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8-17
早就聽說,在垣曲縣城黃河市場內,有一對夫婦靠做面食生意供出了兩個大學生。如今,本該頤養天年的老兩口仍在繼續創業,還帶動周邊村兩名低收入村民打工增收。
8月16日清早,舜鄉山城的秋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筆者來到黃河市場南側胡同的一個門面房,只見來買饸饹面的居民絡繹不絕。店內,一個名叫玲玲的婦女正在操控著液壓饸饹機,另一個叫小果的在對剛出鍋的饸饹面進行冷水處理,年逾古稀的女掌柜董秀棉坐在電子秤前計量收費。
不一會兒,身體瘦削、精神矍鑠的男掌柜楊希生開著三輪車急匆匆趕了回來,說他剛給城內一撥客戶送完貨,還有一批貨要送往鄉鎮食堂和羊湯館。
避開客流高峰時段,筆者和老兩口進行了攀談。兩人來自麻姑山下的華峰鄉西馬村。當年為讓兩個女兒享受縣城優質的教育資源,楊希生夫婦將責任田托管給本家侄子后,在縣城租房做面食生意,供孩子上學。如今,兩個女兒均已成家立業,老兩口卻依然堅持創業不停歇。
“楊叔叔、董阿姨不單生意做得好,為人也好。我們在這里當幫工只干半天活,不但有保底工資,還有績效工資,多勞多得。”小果說。
“承蒙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我們從麻姑山下走出來都快30年了,在城內定點攤位炸油糕、煮花生、做涼粉、壓饸饹,一路走來順風順水。”董秀棉說,多年來,他們做生意堅持誠信經營、質優價廉的理念,因此生意越做越好。
“勤勞肯干不惜力氣,善良熱情不負老少”,店門兩邊貼的這副春聯,是老兩口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楊希生說,人能走動就要勞動,不勞動思想就會退化,他和老伴就是要為孩子做好榜樣,激勵晚輩發奮努力,立足崗位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自主創業雖然辛苦,但也充實,有勞動能力的人,決不能幻想不勞而獲,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楊希生說。
踏著時代的節奏,描畫不平凡的創業圖景,楊希生、董秀棉夫婦展現了執著、踏實、奮進的精神風貌。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夫婦二人不斷揮灑著汗水,收獲著幸福和快樂。
“當今社會發展很快,人無論多大年紀都不能‘等靠要’,活著就要奮斗,只要還能干,就要干下去。只有奮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談及未來,楊希生堅定地說。 (文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