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王會亮時間:2020-08-12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8月10日《重點領域正風反腐觀察 猛藥去疴遏制靠山吃山》一文報道,8月6日,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周敏接受監察調查;7月28日,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宏年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7月14日,山西省大同煤礦集團黨委委員張良海接受審查調查……
順藤摸瓜,追根溯源。從這一宗宗貪腐案例來看,這些落馬的官員都與煤炭、石油、礦產等重點資源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利益關聯,重點資源領域顯然被他們視為攫取財富的溫床。
豐富的資源儲藏,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本,又是優勢所在,但資源領域資金密集、權力集中、審批環節多,也容易成為違紀違法行為的高發地。緣于資源本身具有的利用和銷售價值,一些資源常常被視作當地的“香餑餑”,也為一些領導干部提供了“發財之路”。不過,這條路的前面,卻是犯罪的泥潭。個別領導干部,貪財心切、欲壑難填,仿佛一條蛆蟲遇到一塊肥肉一般,聞“資源”而來,因“資源”而腐,以至“蟲肥肉瘦”,損了集體,坑了國家。
資源領域作為一方發展的命脈,本是造福人類的陣地經濟,何以淪為貪官們貪腐的溫床?既有商人腐蝕拉攏的外因,當然也不能排除監管不力的因素。但歸根到底,還是那些官員主觀思想不純正、不廉潔導致的。錯不在“資源”、根不在“財富”,還是人的問題。
廉潔品自高,貪贓法難容。任何作風問題和腐敗行為,都會受到人民的唾棄、黨紀的懲處和法律的制裁。今年元月份,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專門提出,要堅決查處資源、土地、規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腐敗。敬勸那些涉及資源領域事項的領導干部,一定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政治立場、永葆清廉本色、敬畏黨紀國法,不越紅線、不碰底線,切實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真正讓資源領域成為檢驗黨員干部是否廉潔的“試金石”、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