體住所“承諾制”。今年雖受疫情影響,稷山縣仍登記培育市場主體3000余個,同比提升26.7%,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積極推廣全程電子化登記服務模式,配備自助服務設備,與6家銀行簽署“政銀合作”協議,延伸登記服務窗口至各家銀行,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安全、更快捷、更高效。目前,全縣企業登記網辦率95.28%,全程電子化通過率81.37%。
與此同時,按照省、市、縣“放管服效”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方案,貫徹落實市委“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該局制定出臺了“好差評”制度,詳細規定了“好差評”的評價范圍、評價方式和評價等級,并將“好差評”指標體系納入全縣“一網通辦”考核。通過二維碼評價、電話回訪、上門走訪、投訴電話、留言簿等多渠道收集企業群眾對政務服務流程的意見建議。積極建設PC端、政務大廳平板電腦、短信、評價器等“好差評”線上運行平臺。針對“12345”政務服務熱線和“13710”政務督查督辦平臺轉辦的事項、問題,能整改的立即落實,不能整改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措施,并在第一時間給予反饋,做到企業群眾有所呼,行政審批局必有所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