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牛莊村人:幸福像花兒一樣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8-14

記者 喬 植 通訊員 王雷楊

2015年,革命老區鹽湖區上王鄉牛莊村已經是“小康達標村”。

是躺在成績單上睡大覺,還是鼓足干勁再前進?

現任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芳,當時是村里的黨支部副書記(2017年任黨支部書記),她代表歷屆村黨支部回答了這個問題:要警惕平均數下掩蓋的貧困戶,要脫貧攻堅,不讓一戶一人掉隊。“小康”無止境,要更上一層樓!

新產業“摘掉窮帽”

說到“奔小康”,統計報表中自然少不了“人均收入”。不會看的,會沾沾自喜;善于分析問題的,就不那么樂觀了。呂武平(原村黨支部書記)和王桂芳都是善于分析問題的人。他們說,雖然牛莊村的人均年純收入六七千元,已經不算低了,但平均數下卻有76個貧困戶,占全村總戶數的21.5%。

于是,村黨支部就對這些貧困戶一戶一戶分析,一家一家研究,分門別類,確立了以一戶帶動多戶的辦法開展脫貧攻堅。

村民呂芬苗,爺爺有病,爸爸殘疾,3個孩子上學,導致其成了貧困戶。王桂芳到她家里分析和研究怎么脫貧時,無意中聽芬苗媽說了一件事,就是孫子在外村上學,覺得腳上穿的鞋很不舒服,芬苗就給孩子做了一雙手工布鞋,孩子穿了覺得“美得很”。王桂芳得到啟示,建議呂芬苗以布鞋為業脫貧致富。當時適逢區里來村為繡花、做鞋培訓班招人,村“兩委”便讓呂芬苗去學習。

學習回來后,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5月,呂芬苗吸收了20戶村民(包括7個貧困戶),成立了小苗手工藝品制作專業合作社。呂芬苗結合實際,除了對村民進行培訓外,還對合作社生產實行統一設計、統一配料、統一價格、統一銷售。不到3個月她就銷售出98雙布鞋,收入10420元。

在呂芬苗的帶動下,韓興旺、董蘇琴、呂蘇娟、韓蘇娟、楊永蘭、賈廣霞、呂淑串7個貧困戶于2018年和2019年相繼脫貧。

村民呂廣錄今年59歲,是個養蜂專業戶。他養的蜜蜂,每箱每年可產蜂蜜30多公斤,每公斤30元,每箱每年收入超過1000元。呂廣錄養了25箱蜂,年純收入近兩萬元。村黨支部讓呂廣錄帶動15戶村民,共養蜂100箱。其中,貧困戶4個,分別是申引風、呂彩青、陳應斌、裴衛保,靠著養蜂他們都脫了貧。

就這樣,2014年,牛莊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222人。到2015年,脫貧11戶37人;2016年,脫貧15戶52人;2017年,脫貧11戶39人;2018年,脫貧32戶87人。最后剩余的7戶7人,也在2019年10月前全部脫貧。

紅色游“蹚出新路”

2002年,牛莊村被確定為“老區村”。接著,村“兩委”在村里建立了“四·九”慘案紀念館,用展板向人們介紹抗戰時期的這一慘案概況;村“兩委”還以全體村民的名義,在村委會旁的紀念亭里建起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刻制了碑文《四·九慘案記》。

牛莊村發展紅色旅游,起步于2015年。當時,鹽湖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局、區財政局、上王鄉聯合發力,挖掘的挖掘,設計的設計,修繕的修繕,提高的提高,完成了“四·九慘案紀念館”電子文檔版;修復了當年為我軍收集、傳遞情報的秘密機關“牛莊茶館”;恢復了當年村婦救會為游擊支隊紡線織布和做軍鞋的“紡織房”遺址;把當年信號鐘掛在了大槐樹上;修繕了當年“稷麓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并在民主政府大院,完成了河東地區黨的早期領導人柴澤民、金長庚和稷麓縣縣長趙宜軒、政委雷震龍的塑像。同時,在大院內外,制作了8塊介紹稷麓縣政府的展板。牛莊村為紅色旅游還特別打造了7間“窯洞旅館”和一座可以鳥瞰牛莊村的“觀景臺”。

