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破解“尋親密碼”,讓回家的路更近

——記鹽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救助尋親專項行動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7-28

記者 陶登肖

最近,鹽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在尋親工作中好事不斷。有通過公安人臉識別比對成功的;有通過文字交流成功鎖定流出地的;有通過口音分析辨別與當地志愿者對接尋訪確認的……從今年5月份開始,鹽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在做好對長期滯留人員照料服務的同時,以“大愛尋親、溫暖回家”為主題,集中開展救助尋親專項行動,通過人臉識別、DNA比對、救助尋親網等手段和平臺,幫助6名長期滯留人員成功返鄉。其中,滯留時間最長的近10年。目前,該中心現有的信息不明滯留人數降至10人。

尋親成功案例為什么不斷在我們身邊發生?這是由于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本職不是研究方言的,卻能聽出全省各地甚至偏遠地區的口音;不研究地名,卻對全國眾多市、縣、鄉鎮地名了如指掌;并非尋親,每年卻幫助眾多流浪走失人員甚至離家多年的“無名氏”找到回家的路。他們是鹽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破解了“尋親密碼”。

梳理信息碎片,找到回家鑰匙

鹽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平均每年救助1000多名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遇到困難的群眾,為他們提供食宿、返鄉乘車憑證等幫助。

閆耀仙是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我們的微信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尋親群、志愿者群、民警群。大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這些‘無名氏’聊天,然后通過對方的口音、生活習慣等,判斷他們的家鄉所在地?!遍Z耀仙說,多年下來,全國許多地方的方言她都能分辨出來。

即便要做許多無用功,但該中心工作人員仍然不會放過每一個細節,一遍一遍追問?!氨痪戎叩目谝?,吃不吃辣的食物,聊天中隨口說出的名字等,這些信息都可能是打開他們回家之門的鑰匙?!遍Z耀仙說。

去年4月,70多歲的流浪老人安乖霞被派出所民警送到救助中心?!袄先丝邶X有些不清晰,說話口音與陜西一些地方類似,還說了‘李塬’‘呂塬’這樣的地名?!遍Z耀仙說,不少受助人只能說出鄉鎮或村莊的名稱,有的在地圖上都找不到。

工作人員根據老人含糊不清的表述,四處查找與之匹配的地方。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查到延安市李塬村、洛川縣呂塬村等地。工作人員在多個志愿者微信群發出求助信息,發動大家尋找、提供線索。今年6月29日,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張先生的幫助下,安乖霞終于回到了闊別30多年的家鄉。

為提高尋親成功率,工作人員和滯留人員通過面對面交談、錄音、錄像、寫字等方式溝通,以“望”(觀察)、“聞”(聽言)、“問”(詢問)、“切”(引導)四法為基礎,反復交流,盡最大的可能搜尋信息。

據該中心主任任軍杰介紹,目前長期滯留的救助對象大多因年老、不識字、有精神障礙等原因,很少能說出姓名、家庭地址等有效信息,成為“無名氏”。他是誰?來自哪里?如何才能找到家?是救助中心工作人員面臨的三大難題。

2016年8月,救助對象鐘天龍來到救助中心。剛開始,他一直躲著不見人,更談不上溝通。為了讓鐘天龍放下芥蒂,積極溝通,閆耀仙沒少花心思。

“我們一有時間就去看他,給他帶點零食。幾個月后,他的態度才有所改變。我們才知道這個救助對象聽不到聲音?!遍Z耀仙說。

無法用語言溝通,那就用文字交流。起初,對一個問題,鐘天龍會牛頭不對馬嘴地亂寫一通。后來,工作人員通過鐘天龍所寫出的一所聾啞學校的名字,以及其他經過梳理得到的碎片化信息,與重慶一所聾啞學校取得聯系。經過該校教師等相關人員的進一步識別,確定鐘天龍是重慶永川人,離家已十多年。今年6月8日,該中心工作人員將鐘天龍護送回家。

