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4-10
臨猗縣人大代表、民革臨猗支部黨員張乃昭反映:霜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是指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的自然災害。根據霜凍發生的季節不同,可分為春霜凍和秋霜凍兩種,春霜凍又稱晚霜凍、倒春寒,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樹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發生的霜凍。
近些年,隨著溫度的升高,晚霜凍發生的頻率逐漸降低,強度也減弱,但是發生得越晚,對作物的危害也就越大,嚴重威脅果樹生產,對果樹的開花和坐果危害甚大。
最近幾年,春霜凍災害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北方地區時有發生。運城市的農業生產受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影響,發生霜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截至2019年3月31日,運城有關部門已連發13條霜凍預警。鹽湖、臨猗、萬榮、芮城、平陸等地大面積種植梨、桃、蘋果、杏、冬棗等各類水果,如發生春霜凍災害會造成很大范圍的水果減產,嚴重時甚至造成部分果農幾近絕收。
因此,要充分認識寒流發生的客觀性,霜凍發生的可能性和災害性,提前做好果樹霜凍危害防控應急技術措施所需的準備工作。為預防春霜凍災害、減少損失,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氣象部門要提高防范霜凍等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及時掌握、發布霜凍災害預報、預警,讓果農能夠早知道、早準備、早預防。
二、農業、果業等相關部門應通過組織培訓、發放資料等形式宣傳春霜凍災害的科學知識和預防、減損方法,讓果農提高防范意識,應對春霜凍災害預警不盲目、不恐慌,有方法、有步驟采取科學防范措施。
三、果業主產區的各鄉鎮應制訂應對春霜凍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建立應急預防機制,做到對突發情況及時了解、從容應對,積極有效的防范自然災害。
四、加強防凍劑、生長調節劑等春霜凍災害預防藥劑的調撥儲備,以便在預警發布后,及時向果農提供,預防災害的發生、減少果農經濟損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