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淺議劉學生的禪意國畫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李云峰時間:2020-05-07

劉學生先生國畫的特點,就是造型質樸率真,來自生活又進行了高度的藝術提煉,在似與不似之間,獲得一種神似的靈氣。這便是一種形而上意義上的“像”,即所謂的意象美感的生成。

再說其用墨的潔凈、透明,真的是素凈如雪一般的清爽無塵的感覺,加上對國畫標志性的留白布局的恰當運用,兩者相融,就讓畫面呈現出一種特別通透的舒暢感覺,這在當下光怪陸離、亂象雜陳的國畫創作里,已不多見,因為多半是把那么漂亮的國畫顏色,非調拌攪合到污濁不堪,把觀者的視線硬生生堵了回來,根本進入不了畫者的創意之境,如果他們有的話。同樣都是些墨色,為什么到了劉學生先生的筆下,就會變得這般雅靜脫俗,好似被月色浣洗了一般?

在以上兩者的融會作用當中,畫家用心經營的藝術感知和生命體悟的創意題旨,便自然而然地從畫面上氤氳彌漫升騰在觀者的意象當中,獲得禪悟一般共鳴的痛快淋漓。或者一時說不好這盡在不言當中的審美收獲,但是此時,如果不是自己語言駕馭能力尚且不夠自如,那就有可能是語言表達蒼白、瞬間露了怯。所以面對劉學生先生許多清雅曠達的國畫意境,我常會以陶淵明老先生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來默默心嘆一番。

在一幅畫作上,看到劉學生先生從北宋時期論山水畫家郭熙的創作專著《林泉高致》當中摘錄的句子:“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也從。”細加品讀,我的心為之一動,我似乎探究到了劉學生先生的心境深處了,因為這也是我自己心向往之的生命至境,只是貪戀糊口的五斗米,總把這人生的理想像月亮一樣懸著,時不時望上一望,再偶或書寫進自己不成樣子的所謂文字當中,聊以自慰。

相比之下,劉學生先生不但懷抱了這樣的志向,還切實地以天地自然作為踐行的去處,行動于足下,滌蕩于心胸,覺悟于思想,并把這一切身體力行的結果,以成果的形式,鋪排成筆端的畫境,其效果,能不因心意的無所羈絆、精神的逸情逍遙、境界的曠達無垠而充滿禪意嗎?這大概就是我之所以喜歡劉學生先生畫作的緣由所在吧。

試看《任其自然萬事安》,視覺效果上,整座山巒都在動,靈動;而下方水中悠閑自適的水禽,卻似乎成了定格畫面的靜物一般,讓畫面的動靜效果來了個意想不到的顛覆,足見畫家駕馭筆墨呈現心像的自如法力,甚好。

而《觀瀑圖》,則把我們身邊以干涸為主要特征的黃土垣壑經營得如此玉潤,如此空靈典雅,應該與飽和的墨色暈染、大面積鋪設青綠來襯托黃土高原特色的赭石色的對比效果之大膽運用有關。

在《鄉情如夢四條屏》中,畫家這樣題款道:“又見炊煙升起,故鄉總在夢里。游子漂泊千萬里,水土脈線時時牽絆著你。童年之愛,少年之嬉,憶想讓人甜蜜。村東的憨憨,村西的婆姨,河邊的小船,崖上的瓜地,故鄉的一草一木,誰能忘記,誰又敢忘記。”讀來本身已經不啻為一首質樸優美的散文詩,意味雋永。不想后面又特別注明是“偶聽鄧麗君歌,喜其詞,步其韻,抒吾思鄉之情”之作,于是被強烈的主觀情感意念感染了的關于家鄉的記憶,就被筆墨色彩浸泡、點染成了讓人聽得見悠揚曲調的永難忘懷的思鄉意象,這莫非就是所謂的藝術“通感”嗎?

我還特別喜歡幾幅水墨點染之作、題款為“以小觀大,畫石為山,石山山石,本相同也”的畫作,本來,簡潔潤澤、酣暢淋漓、淡色幾無、通透清遠的筆墨世界,已經讓人對接出許多的難以言表的禪意,再讀到這無異于點睛之“補”題,就更加確定了畫家的確是早已意在筆先,明確了自己驅使筆墨所要抵達的超越可視的意象之外的哲思,確非庸俗市儈、尺度墨斤急于換取銀子的庸俗畫匠可以企及的。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書法與國畫是有“書畫同源”之根脈所宗的。無論書者還是畫者,回望成為今天書者畫者追捧擁躉的史上名家,他們首先都是學問家。有此根基,才可論及見識與學養的積累,進而也才可以滋養修煉出為后世仰慕的人格品性。融會了這一切于筆端,也才成就了他們裹挾作品、遺世獨立的如纛大名氣,就因為他們的書作畫軸,皆承載著如陳年佳釀一般耐人咀嚼的意蘊內涵,而不僅僅是有形的筆墨功夫。

我之所以對劉學生先生幾幅畫作,生發如此這般的感慨,就是覺得,像他這樣能作文學性很強的原創性題記的畫者,當下不是很多,所以覺得甚是稀有,也讓我得以以管窺豹,洞見畫家的胸襟和學養,也才有這些雖屬妄言但確屬實感的亂彈一篇,以圖證明,畫家自號“雪僧”,名副其實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