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6-22
本報記者 蘇黎原 通訊員 王軍朋 張文青
村集體的耕地承包給誰了,收租金了嗎,土地撂荒了嗎?上級給村集體配備的電腦、水泵還在不在?村集體收入是怎么花的,能不能更合理一些?長期以來,農村群眾對村集體“三資”管理非常關注,對腐敗現象痛恨不已,對風清氣正寄予厚望。
去年10月以來,臨猗縣委牽頭抓總、標明路徑、率先行動,在全縣開展“三清一統”(合同清整、“三資”清算、債權清零、組財統管)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截至今年5月底,全縣共清理農村集體經濟合同33598份,規范28998份,涉及集體資產1.8億元,應清收“三資”6665.79萬元,已兌現合同金額5100多萬元,回應了群眾期望。
“五會審”查賬
把村里的家底弄清楚
“咱們村干部整天‘哭窮’,說賬上沒錢,村里的事沒法辦,到縣上各部門要資金、要項目。現在,現成的錢就擺在面前,就看咱們下本不下本,敢收不敢收,拉得下拉不下臉,把屬于集體的錢收回來……”臨晉鎮黨委書記李晉峰在全鎮“三資”清理動員部署會上這樣講。
全縣14個鄉鎮通過召開思想動員會,讓村干部真正放下了包袱,迅速投入到合同清整的滾滾洪流中。
嚴把排查程序關。該縣通過全面自查、定向核查、開門清查3種方式進行全方位、深層次排查,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嚴把認定標準關。對所有合同認定的工作人員,進行紀律規矩教育和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同時,選聘財會、法律、審計等方面專業人員參與。通過監事會審查、黨群議事會審議、協商懇談會商審、聽證會會審、股民大會審定等“五會審”方式,對各類不規范合同進行認定,確保公平公正,不留后患。
緊盯重點下功夫。重點對無書面協議的“口頭合同”、承包租賃費過低的“人情合同”、就同一標的同一事項簽訂多份協議的“陰陽合同”、超過合同規定承包租賃期限的“逾期合同”、弄虛作假簽訂的“虛假合同”等五類不合法合同進行規范整治。
在此基礎上,該縣堅持“依法合規、客觀公正、群眾參與、確保穩定”的原則,對村級集體“三資”現狀進行及時清算,全面厘清村級集體經濟的家底、債權、債務“三本賬”。
牛杜鎮裴家營村黨總支上莊黨支部書記陳大卯說:“我們村的機動地是工作重點。多年來,村里形成一些‘糊涂地’‘霸王地’‘人情地’,因為組長頻繁更換、涉及的戶很多、年代久遠無據可查,合同認定是最讓人頭疼的事……這次通過‘三排查’‘五會審’認定‘三資’,讓群眾心服口服,也讓村干部知道有多少家底、能干多少事。”
點評:在厘清農村債權債務關系的復雜工作中,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進一步加強,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更加穩固。
“四步法”清繳
誰都別占村集體便宜
“長期以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問題,成了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引發了不少信訪矛盾,損害了農村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做好‘三清一統’工作,基層黨組織要牽頭抓總、全程主導,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輻射帶動,確保規范、有序、高質量完成……”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裴良豪如是說。
該縣對清算出的集體債權,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繳納、組織群眾限期繳納、村組干部上門催繳、依法依規強制繳納等“四步法”進行收回,確保集體“三資”不流失。
黨員干部帶頭繳納。緊緊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風向標,村黨組織與涉及承包合同違規的黨員干部逐人談話,要求他們及親屬按照規范后的合同約定,帶頭向集體繳納應交款項。
組織群眾限期繳納。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理事會通過大喇叭、上門宣傳等方式,組織對合同無異議的其他承包戶,在規定期限內按時繳納拖欠款項。
村組干部上門催繳。對沒有限期繳納的承包戶,由村組干部包聯,邀請有威望、有公信、能理事、善調解的老黨員老干部,逐門逐戶做思想工作,適時催繳。
依法依規強制繳納。對無正當理由拒不繳納的,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涉嫌惡意侵占集體“三資”的黨員干部,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對涉嫌擾亂正常工作、煽動群眾尋釁滋事的,移交司法機關并強制繳納。
“李某某是村里有名的難纏戶,我們多次上門做工作,軟說硬說,各種道理和相關法律都講了,但他就是油鹽不進。”東張經管中心主任閆雪牢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依據方案規定,把該群眾移交到司法機關處理。”
“我欠村里的承包地錢我認,但是修董夾路占用我家的地,當時村里出面協商,承諾給我補償款,到現在都十來年了,我還沒有見到一分錢,村里也欠我的錢,這怎么弄?”村民王某某說,“三番五次來家里,道理我都懂,但我也需要說法。”七級鎮孝子村黨支部對沒有限期繳納的承包戶,由村組干部包聯,邀請有威望、有公信、能理事、善調解的老黨員老干部,逐門逐戶做思想工作,適時催繳。遇到這樣的問題,干部與群眾協商,兩兩相抵、長退短補。最后,該群眾補繳了1213元。
點評:清繳了欠款,村集體“無錢辦事”的困境得到改善,村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組財“三統一”
管好村組的錢袋子
居民組財務是農村“三資”監管的薄弱點,也是群眾關注的熱點,更是村級“三資”集中清理整治的重點。該縣探索實施“三統一”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村組財務管理不統一這一難題。
統一賬戶。逐村開展組級財務專項審計,在村級集體經濟專有賬戶設立二級科目,將組級集體資金統一納入村級管理。統一監管。將各居民組所有“三資”全部納入村級臺賬,收歸村級統籌管理使用,科學制定村組“三資”分配比例和使用辦法。村監委會統一負責對村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民主監督。統一審批。實行“三長制”,組級財務報支,嚴格按照黨小組長、居民組長、代表組長“三長簽字”程序,報村委會主任審批后,方可開支。
在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中,該縣對成熟的做法總結提煉,制定出臺了《農村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制度》《農村集體“三資”年度審計制度》《組級干部離任專項審計工作機制》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十項制度,實現了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整治成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我們西關村,從幾年前就開始嘗試組財村管模式。其間,出現過有很多爭議和矛盾。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各項機制漸趨完善,各種優勢逐步顯現。這次開展的‘三清一統’專項行動,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說明我們走的路對著哩……”西關村黨總支書記王林興致勃勃地說,“組財村管,不但規范了村組級財務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村組財務管理的透明度,還給了群眾知情權,而且強化了監督管理,發揮了資金效益,給農村能人、干實事的人提供了發展平臺;理順了監管程序,保護了我們干部,提高了干部權威,促進了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一舉幾得,是個大好事!”
點評:“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既還了干部清白,又給了群眾明白,干群關系更加融洽。
“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整治,是市委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既可以堵塞農村‘三資’管理漏洞,起到‘節流’作用,又可以探索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發揮‘開源’作用,盤活更多沉睡的集體資產,為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助力鄉村振興。”臨猗縣委書記于鵬飛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