運用全新科技,摸索甄別方法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鹽湖區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在尋親過程中,運用了許多新的技術手段,不斷豐富和拓展甄別方法。

該中心搭著“互聯網+”快車,借助全國救助尋親網、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及時發布受助人員信息;對入站7天以上身份不明的救助對象,全部采集DNA血樣,送至公安部門DNA庫比對尋親,并開展人像識別比對。

“受助人員的信息包含其照片、姓名、性別、年齡(目測年齡)、身高、健康智力狀況、精神狀態、體貌特征、發現時衣著特征、發現日期和地點等。對于少數說不清自己身份和家庭住址的流浪人員,尋親網絡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比诬娊苷f,通過科技手段與傳統尋親方法相結合,工作人員可以反復研究、整理、匯總信息,因人施策,聯系到疑似流出地的救助站,聯合開展尋親服務。

該中心新采用的人臉識別尋親技術,目前已幫助多位救助對象進行了人像匹配。相比以往靠工作人員一張一張翻照片查找的方式來說,人臉識別技術大大提高了這項工作的效率。

“最近6名找到家人的救助者中,就有4個人是通過公安人臉識別比對成功后順利返家的?!比诬娊苷f,鹽湖區民政局引進的這些“黑科技”,效果真的不錯。

通過多年經驗積累和實際運用,該中心已摸索出一套傳統方式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的甄別方法,包括口音辨識、情理感化、實地尋蹤、物品尋跡、資料查找、公安協查、站際合作、媒體關注、網絡推送、人臉比對、血樣比對等,極大地豐富了甄別方法。

據了解,該中心去年尋親成功率達到80%,該數據與往年相比提高了50%,這主要得益于科技尋親手段的運用。

任軍杰提醒,如果有家人走失,且走失人員因各種原因不能提供有效信息時,建議家屬主動去所在地派出所進行DNA采樣,能夠增加尋親成功率。

人性化服務

打通尋親“最后一公里”

尋親是最人性化的救助,既能幫助救助對象重返家庭,又能有效銜接當地的社會保障,從根本上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做好救助工作,必須有愛心、責任心、耐心。

去年,鹽湖區民政局經過多次考察、比較,為受助人員搬了“新”家,把救助中心打造成醫養結合的托養中心,并派專人負責。托養中心分生活區、就餐區、醫療區等,同時配備了健身器材、專業醫護人員,大大提高了受助者的生活質量。

根據民政部對尋親服務的新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將無法查明身份人員的信息上傳至全國救助尋親網,必須在7個工作日內書面報請公安機關采集DNA血樣。同時,還要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打造專業隊伍,利用社會力量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尋親,做好接送返鄉的“最后一公里”服務。

許多滯留人員尋親成功后,因家鄉路途遙遠等原因,家人無法立即將其接回。針對這一情況,該中心多年來一直堅持護送,幫助滯留人員盡早安全回家。

每次護送前,工作人員都會為被救助對象換上干凈整潔的衣服,準備好途中必需的食品、藥品、日用品等。長途護返時,工作人員和他們同吃同住,精心服務。

回訪,是從源頭上預防重復流浪的重要舉措。該中心積極協調流出地民政部門,按照職責落實有關政策,予以幫扶。工作人員還為被救助人員申請社會救助、福利等待遇,確保他們生活有保障、監護有人管,力求壓實源頭責任,督促家庭盡責。

“‘救’是臨時行為,‘助’才是長遠計劃。只有為滯留人員尋著親、找到家,才能為國家財政減負,為小家幸福擔當,也才能真正體會‘找到一個人,幸福一大家’的人性救助真諦?!丙}湖區民政局局長許俊霞說,下一步,救助中心將充分調動有利因素,營造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在照料服務、救助尋親等環節上提質量、優服務,建立健全尋親長效機制,探索和創新一套科技支撐、高效便捷的尋親方法,加大托養照料人員尋親甄別力度,讓看似“山窮水盡”的個案最終“柳暗花明”,讓他們能盡早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