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7-10
□記者 陶登肖 范楚喬

▲平陸縣龍源村村民在龍源縫紉加工車間工作 陶登肖 攝
問寒問苦問難處,精準幫扶到村戶;穿針引線促發展,繪就鄉村新藍圖。中國工商銀行山西省分行在平陸縣扶貧辦的支持和指導下,精心幫扶杜馬鄉杜村、龍源村,使鄉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升高。
從荒溝遍布的偏僻山村,到綠化亮化一新的游園式新農村;從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到工業、農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駐村工作隊深思遠慮,搭建果品銷售平臺、壯大集體經濟,為村民打造一支“不走的”幫扶工作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村民持續增收致富。
用心幫扶 精準施策
杜村、龍源村位于中條山山麓,地勢高、缺水缺地、產業結構單一,因此兩村在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村。同年,省工行開始對兩村進行幫扶。2017年10月,駐村工作隊進駐。
脫貧攻堅擔在肩,解民疾苦靠實干。駐杜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郭利杰說:“我們就是要領著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目的是增加村民收入,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三年來,幫扶工作隊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要手段,把發展產業經濟作為幫扶之首、脫貧之重。針對村里果樹樹齡長、品種老的狀況,幫扶工作隊從新品種建園、老果園改造、果品提質增效,以及管理技能培訓四方面入手,讓“老樹”發“新芽”,讓“新產品”創市場。
駐龍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節躍介紹,為解決龍源村因缺技術等共性原因致貧問題,工作隊多次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果桃管理培訓和農業技能培訓,提高村民果桃管理水平。同時,他們還組織人員赴韓城、臨汾等地學習。
龍源村貧困戶衛召軍參加專業培訓后,果樹修剪、疏果、施肥技術有了很大提高。2018年,他家的桃果收入從以前的每畝1000余元,提高到3500多元,全家實現了穩定脫貧。
“有技術傍身,今后生活還愁啥!”衛召軍說。
長效幫扶 授之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9年10月,省工行一名幫扶責任人任大圣提出通過美特好超市銷售優質農產品的想法,引起駐杜村工作隊隊員張建榮的重視。張建榮積極推動這一想法落到實處。
只爭朝夕,乘勢而上。經過商談,美特好集團同意先試銷7500公斤果品。通過試銷,杜馬鄉的優質農產品得到認可。
2019年10月,省工行、山西全球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西美特好連鎖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平陸縣杜馬鄉杜村村委、平陸縣杜馬鄉龍源村村委、平陸縣杜馬鄉紅鳳源果品專業合作社、平陸縣杜馬鄉展軍雜糧加工廠,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達成長期合作意向,杜馬鄉成為美特好集團的一個農產品供貨點。
據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杜馬鄉通過這一渠道累計銷售果品50噸,價值約21.5萬元。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鄉親們脫貧后,他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桃子很快就要上市了,下一步,不單單是果品,小麥等其他符合要求的優質農產品,也將按要求分裝,供往美特好各個超市。”張建榮說,這樣就能保證群眾穩步增收致富,防止返貧。有了美特好平臺銷售的成功試水,村民也打開新思路,開始涉足農村電商銷售等新領域。
全面幫扶 增收致富
“工作隊的工作都做到了村民心里,為村里找到了‘富’之源。”龍源村黨支部書記蔡項德說,“沉睡”的資源“蘇醒”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了,農民的腰板挺起來了。省工行不僅每年撥付10萬元扶貧款建設龍源,還在資金支持、銷售果品、捐助物資等方面給予援助。3年加起來,各項投入超過百萬元。
在推進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工作隊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妥善處理外部輸血和自我造血、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當期脫貧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駐村工作隊為村民舉辦電焊、家政、園藝等技能培訓,陸續組織人員外出務工,帶動貧困戶增收。工作隊牽頭促成了龍源村與山西宇澤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建立了龍源縫紉加工車間,可解決村中50余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以龍源村為例,2019年年末,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833元,是脫貧標準的3.8倍,徹底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光伏發電、包裝車間等產生的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如今,村里的廣場、舞臺、果庫建起來了,路燈亮了,工業、農業均有發展。
省工行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一體化推進,著力激發農村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突出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實現貧困戶從“要我富”到“我要富”轉變,走出了一條扶貧、扶志、扶智的脫貧攻堅新路徑,為杜村、龍源村開辟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