不僅如此,“稷麓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院內的西墻下,還新添了一面大型“血染黨旗”和“入黨誓詞”墻,現在已成為全區新黨員入黨宣誓和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的“宣誓基地”;新建了一座“農耕文化體驗園”,可以讓大家充分感受到前輩走過的艱苦道路,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區委組織部還組織黨員栽植了“先鋒林”。

紅色旅游開始后,黨支部確定呂武平為“專職接待”。據他介紹,每天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近的有本鄉本土的,遠的有外鄉外縣的,甚至有外市外省的。2017年9月,在運城市委的組織下,全市13個縣(市、區)的縣(市、區)委書記和縣(市、區)長集體來牛莊村參觀,聆聽革命故事,追尋革命足跡,還在“宣誓基地”重溫了入黨誓詞;許多家長也帶著小朋友來。蘭州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的師生也專門利用假期來此進行社會實踐。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師生考察后,特別給牛莊村留下一本70多頁的《牛莊整村建設設計方案》。

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牛莊村的旅游經濟也開始起步。

王桂芳家在村委會大院對面,地處牛莊村中心,緊靠“牛莊茶館”。借助地理優勢,她開了一家紅色旅游小超市,把自家產的槐米茶、白蒿茶,連同牛莊出產的蜂蜜等土特產一并展出,供游客品嘗和購買。

呂芬苗家離村委會也不遠,她在自家門口的墻上做了個彩色噴繪,上面寫著“小苗手工藝品制作專業合作社簡介”,有“領導關懷”“媒體推介”“銷售內容”“產品展示”。“產品展示”欄中,呂芬苗醒目地展示了方格寶寶鞋、虎頭寶寶鞋、傳統黑色條絨鞋等各種特色布鞋。呂芬苗合作社的產品就這樣得到了更好的宣傳。

韓興旺今年35歲,原在鄰縣一家企業上班,因為爸爸患有心臟病,媽媽身體也不好,他就回到村里照料家人。看到來牛莊村感受紅色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時,他便申請了一個采摘園(電商),經營各種水果,一個月純收入6000元以上。

莊稼人“鳥槍換炮”

“小康無止境,更上一層樓,只要有口氣,就要拼到底!”這是歷屆牛莊村“兩委”久久為功的氣魄和決心。

2016年,正是雙季槐發展的關鍵時刻,區農委投資70萬元,為牛莊村硬化了1.3萬平方米的雙季槐米晾曬場地,并購置了11輛雙季槐病蟲害防治專用三輪車,配套了打藥設施。

2018年,在區水利局幫助下,在原來的30立方米蓄水池附近,新建了一座200立方米蓄水池,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人畜用水條件。

2019年,定點扶貧單位——區畜牧發展中心投資兩萬多元,為貧困戶解決了種植中藥材的藥種款,助力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種植。

2019年,在區扶貧辦幫助下,打了第二眼深井,井深670米。通過三級提水,這眼深井水提到了200立方米的新蓄水池內,同時改鋪了1000米供水管道,為戶戶通水加了一套“雙保險”。

為了避免燒煤污染,村“兩委”積極與供電部門對接,對全村的電力線路進行整改,全部實現煤改電。其中,改為電熱片供暖的67戶,改為熱風機供暖的196戶,改為電鍋爐供暖的5戶,改為柴鍋爐供暖的13戶。

2019年,在區交通局幫助下,鋪通了一組到中心村的1.4公里水泥路。2020年,在區扶貧辦幫助下,硬化了3公里深井處通往中心村的水泥路。

今年,村“兩委”又在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的幫助下,改建新式廁所209戶,大大改善了村民衛生習慣。最近,運城市金鑫房地產公司又在村里安裝了136盞太陽能路燈,牛莊村從此成了“不夜村”。

牛莊人,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在奔小康的路上,堅持不懈,步履鏗鏘。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