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8-12
記者 陶登肖 范楚喬
小時候,大家都叫她“王小多”。因家中兄弟姐妹6個,經濟條件不好,她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樂觀堅強的性子。
后來,朋友們都叫她“饅頭姐”。因為她憑著過人的膽識與氣魄,靠賣餅子、賣饅頭發家致富。
她叫王云霞,是一位勤勞、堅強的“80后”。她只有初中學歷,離鄉15年,日復一日起早貪黑忙碌著,和丈夫用雙手奮斗出了一個小康之家。
創業,脫貧
王云霞今年35歲,回憶起創業初的那段日子,她便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當時就是想給自己脫貧。窮怕了,就想著只要咱好好干,日子總會好起來的。”王云霞說。
2005年,王云霞婚后第二年,夫妻二人帶著僅6個月大的兒子離開家鄉,去西安投靠好友,謀出路。
王云霞娘家條件不好,婆家也不富裕。臨行前,王云霞懷揣著結婚時母親給的3000元陪嫁錢,作為創業的啟動資金。
最初幾天,夫妻倆白天四處找合適的活計,晚上借住在朋友家中。
王云霞的丈夫學過做面食,他們便租了西安街上一家商店門口的空位,搭起了10平方米的簡易棚,準備開餅攤。開業前一天,王云霞才發現,買餅鐺、面粉等設備和原材料已將錢花了個精光,他們沒錢給攤位接電,生意做不成。
一時間,無助和絕望涌上心頭,王云霞只好抱著孩子蹲在路邊放聲大哭。就在這時,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一位中年女士。了解情況后,女士輕輕地拍著王云霞的肩膀說:“姑娘,你別哭了,姨一定幫你把電接上。”
這位女士當天就讓自己的兒子為王云霞的攤位接上了電,餅攤的生意就此開始。
雖然舍不得兒子,但王云霞還是忍痛讓公公把兒子帶回了老家,一心一意和愛人經營餅攤。租不起房,他們就在棚里將就著睡。
“那時的心情,真是無法言傳。曾經,吃一碗兩塊錢的米線就是我們一年里最幸福的事。”王云霞說,因為知道掙錢難,所以就倍加珍惜。隔壁飯店的炒拉條子5元一碗,他們卻從來不舍得吃。
兩年多的時間里,兩個人起早貪黑地忙碌著,終于賺到了“第一桶金”。
開店,致富
2007年,經人介紹,王云霞和丈夫離開西安,前往太原,生意由原來的室外轉到了室內。他們承包了一家超市的主食廚房窗口,向有經驗的老鄉學習包包子、蒸饅頭、捏花卷。1個月后,王云霞掌握了各種主食的做法。因為他們誠信經營,待人實誠,生意很快有了起色。
在經營超市的同時,王云霞還在菜市場租賃了一個店鋪,開始賣饅頭。店里雇了伙計,王云霞也當上了老板娘。
沒想到,由于位置較差,客源少,饅頭賣不出去,令她十分發愁。剛開始那段時間,蒸一鍋饅頭,只能賣掉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白白浪費了,非常可惜。
“那時我一晚一晚睡不著覺,成天想辦法,慢慢琢磨出了自己的‘生意經’。倒掉多么浪費,不如送給別人吃。”王云霞說。
“送!”王云霞的饅頭店買兩個送一個,又便宜、又好吃,吸引了不少顧客。建立起穩定的顧客群體后,雖然折扣力度有所降低,但“送”饅頭持續了很長時間,王云霞覺得,正是這些顧客的支持才讓她的生意變好,她愿意薄利多銷。
既然能送給零售顧客,那也能送給小賣部、飯店、酒店、超市,增加饅頭銷量。于是,她安排伙計沿街發名片,進店送饅頭,讓顧客品嘗后再選擇。在她的用心經營下,饅頭店的生意越來越好。
饅頭的生意穩定以后,王云霞又看上了店前的一塊閑置空地,于是開始捎帶賣散裝零食。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千生萬……夫妻倆的收入不斷增加。
有一年,家中700多棵梨樹產的梨沒有銷路,父親想通過她的小店找銷路。同時,王云霞發現,當時農貿市場的蘋果10元1公斤,而家鄉的蘋果批發價很低,這是一個好的商機,利潤較大。她在父親和公公的幫助下,建起了從運城到太原的水果銷售供應鏈,把果農因各種原因無法賣掉的水果,“變”成了錢。
一開始,經營的水果品相單一,后來慢慢加入時令果品。曾有一年,夫妻倆幾項收入加起來超過百萬。王云霞“開掛”般的人生經歷令人感嘆,卻也飽含著汗水與辛酸。
回鄉,奔小康
2015年,王云霞回到運城,購買了第一套商品房和第一輛小轎車。
她多年在外打拼,孩子一直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
為了陪伴兒子,王云霞回來以后本打算不再出去,但因丈夫實在忙不過來,她只好把孩子轉交給姐姐,讓孩子跟著姨媽住,自己重新回到太原。2017年,夫妻二人又轉戰北京,在大興區某超市經營主食廚房。
去年,考慮到孩子即將參加中考,王云霞和丈夫決定停掉生意,回家專心照顧孩子。
“確實是虧欠兒子很多,為了生計,實在是沒有辦法。”王云霞說,非常感謝公婆把孩子照顧得很好,老人為家里付出了太多。
今年5月,王云霞和幾個老朋友、老同學在一起閑聊時,說起自己十多年來收入雖有了保障,但因為常年作息不規律,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一個朋友向她介紹了蔬果養生理念,王云霞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幾個人一拍即合,想開一個屬于女性的生活館,讓女性除了工作、孩子以外,身心都可以得到休息。
6月初,大家雷厲風行,分工明確,選店面、裝修、進貨。很快,一家占地170多平方米的“愛家生活館”,在市區禹香苑小區東門北側開業。相比第一個攤位,生活館的面積是其的近20倍,王云霞也終于憑著努力和堅持,和家人過上了有車有房、衣食無憂、和諧幸福的小康生活。
15載的奮斗路上,她遇到過挫折,流過淚水,有過辛酸,更經歷過絕望。但在朋友眼中,王云霞始終很開朗、很堅強。閑不住的她并沒有一直吃老本,而是不停地學習技能,提升自己,努力經營著事業和家庭。她說,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天上不會掉餡餅,付出才會有收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