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11-24

灘涂萬畝荷塘
初冬時節,漫步在黃汾交匯的后土大地上,旖旎風光讓人目不暇接。從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到飛云樓景區,從孤峰山到后土祠,從一個個美麗鄉村到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從果香四溢的蘋果園到風味獨特的精品民宿農家樂……徜徉移步間,只覺得山水靈動、文化氤氳,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近年來,萬榮縣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挖掘整合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持續推動龍頭景區建設,大力實施旅游服務升級,不斷深化農旅文旅融合,持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全力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了“文化熱、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

晉漢子農莊
龍頭景區持續發力
激活旅游發展新引擎
“現在后土祠景區真是大變樣啦!站在新建的望河臺上,既能將‘萬噸糧倉’‘萬畝荷塘’‘萬畝水產’‘萬畝濕地’盡收眼底,還可以看到‘榮光冪河’的美景,體驗到黃河文化的魅力,真是一個親近大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在萬榮縣城上班的小張趁著周末放假,帶著家人來到望河臺游玩時興奮地說。
望河臺位于萬榮縣后土祠景區以西,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汾陰城址的一部分,古稱汾陰脽。今年,萬榮縣堅持保護性開發,在此處新建設了黃河觀景臺,并沿用古稱“望河臺”,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來體驗黃河農耕文明,進一步為后土祠景區增添了勃勃生機。
“要緊緊圍繞龍頭景區,不斷打造新景點、拓展新市場,讓龍頭景區持續發力,激活旅游發展新引擎,掀起萬榮全域旅游發展的新熱潮?!比f榮縣委書記杜中偉如是說。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讓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更加“璀璨奪目”,萬榮縣以“連片開發、聯動發展”為方向,依托“李家大院、后土祠、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孤峰山、飛云樓”五大龍頭景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為全域旅游發展定方向、繪藍圖。
圍繞后土祠景區,該縣大力度實施綜合開發項目,對景區周邊105戶民居實施了拆遷,將后土祠廣場面積擴建了5倍以上,使綠化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后土祠周邊環境狀況。同時根據后土祠周邊獨特的地形地貌,精心策劃實施了“黃河文化·農耕文明”國際雕塑藝術創作園建設和旱泉塔、北辛舍利塔修繕等工程,讓后土文化在傳承中保護、在開發中增值。圍繞李家大院景區,該縣精心打造了慈善小鎮、花海小鎮、植物園、圣母懷康養基地等景點。尤其是按照特有的黃河農耕文明資源稟賦,在上級部門支持下,借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萬榮舉辦的契機,該縣打造了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使之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又一新亮點。圍繞孤峰山景區,該縣大手筆實施了“孤峰山生態修復”項目,引水上山,共投資4200萬元建起調蓄池3座、泵站2座,鋪設管道25.17千米,安裝噴灌支架83座等,不僅為孤峰山1.6萬畝松林提供了灌溉水源,更為孤峰山南坡荒山造林,周邊數萬畝的杏、梨、核桃等特色農業發展以及晉漢子農莊、袁家村杏花等采摘農業、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圍繞飛云樓景區,該縣全面實施提檔升級改造,大力開展景區周邊環境整治,共拆遷110戶民居,總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使千年飛云樓重煥新風采。
如今,隨著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的成功舉辦,萬榮全域旅游正迎來新機遇。后土祠、李家大院等景區人流如織,望河臺、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等已成為廣大市民和游客的新晉打卡地……

