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7-13
記者 陳永年
視頻制作:張軍娜 李盛世 陳雁冰 尋宵 王巖
一段時期以來,運城街道上的大運生產的電動乘用汽車多了起來。
相信,不管是看到的人還是駕駛者,看著河東工業制造結出的“奇葩”,都會別有一番滋味吧。
從大運摩托到大運卡車,再到大運新能源汽車,改變了運城工業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山西工業史的大運汽車,越來越吸引公眾的眼光。

2019年8月21日,大運純電動MPV亮相運城工博會(資料圖片)
大運怎么“成”的,為什么是大運“成”了?連日來,記者深入“大運汽車”,從跟董事長遠勤山到公司高管,再到生產線上的工人們交流,逐漸梳理出大運之“成”的秘密。
三次轉型
大運的發展,沿襲著賣摩托車、造摩托車、造卡車、造新能源汽車的路線。
英雄多起于草莽。大運的興起,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
1987年,年僅19歲的遠勤山從親友處籌借了幾千元本錢,一路風餐露宿,不遠千里前往廣州,購買了一輛摩托車,然后騎行1800公里回到運城轉賣,賺取差價。幾個月后,遠勤山摸清了路線,掌握了方法,他帶領同村的伙伴,結成了“騎行隊”,和大家一起致富。再后來,遠勤山結識了一些經常往來廣州、山西的大車司機,并與他們長期合作,完成了從“千里走單騎”到“摩托車用卡車拉”的轉變。
從此,“千里走單騎”的傳奇經歷,成為每一位進入大運的新員工的第一堂“企業史課程”,也成了無數員工面對困難時所汲取的精神力量。當然,這段經歷,也讓遠勤山獲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摩托越來越多,維修成了剛需。遠勤山順其自然地成立了摩托車修理鋪,開始經營摩托車零售、維修業務。那間簡陋的摩托車修理鋪,也就是大運集團的雛形。
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大運集團已經在太原、蘭州、廣州、鄭州、成都等十余個城市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經銷本田、雅馬哈、鈴木、天馬等七大系列品牌,主營業務包括摩托車零售、批發、售后服務、配件供應,摩托車銷售業務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展得如火如荼。
一次偶然的機會,遠勤山得以入職當時連年虧損的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廠,有了近距離接觸摩托車生產的最佳機會。半年后,企業扭虧為盈。1998年,遠勤山和他的團隊南下廣州,先后成立了廣州市大陽摩托車有限公司和廣州大運摩托車有限公司,從此,大運集團開始涉足摩托車研發、設計和生產,實現了由“賣”摩托車到“造”摩托車質的躍升。
經過幾年的努力拼搏,大運集團建成了國內一流的摩托車及發動機生產線,年產摩托車40多種型號、200多個品種、150余萬輛,年產摩托車發動機200余萬臺,年產三輪摩托車30多個品種、30萬余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運”摩托相繼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摩托車獨家供應商資格,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
2004年,遠勤山作了在他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決定——在運城籌建重卡生產廠。
在人們的思想中,兩個輪子的摩托車,與十幾個輪子的重型卡車,絕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于是,非議四起,質疑不斷。
外界的聲音,在5年后的一聲炮響中結束。2009年10月26日,大運重卡正式投產,第一輛大運重卡隆重下線,填補了山西自主生產重卡的空白,改寫了山西不能自主造汽車的歷史!
如今,大運已經形成了運城、成都、十堰三地優勢互補的卡車產業布局。大運重卡自投產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已成為中國民營重卡企業的領軍代表。
2013年,大運汽車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布局,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著力點,超前謀劃、精準發力,先后完成純電動重卡、中卡、輕卡、客車、乘用車全系列產品布局。
2018年,規劃投資25.3億元,啟動年產2萬輛純電動輕客和10萬輛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擴建項目。這一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136億元以上,年利稅12.5億元以上目標。
目前,大運新能源乘用車的SUV、MPV車型已經上市銷售,一款新的電動轎車也正在進行研發。這不但意味著大運汽車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更標志著大運汽車作為山西省唯一的本土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已成為我省能源革命的排頭兵和典范。
連續三次產業轉型,連續三次轉型成功,這才形成了目前這個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山西省百強的大運集團,成為運城乃至山西現代制造的代表和驕傲。
謀勢謀事
梳理大運的發展史,并非為企業作傳,更有意義的是從中探索成功的經驗,進而總結出可推廣復制的一般性規律。這樣的成功經驗,對于運城來講,無疑是寶貴的,必要的。
作為大運集團的當家人,遠勤山自我總結,成功的經驗至少有三條:“一是大政方針,二是自己的努力,三是團隊建設。”
謀劃大棋局,既要謀子,更要謀勢,甚至,謀勢比謀子更關鍵。就像遠勤山經常在內部會議中所講的,既要低頭行路,更要抬頭看天。他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同樣認真研讀黨的相關理論、政策。他對黨的感情,一方面源于在好政策的幫助下實現的人生價值和企業成長,另一方面,也是從長年的企業成長中得出的樸素感悟,那就是,聽黨話,跟黨走,企業就能發展好。
這個勢,總的說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時代新要求和人民消費的新升級。
遠勤山介入摩托車行業,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人們的交通需求剛被激活,年輕的遠勤山從中發現了商機,他敏銳地感覺到,黨的富民政策將會帶來交通工具由自行車向摩托車的跨越,于是果斷切入,成功奠定了事業的基礎。后來,市場競爭日漸激烈,摩托車銷售利潤大幅下降,遠勤山又主動從售前向售后擴展,延長經營鏈條,填補利潤空間,同時開始打造自主的大運品牌。
進入21世紀,摩托車行業市場飽和,利潤空間再度壓縮,大運集團根據對市場趨勢的判斷,轉身殺入重型卡車制造領域。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經濟走向良好,可以持續進行大規模、長收益的資本投入,另一方面是因為重卡產業在山西尚是空白,發展空間比較大。于是,大運汽車果斷入局,數年發展,成就了如今的民營重卡車企的領軍代表。
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是源于對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以及山西能源改革和產業轉型的精準把握與科學分析。
