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黃土地上的堅守
——記省“十佳新農民”、鹽湖區天社家畜飼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天社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喬靖鴻 趙云云時間:2020-05-07

清晨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前幾天的一場霜凍,給方圓百里的果農帶來了不小損失,但在鹽湖區金井鄉西王村村民高天社的梨樹地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枝條上那一個個手指頭蛋大的小梨,沐浴著清晨的陽光,在微風中輕輕搖動。

走進高天社家的梨樹地,每棵梨樹的周圍都長滿草和油菜,黃黃綠綠的,而不遠處其他家的梨園,地里的草被清除得干干凈凈。高天社笑著說:“人家老說我懶,地里的草長多大了都不除。結果你看,這個突然來臨的霜凍,對我的梨樹影響很小,而村里好多人家的梨花一遇上霜凍就全沒了。”

原來,梨樹周圍的草和油菜,成就了地里的小氣候。高天社說,他去年在梨樹地種了油菜,今年春天粉碎后都還了田,只留下樹根周圍的油菜,這樣一畝地投入40元的油菜,相當于施了10袋有機肥的效果,所以,他的梨樹長勢好,抵抗力強。

眼前的高天社,因為常年在地里勞作,臉黑黑的,穿著也很普通,讓人很難把山西省第二屆“十佳新農民”和他聯系起來。要說最特別的,就是他臉上的自信,以及話語中不時透出來的智慧。

“小”農民

人小志大眾人夸

高天社從小跟著太姥姥長大。太姥姥經常對他說:“土地是咱農民的命根兒,離了土地咱就沒了根兒。只要你用心侍弄土地,它就會真心回報給你。”

由于家境困難,高天社14歲就輟學回家務農。那年,小麥遇到了病蟲害,沒了收成,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到了播種時節,高天社四處打聽,趕著馬車到離家60多里的永濟伍姓湖農場尋找農業專家。專家看著眼前滿臉黝黑、風塵仆仆,話語間充滿了真誠的小農民,深受感動,免費送給他高產、優良的小麥種子,還有久效磷、高美施等配套肥料,并手把手教給他種植技術,交代他注意事項。

回家后,高天社告訴家人和村民,他帶回來的種子畝產能達到千斤。由于當時全鄉小麥每畝能打四五百斤就算高產的了,因此,說破天也沒人相信他的話。來年6月,高天社兩畝小麥,打了整整2460斤。村民們一下炸開了鍋,把他留下的種子一搶而光,并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小天社為鄉親們干了一件大好事!

1999年,二十出頭的高天社已經是個犁鏤耙耱樣樣拿手的種地行家了。一天,他去永濟犁地掙錢。休息時,他問棉農張學公:“你一下種了20多畝棉花,就不怕棉鈴蟲嗎?我們那兒的蟲害太嚴重,好多人都不敢種棉花了。”張學公說:“我們買的種子是抗蟲棉。”高天社一聽,馬上用自己犁地的工錢,和人家換了幾斤抗蟲棉種子,回家一試種,果然長勢喜人。第二年,他到運城棉科所購買了抗蟲棉新品種。在專家的指導下,高天社種的棉花大獲豐收。他的棉花種子又成了十里八鄉村民眼中的“搶手貨”。

“瞎”琢磨

種地種出不一樣的精彩

2000年,高天社承包了村里50畝荒地種植棉花,又多方籌借資金打了一眼井。旱澇無虞,加上他精心操弄,第二年就獲得了大豐收。

臉朝黃土背朝天,在農村,好多人一輩子就這樣過著。但高天社不想這樣,即便同樣是種地,他也要用心去種,種出不一樣的精彩。

一天,高天社在棉花地里犁地時,牛不小心把一株剛長了兩個月的棉花的根踩裂了。幾天后,高天社仔細觀察發現,這株“不幸”被踩的棉花長得比周圍的都好!高天社開始琢磨了:“這是不是和果樹環剝一個道理,根被踩后,減少了養分向根部的回流,更多的營養就能供給棉桃了。”于是乎,他特意把那塊地所有的棉花根都踩裂,并拉大了棉株之間的距離,果然,那塊地的棉花產量又創了新高。

2003年,他應邀參加了在運城舉辦的全國棉花種植交流會。在大會交流發言時,大家看著這個年齡最小、籽棉單產最高的年輕棉農,都覺得難以置信。隨后,參加會議的專家去高天社的棉田進行實地考察,共同見證了他的棉花產量和品質,為他頒發了全國簡化棉種植“先進個人”的榮譽證書。

“愛”種地

綠色健康是不變的追求

“現在,進城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種地又苦又累的,還掙不了多少錢,你種了20多年還沒種夠啊,到底咋想的?”這樣的問題,好多人都問過高天社,他的回答直截了當:“都進城打工了,人吃啥?”

種地,能不能致富?怎樣才能靠發展農業致富?跨入了新時代,高天社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2008年8月,高天社聯合村里4戶社員,投資18萬元成立了鹽湖區西王天社家畜飼養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理事長。僅僅兩年時間,合作社的農戶就發展到52戶,注冊資金達到100萬元。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如今,牛存欄數由20多頭發展到500多頭,最多的時候,一年向市場提供了2.1萬公斤牛肉。“合作社成立后,我們一直堅持秸稈再生利用,將秸稈粉碎發酵成牛飼料,再將牛糞下地施肥,達到循環利用、綠色安全。”高天社說。

土里能刨金,追求不停歇。2019年7月,高天社又將目光瞄向現代家庭農場。他成立了鹽湖區關澤農牧家庭農場,現如今,他的家庭農場已經流轉土地800多畝,種植小麥和高粱700畝,栽植冬棗、玉露香梨100余畝,將冬棗進行無公害認證,注冊了“關王牌”商標。“我們農場現在有拖拉機6臺、農用三輪車3臺、滅茬機一臺、粉碎機一臺,這些‘高大上’的機械化設備一上,打藥、耕地、收獲等重活就好干多了,節省了大量的成本。”高天社說。

多年來,循環農業、綠色健康,一直是高天社始終不變的追求。“糧食作物秸稈粉碎后作為牛飼料,牛糞用來給果樹施肥,果樹剪枝后粉碎還田又能給糧食作物當肥料。”高天社說,“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綠色循環模式,從打下的糧食,到采摘的冬棗和玉露香梨,保證健康安全。”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