孤峰山生態旅游
旅游服務全面升級
開辟旅游發展新路徑
抓“硬件”更要抓“軟件”。自2019年開始,萬榮縣認真規劃全縣旅游資源布局,按照旅游路、扶貧路、小康路、振興路的定位,啟動高標準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建設,并分主體系統、慢行系統、服務系統、信息系統、景觀系統五大系統著手精心打造。在主體系統上,把沿黃的后土祠、李家大院、孤峰山、北辛舍利塔、八路軍東渡舊址等景區景點串連成線。在慢行系統上,加設步行通道、自行車賽道等專用通道,全面推進沿線山體綠化美化,使之形成一個完善的旅游資源與景觀體系。在服務系統上,統籌推進服務區、驛站、房車營地、觀景平臺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帶動自駕游、采摘游、農家樂、民宿等關聯產業發展。在信息系統上,精心建設智慧導游系統,完善交通標識。在景觀系統上,科學布局,宜樹則樹、宜花則花,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增蔭增景的沿黃生態景觀。通過“五大系統”建設,真正打造一條生態廊道、文化廊道、旅游廊道、富民廊道,變“旅游公路”為“公路旅游”。
與此同時,萬榮縣還從吃、住、購、娛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俺浴鄙献⒅卮蚝谩敖】蹬啤薄氨就僚啤薄疤厣啤?,“住”上精心打造重點景區精品民宿、鄉村客棧,“購”上加強特色旅游商品開發,“娛”上增加參與性、娛樂性、啟發性演藝項目,使游客能夠全方位感受后土大地的無窮魅力。
此外,該縣還突破過去辦旅游節會、打宣傳廣告、搞推介活動的“老三樣”,進一步對接攜程、美團、同程等知名平臺,開展網上“云”游、旅游直播、游記推薦等活動,線上吸引游客,做精“尋根問祖休閑游”“三農交流體驗游”等旅游線路。該縣還進一步在文創產品開發上下功夫,學習借鑒湖南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的做法,以數字視頻創意為龍頭,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緊跟市場需求,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接地氣的文創產品,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延伸旅游產業鏈條。
涼粉、蕎面饸饹、寶井火燒、煎餅、蘋果、柿餅、油糕……今年國慶節期間,60余個萬榮特色小吃攤位在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景區前廣場有序擺放,各個攤位前前來品嘗購買的游客絡繹不絕。
青山綠水、花田庭院、小橋流水……10月2日,走進該縣高村鄉三益書院,耳畔傳來一陣陣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映入眼簾的景象宛如一幅古樸自然的山水畫卷,青磚屋脊,土石墻體,盡顯田園風光。
石磨、耬、耙、風箱、織布機……10月4日,在該縣后土祠廣場農耕文化展示區,一件件傳統農具,一處處傳統農耕作業,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人群前來駐足觀看。
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旅游服務全面升級,不斷開辟著萬榮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徑,讓魅力后土愈發迷人。
農旅融合多點開花
構建旅游發展新格局
杏花節、桃花節、櫻桃節、三白瓜品嘗節等“暢游后土·果海笑城”鄉村游系列活動接連精彩上演,漢薛桃果主題公園、通化小水果主題公園、賈村蘋果主題公園等六大主題公園內,景如畫、人如織,形成了連綿不斷的“旅游高峰”,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僅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萬榮縣各主要旅游景區先后接待游客12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180%;旅游綜合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430%,創歷史新高。
“我們采取園區景區化、節會特色化,深度融合、多點開花的辦法,目的就是要將‘美’融進游客心中,把‘富’裝入百姓腰包,增強人民群眾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多產業融合增添動力,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比f榮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永輝表示。
近年來,萬榮縣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牽引,用足用活“國字號”農業品牌政策,深入優化農旅融合,秉持“片區化開發、融合化發展”理念,將景區化理念植入現代農業生產中,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搭建觀景臺,鋪設觀光旅游“黃金大道”。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中,沿園區道路設置觀光長廊、農耕體驗區、農機具展示區等小景點,不斷充實農業主題公園旅游要素,完善旅游路線標識,進行差異化打造,讓現代農業主題公園成為鄉村旅游的“新高地”。持之以恒打造了木風草韻的賈村蘋果主題公園、竹風花韻的漢薛桃果主題公園、陶風瓦韻的通化小水果主題公園、石風土韻的西村中藥材主題公園、梅風松韻的皇甫杏主題園區、沙風水韻的灘涂種養主題園區、蘭風菊韻的南張菇菜主題園區。該縣以主題公園建設帶動農旅融合發展,持續打造旅游發展的鮮明特色亮點。
此外,該縣還以“農業特色節會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培育了南景桃花、袁家杏花、櫻桃采摘、蘋果采摘等鄉村旅游業態,提高市場化辦節水平,深入推進“休閑農業創星、鄉村旅游評級”,打造一批農旅文旅融合示范點和美麗鄉村示范點,讓全域旅游更有品質、更具內涵,并有效發揮了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的帶動效應,實現了以節促變、以節促發展,構建起了縣域旅游發展的新格局。
2020年,央視《相約》欄目組走進蘋果主題公園,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欄目組走進后土祠,山西衛視專題節目攝制組走進桃果主題公園,后土祠被授予“山西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閆景村、北澗村、橋上村、長樂村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
當前,一曲以龍頭景區為引領,高品位打造、高質量發展、高速度建設,不斷激活旅游發展新引擎的全域旅游進行曲正在后土大地唱響,一幅幅“文化熱、旅游火、百姓富”的壯美畫卷已然舒展,魅力后土宛如峨嵋嶺上的明珠璀璨綻放。
“我們要進一步發揮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的帶動效應,大力推進黃河萬榮段生態示范區、文旅深度融合區建設,打造峨嵋嶺上的璀璨明珠,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彰顯萬榮作為。”杜中偉說。
本版文字 郭夏楠
本版攝影 李克榮 李繼旺 郭夏楠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