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劉玉棟 張廣瑞時間:2020-08-14
絳縣橫水鎮西灌底村的果農們提起剛剛過去的櫻桃收獲季,仍是津津有味。“沒想到俺地里長出了‘紅瑪瑙’,每公斤賣到50多元。一棚櫻桃能買一輛小轎車,一桶櫻桃可換一輛摩托車!”這個被美譽為“紅瑪瑙”的東西,便是晶瑩透亮、營養豐富的高檔珍稀果品——大櫻桃。
西灌底村地處涑水河畔,全村2950口人,貧困戶31戶。以前全靠2400畝耕地種小麥、玉米等莊稼,既缺糧又賺不下錢。村集體經濟更是個“空殼”,沒有收入,更無力扶持貧困戶。
2017年,該縣為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扶持貧困戶脫貧新路子,把西灌底村確定為省級集體經濟和產業扶貧試點村。村“兩委”干部和縣市場監管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經過調查研究,決定發展高檔水果大櫻桃產業。櫻桃好吃樹難栽,在大田里栽樹,至少需要5年時間才能掛果收益。于是,他們到史村參觀學習栽植大棚櫻桃的經驗,了解到發展大棚櫻桃是個掛果早、收益大的好項目,決定由村集體牽頭,以股份制形式投資建設大棚櫻桃園區,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8年春,由村委會牽頭成立了以31戶貧困戶和部分種植戶組成的絳縣沐然櫻桃專業種植合作社。該合作社通過吸收社員入股、借貸等,多方籌資160萬元,開辟出面積達500畝的櫻桃種植園區,搭建起8座日光大棚,由本村種植戶以每年2萬多元的價格承包經營。在縣果業局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從外地引進5年以上樹齡的“美早”“薩米特”“布魯克斯”等矮化櫻桃苗進行栽植。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管理,櫻桃樹長勢喜人,第二年剛過春節就開花掛果,茂密的枝葉間掛滿了紅瑪瑙般的大櫻桃。櫻桃本是北方早春第一果,西灌底村的大櫻桃在全國范圍內掛果更早。消息很快傳遍各地,當地十多家電商紛紛前來,在櫻桃園區里設立臨時代辦處,把大棚櫻桃的照片、視頻發到網上,開展網上郵購業務,迅速引起了各地客商的青睞。
為了打造本地大棚櫻桃品牌,絳縣沐然櫻桃專業種植合作社為大櫻桃注冊“品絳”商標,專門設計印制了一批每盒1.5公斤的高檔真空櫻桃包裝盒,供電商使用。由于包裝精美,大棚櫻桃品質上乘,網上售價每公斤高達120元—300元。電商們平均每天承接數十單網購業務,數百盒新鮮的大櫻桃銷往北京、廣州、上海、西安等各大城市。收獲季節過后一算賬,每個大棚平均產500公斤左右大櫻桃,收入可達6萬元到12萬元。1畝大棚櫻桃比100畝糧田的收益還高,8座大棚櫻桃的收益與全村2000余畝糧田的收益相差無幾。其中,用扶貧資金建設的兩座日光大棚按承包收益分配,全村31戶貧困戶,每戶分紅300余元。2019年年底,西灌底村31戶貧困戶全部摘掉了貧困帽子。
依托櫻桃產業帶來的初步成果,為西灌底村發展櫻桃扶貧產業增添了內在動力。去年,該村為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村社一體、合股經營”的運行模式,投資100萬元建設15座櫻桃日光大棚的底座,新建起兩座日光大棚,培育櫻桃砧木苗5萬棵。
大櫻桃讓村民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成了西灌底村的“搖錢樹”。今年3月,該村又流轉土地300畝,把櫻桃園區面積擴大到800畝,計劃再建設13座櫻桃日光大棚。按照縣、鎮統一規劃,將投資600萬元把大棚櫻桃園區打造成現代設施櫻桃生產集聚區和國家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