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5-01
□李寧 梁曉武
2019年8月,在市住建局房地產服務中心工作的梁夢磊,被派駐平陸縣曹川鎮新堡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在擔起脫貧攻堅這副重擔后,他沉下心、撲下身,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他用實干踐行初心,用行動詮釋使命擔當,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
用腳步丈量扶貧道路
“這個年輕娃娃能行嗎?”剛到新堡村時,不僅村民這么想,梁夢磊心里也直打鼓。作為脫貧攻堅戰線上的一名新兵,他深知只有吃透政策、熟悉業務,才能做好駐村幫扶工作。
于是,他抓緊學習中央和省、市、縣各項扶貧政策,向上一任駐村書記、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請教,準確領悟精準扶貧政策精神,并學以致用,提高工作成效。
為了盡快掌握全村生產生活情況,他與工作隊員走訪入戶,詢民情、訪民意、問民需。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通過不斷學習和走訪,梁夢磊逐漸熟悉了駐村幫扶的各項業務。為確保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準確,他及時更新幫扶資料;為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他組織工作隊員定期入戶排查“兩不愁、三保障”是否到位;組織幫扶責任人每月入戶一次,加深與幫扶對象的感情。同時,他還及時為村民宣傳國家當前最新的惠農政策和扶貧政策。
梁夢磊迅速轉換角色,適應工作,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成為大家心中的“貼心人”。
用實干聚合扶貧力量
新堡村地處平陸山區,距離縣城50多公里,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該村通往縣城的是一條盤山路,對于村民來說,銷售農副產品和采購生活物資都不是件易事,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艱苦。
這個先天條件不足的小山村,要實現徹底脫貧,只能靠下功夫。
來到村里后,梁夢磊到處奔走,聚合各方力量,幫助村里脫貧致富。他申請了3萬余元幫扶資金,為鄉親們購買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減少貧困戶的生產性開支;積極與市住建局和市交通局溝通,為該村申請1000米的“村村通”公路立項審批,改善村里交通條件。
為了給村里癱瘓的姑娘張峰買到一臺合適的電動輪椅,幫貧困戶銷售粉條、花椒、花生、蜂蜜、菜籽油、野生木耳等農副產品,梁夢磊多次往返于村里、縣里和市里。
貧困戶關蘭蘭的孩子宋金廷干農活時不慎摔傷,醫生診斷可能是高位截癱。得知消息后,梁夢磊和其幫扶責任人及時到醫院看望,并向主治醫生仔細了解情況。隨后,他向市民政局和市殘聯,為宋金廷申請了3000元困難救助資金和一臺輪椅。他和村兩委班子,將宋金廷的情況反映給鎮政府有關部門,幫其遞交了低保申請。
“小梁書記真實在”!聽到村民的評價,梁夢磊說:“只要是村里和老百姓急需又沒有能力解決的事,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幫他們解決,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鞏固好扶貧工作隊與村民共同努力、來之不易的成果。”
用真情譜寫扶貧華章
“只有當你真正與老百姓打成一片,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你才能知道在這樣困難的山區,老百姓的生活是如此艱難,他們要辦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這是梁夢磊寫在“民情日記”中的一段話。短短8個月的駐村幫扶工作,讓他感受頗多。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在與貧困戶的接觸過程中,梁夢磊這個城里娃,真正了解到了貧困地區村民生活的艱辛,也堅定了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心。同時,村民的樸實和自立自強的精神,也讓他深受感染。雖然生活困難,但他們不想給國家和別人添麻煩,只要還有一點能力,都要自己養活自己,甚至還想著為國家作一點貢獻。在扎根鄉村的幾個月里,梁夢磊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解決,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只有打贏脫貧攻堅戰,振興鄉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落下的目標必須全面實現,任務還比較艱巨,每一個幫扶干部都應當扛起自己的責任。正如梁夢磊在“民情日記”中寫的:“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擔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