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10-30
□記者 陶登肖 見習記者 郝麗莎
“陳書記忙前忙后,為了多幫我們銷售西瓜,把自家車座上都塞滿了。周末還帶愛人和孩子來看望我們……謝謝你們,給了我們許多溫暖。”夏縣泗交鎮任家窯村村民姚紅存,在給該村第一書記陳丹帶領的扶貧工作隊的感謝信里這樣寫道。
陳丹,市發改委一名黨員干部,2019年3月至今,放棄條件優越的城市生活,來到條件艱苦的貧困山區夏縣泗交鎮任家窯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要珍惜這次機會,沉下心來,多為老百姓辦實事,在扶貧工作中增長才干,不斷成長。”這是陳丹前往任家窯村時,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潘志孝的囑托和要求。陳丹一直牢記在心,撲下身子為村民辦實事,把村民們的訴求寫在本上、記在心里。
黨建引領 凝聚黨員干部力量
“既然來了,就要踏踏實實干工作,為大家多做實實在在的事兒。”陳丹來到任家窯村,一邊迅速適應環境,一邊完成角色轉變。
有句話說得好,“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黨員看支部。”作為村里的第一書記,陳丹從抓班子、帶隊伍、強堡壘入手,堅持每周召開脫貧攻堅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安排本周扶貧工作,把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起來,把黨員和群眾的心凝聚起來。
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員干部是關鍵。為最大限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陳丹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活動中,黨員干部赴韓家嶺紅色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先烈英雄事跡,接受紅色革命教育,重溫入黨誓詞,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提高無私奉獻意識;幫扶責任人深入貧困戶家中,幫助貧困戶打掃屋內和庭院,既美化了貧困戶的生活環境,又密切了與群眾的關系,受到貧困戶及周圍百姓的一致好評……
此外,在陳丹的帶領下,任家窯村對黨員活動室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后的活動室,黨旗莊嚴醒目,黨員紀律規定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黨誓詞、黨員權利義務、脫貧攻堅作戰圖等一目了然。由于黨建工作扎實,任家窯村被評為黨建示范村。
作為扶貧干部,陳丹身上的擔子不輕。任家窯村距離市區67公里,距離夏縣縣城42公里。村子包含車莊、任家窯、武家坪3個自然村,耕地480畝,有79戶279人,其中貧困戶18戶66人。
改變條件 干好群眾滿意的事
“落實好黨的扶貧政策是使命所在,解決好貧困群眾的難事則是職責所在,要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我們不是‘外人’。”陳丹說。
為盡快掌握任家窯村的情況,陳丹一頭扎入貧困戶家中,逐戶走訪,了解他們的生活和生產狀況,把村民們的難處記在心里。
陳丹千方百計跑項目、申請資金,來回奔波于市區和村子之間。向領導多次匯報,與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貧困戶反復商討,共同謀劃扶貧項目。
修建760米田間道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安裝1115米村道路邊溝護欄,改善群眾出行安全條件……
“村里很多溝邊沒有安裝護欄,特別危險。去年、今年,都有村民因此受傷。陳書記為這事專門跑前跑后為我們爭取資金,現在村里靠溝的道路全部都安裝了護欄,出行安全多了。”村民秦冬梅說。
入戶了解貧困戶種植農產品情況,幫助他們銷售毛栗、小米、木耳、蜂蜜、西瓜等農產品,共計5萬余元;主動對接市社會福利院“浩德項目辦公室”,按時為貧困家庭6個孩子發放“浩德基金”,每個孩子18歲前每年可接受近2000元的資助,讓貧困孩子安心上學;邀請醫院來任家窯村開展義診活動,為全村老百姓進行免費體檢,講解頸肩腰腿病的預防,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糖、風濕等防治知識,增強村民健康意識……
“每逢下雨,道路難行。有時候,眼看著玉米壞掉,就是運不出去,只能干著急。陳書記了解情況后,為我們爭取資金,幫助修建田間道,將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大伙別提有多高興了。”村民盧小海高興地說。
作為第一書記,陳丹深深認識到,扶貧工作不僅僅是辦一兩件好事、實事這么簡單。“不管怎樣,只要用心干,就會有改變。”陳丹說,只要把自己當成村民,想方設法主動幫助大家,群眾就會從心底里把你當成自己人。
扶貧攻堅 不讓一個鄉親掉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和新奮斗的起點。在工作隊的幫助和貧困群眾的努力下,截至2019年年底,任家窯村已實現全部脫貧,陳丹圓滿完成了駐村扶貧的工作任務。
但陳丹深深知道,脫貧攻堅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現在他又繼續戰斗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崗位上,只要組織需要,他還會繼續帶領廣大村民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為讓群眾熟知黨的扶貧政策,幫助村民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陳丹不厭其煩,多次前往村民家中宣傳扶貧政策、防疫知識。
他帶領扶貧工作隊、結對幫扶責任人到田間地頭,與群眾一起勞動,共同做好45畝連翹、10.5畝五味子中藥材種植項目的日常管護工作,確保其早日發揮效益,帶動群眾增收。
自從陳丹開始扶貧,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就落在妻子肩上。“心里確實埋怨過,但這是國家為貧困群眾擺脫貧窮的重大決策,我必須全力支持。”陳丹的妻子說,上二年級的兒子也懂得爸爸工作的重要性,在日記里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你去村里走的是山路,要注意安全,希望你早點結束那邊的工作,就可以陪我和弟弟了,爸爸我愛你。”
提到妻子、孩子,陳丹心懷愧疚,但看到貧困戶脫貧致富后臉上洋溢的笑容、搬遷群眾喬遷新居的喜悅、貧困戶有事就找扶貧隊……陳丹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更加堅定決心,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