縱觀大運所有的轉型,即使是最不被人看好的時候,如今回頭復盤,就會發現,看似冒險的舉動,其實蘊含著精明的計算與復雜的分析。這種對政治、經濟形勢,對體制改革、市場變動的敏銳判斷與果敢行動,其實才是成就大運的最重要條件。
“做企業的,你要朝著大方向走,才能利國、利民、利己,你如果跟大方向、大政策反著來,你就會越走路越窄,甚至無路可走。”遠勤山如此解釋自己的謀勢。
“有了好的土壤,有了國家好的政策,加上自己的努力,自己就長大了。企業就跟一個小孩一樣,你要長大了,你原來的鞋就穿不上了,那你就要轉型,你就要想辦法‘創造’更大的鞋。”
謀勢之后,就是謀事。勢,對每個人、每個企業都一樣,憑什么成功的果實要讓大運摘得?最終還得靠自己。就像土壤再肥沃,雨水再充足,你種子不努力,不往土壤里鉆,也永遠不可能發芽成長。
在大運采訪,從一線員工到中層領導,再到公司高管,無一例外的特征就是充滿激情,他們說起公司的事來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說起創業的艱辛眼中噙淚但又神色自豪。這是一種常見于創業初期的精氣神,有著一種一點就炸的讓人羨慕的動能。
采訪中,我們會從一些最基層的員工口中聽到,偷一點點懶就覺得對不起公司,工服雖然不華麗,但在工作之余穿著也會很驕傲;會聽到他們說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干得好,自然就會加薪,自然就會提職,自然就會擁有幸福。
所有的零碎信息組合到一起,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謀事的地方,一切制度、保障,都是為了方便謀事而設立的。
抬頭謀勢,低頭謀事,何以大運不“成”?
肥沃“土壤”
“企業就好比一粒種子,放在玻璃、石頭上是發不了芽的,種子要長成參天大樹,要有好的土壤和環境,企業要發展壯大,同樣也要有好的環境。”大運集團一路走來,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董事長遠勤山將其歸功于黨和政府一系列鼓勵非公企業發展的好政策。
運城市委、市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培育“龍虎榜”企業的想法,根據企業的貢獻度、規模等建立“龍榜”“虎榜”,讓企業在“龍虎榜”上較高下,爭當經濟轉型的排頭兵。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登“龍榜”的企業。
市委、市政府領導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助力企業發展。為支持“龍榜”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運城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支持“龍榜”企業產融結合做大做強工作組。對于企業的“融資難”、汽車零部件轉運貨車通行、校企合作、大運汽車高端人才子女就學、新入職大學生培訓等問題,相關領導都親力親為,具體協調解決。
特別是本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大運的發展更加重視。
2019年12月27日,丁小強履新運城市委書記的第二天,就在相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大運汽車重卡生產基地調研。丁小強一行深入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生產車間,實地參觀并詳細了解了大運汽車企業運行、科技研發和市場前景等情況。他強調,市直相關部門和開發區要將轉型綜改進行到底,狠抓工業發展,全力以赴支持大運汽車的快速發展。
今年2月11日,丁小強帶領發改、財政、工信等部門到大運集團調研檢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并現場辦公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丁小強強調,大運集團是運城工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標桿,要圍繞大運、支持大運、發展大運,舉全市之力推動大運做強做實做優。
3月24日,丁小強帶領市財政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工信局及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開展現場辦公活動。丁小強一行走進大運汽車車間,現場問診、現場協調,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和困難。丁小強強調,全力支持大運汽車做強做優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一項重要任務,相關部門要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傾力支持,全力打造最優良發展環境,為大運騰飛插上矯健的翅膀。
5月2日,丁小強前往大運汽車新能源生產基地調研,看望和慰問節日期間堅守崗位一線的工人,并向他們發放慰問金,送來黨和政府的問候。
5月8日,丁小強帶領拉練檢查團來到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運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模組系統集成及PACK(裝配)柔性智能化生產線項目是此次檢查的第二站。丁小強指出,大運汽車是運城轉型發展、兩化融合的標桿企業,是技術、資金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它的發展壯大與運城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全力支持大運汽車發展。
5月11日,市長儲祥好一行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領導的陪同下前往大運汽車新能源生產基地,就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調研。
……
甚至,大運汽車上車載氣瓶檢測費的問題,丁小強也會親自協調解決。在一次現場辦公會上,丁小強明確,如果別的地方可以減免這項費用,那運城也可以。他同時指示隨行的各部門領導:“我們今天來,就是要幫助大運,把我們運城的汽車產業做起來。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的新興力量,也是各市都迫切擁有的熱門項目,我們要本著如何支持的原則,把這個‘無中生有’的項目在運城干好。在支持大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同時,切實把運城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做出來,做好。”
汽車制造是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大運的融資問題,經過省、市領導的關注和協調,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近年來,大運汽車先后獲得從省里到市里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發展的動力更足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運集團董事長遠勤山才會感慨:“現在企業經營環境之好是空前的,在這么好的土壤里,我們企業要是成長不起來,那就真的是自身的問題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