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河津:讓農村污水橫流成為歷史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8-17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近年來,河津市緊盯農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收集處理的短板,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項目,先后投資4.3億元,通過兩期集中建設,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全覆蓋,讓污水橫流的狀況成為歷史,將農村生活污水變成汩汩清流,滋潤大地萬物,展現鄉村新容顏。

項目帶動——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8月12日11時許,河津市城區街道黃村村民侯鳳娥在廚房忙著做午飯。她一邊接水洗菜一邊說:“上下水管入戶了,生活污水流進了污水處理站,洗衣、做飯、洗澡等都很方便,再也不怕巷里水流成河了。”黃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是2018年河津市的一個試點項目,服務區域輻射城區街道黃村、東黃村、衛莊村。

河津是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工業經濟體量占比較大,但也面臨著環境污染帶來的陣痛,“有新房無新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和“污水到處流”等現象一度影響了農村面貌。針對這一民生短板,河津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探索實踐,奮力蹚出一條農村污水治理新路。

2016年,河津市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8個農村污水綜合處理試點縣市之一。面對沒有任何經驗、模式可以借鑒復制的情況,該市派專人赴外地考察學習,及時從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及沿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等項目中總結經驗,于2019年9月啟動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PPP項目一期工程。

按照財政部提出的PPP模式,市生態環境局河津分局與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太原市潤民環保節能有限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采用投資、建設、運營的BOT運作模式,河津市政府股權為10%,其他3家公司股權為90%,共同建設。該項目一期投資2.1億元,建設污水管網201.7公里,新建生活污水處理站18座,涉及8個鄉鎮(街道)54個村,日處理污水6620噸,惠及14萬人。經過近1年的建設,目前18個污水處理站點已完成工程量95%,整個工程預計8月底全部完工。

連片治理——

改變無序排放現狀

河津市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PPP一期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緊密結合,不斷探索農村污水連片治理的路徑。

河津市小梁鄉有8個村列入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PPP一期項目。其中,辛莊村、武家堡村、東坡村、劉村和胡家堡村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下水管網改造、生活污水處理站建設、農村改廁等,解決了長期以來想解決而未解決的深層次問題,生活污水也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劉村村民張主管說:“農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后,生活環境徹底改觀了,現在的設施跟城里一模一樣。”

項目規劃設計武家堡站為南部的中心站點,馬家堡站為北部的中心站點,兼有管理、辦公、監控、脫泥等功能,分別對河津市南北各站點進行自動化控制。樊村鎮古垛村南新建成的污水處理站,輻射古垛及周邊的韓家院、魏家院、干澗等村,日處理生活污水600立方米,服務人口9600多人。該站點采用SBR工藝,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池集均化、生物降解、沉淀等功能于一體,使污水中的有機物通過微生物降解達到水質要求,脫氮除磷效果非常好。這種工藝成熟穩定,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由于采用PLC全自動控制,可實現站點無人值守。

創新模式——

解決建設管理瓶頸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項民心工程。河津市采用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BOT運作模式實施一期工程,社會資本方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負責融資,山西建工集團負責管網建設,潤民集團負責污水站建設,破解了資金、技術、運行等難題,真正讓群眾得到了實惠。

資金是最大的瓶頸。河津市全力用好“三資”,破解資金“籌措難”。一是向上爭取國撥資金2000萬余元,全部用于前期9個污水處理站建設。二是發揮財政資金示范引領作用,配套投入1200萬余元。同時,在5個村實施污水管網自行建設試點,群眾自籌支管網資金110萬元,有效緩解了末端資金壓力。三是采用PPP模式與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等3家公司合作,撬動社會資本2.1億元。

在工程建設中,河津市嚴格把好“三關”,破解污水“收集難”。一是嚴把選點關。按照沿汾村優先、水源村優先、中心村優先原則,重點在汾河周邊布點。二是嚴把規劃關。結合《河津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綜合考慮地形地貌、村莊布局、污水總量、線路走向、建設時序等因素,規劃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項目,配套實施水沖式廁所、餐廚、洗浴污水入網,實現雨污分流。三是嚴把工藝關。采用生物處理方法,確保“治污有章”,處理后的水質均可達到國家與地區要求的相應標準,做到水資源循環利用。

工程建成后,日常管理維護至關重要。河津市抓好“三化”,破解日常“運營難”。一是運營維護專業化。明確污水治理設施產權歸屬和管護責任單位,運行費用由群眾出一點、村里籌一點、政府補一點,由項目公司河津市黃河生態農村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管理運營,實現長效管控。二是水質監控常態化。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考核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門定期抽樣巡檢,確保污水集中處理后全部達到山西省地方標準一級或地表V類水質標準。三是群眾受益全程化。由社會資本方出資購買勞務,一期項目用工1800余人,配套建設農村老年洗浴中心10個,每年可節約開采地下水300萬立方米。

污水治理展新顏,幸福指數節節高。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河津市將再融資2.2億元,新建39座生活污水處理站,解決剩余51個村的生活污水問題,確保2021年年底實現所有行政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全覆蓋,堅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全面譜寫鄉村振興的河津篇章。(薛俊杰 武詠梅)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