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4-10
記者 李宏偉
編者按:讓心靈充滿陽光,讓生命綻放精彩。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關心未成年人成長,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2020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關鍵年,為了更好地呵護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撐起廣闊的成長天空,從而讓文明之花在河東大地燦爛地開放,本報開辟專欄“花開河東——關愛未成年人成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展示我市在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的精彩瞬間,營造起濃厚的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氛圍。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色彩,助力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安寧幸福,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遠發展,也是社會文明形象的標志之一。
今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關鍵年,為做好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3月18日,市文明辦下發通知(運文明委【2020】5號),就進一步做好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印發《運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啟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據了解,該方案主要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省宣傳部長會議和全省文明辦主任會議精神,助推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迎接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的評選,結合《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而制訂的詳細工作方案。
提綱挈領 健全體制機制
《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為目標,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深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
首先,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其次,積極發揮社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發揮社區主陣地作用,深化家庭家風教育,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創建為抓手,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家風家訓宣傳等活動,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深入推進社會教育,加強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隊伍及活動場所建設。健全完善社區與學校、家庭的聯系溝通機制,形成社會化、開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格局。
最后,全力打造常態化工作品牌。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責任部門,特別是教育、民政、文旅、團委、婦聯、殘聯、關工委、科協、體育等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著力打造具有運城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
活動引領 重點在抓落實
《方案》要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重點,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要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未成年人紅色基因和愛國意識。要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先進典型學習宣傳活動。培養樹立新時代青少年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市層層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推選出一批事跡突出的好少年典型,并組織各級、各類媒體集中宣傳、報道,開展“新時代好少年”研學實踐活動。要加強未成年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戲曲、書法、傳統體育、非遺進校園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未成年人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要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未成年人廣泛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以培育美好心靈、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圍繞學校教學、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建設等,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關愛呵護 打造文明品牌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校園土壤,加強學校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很有必要。《方案》就我市教育和有關部門做好工作給出了具體的方案和思路。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在教室及各活動場所醒目位置張貼懸掛核心價值觀“24字”,將核心價值觀內容滲透到未成年人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確保中小學生知曉率達到100%。
中小學校德育課和共青團、少先隊活動要抓落實。制定下發學校思想品德課、法治課、少先隊活動課的教學安排,保證全市各中小學100%落實思想品德課、法治課和少先隊活動課教學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加強思想品德課和少先隊活動課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中小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具體方案、有實際效果。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弘揚良好校風校訓,提升學校德育水平;堅持師德考核制度,將師德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開展治理中小學校和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專項行動,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和教師從教行為。
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要求有措施、有保障。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要求,城區學校要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和小學、初中控輟保學率。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落實美育課程有課時安排、有工作落實。各中小學要嚴格執行國家美育課程教學計劃,開足美育課程,不斷改進美育課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有課時安排、有勞動實踐。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校外植樹造林、手工制作、農村農田勞動體驗等集體活動。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引導學生綠色上網、文明上網。進行全面排查,及時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網絡整治活動。中小學校要加強校園網絡日常管理,組織開展網絡專題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絡,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措施扎實,氛圍濃厚,效果明顯。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創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點,評比表彰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和文明學生,打造文明創建的品牌。
家+社會 滋養成長土壤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也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教育。如何保障我市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長,促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更好地開展,更加地深入人心,從而溫暖民心,呵護童心,《方案》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方面作了安排和部署。
要求中小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社區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辦好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在全市中小學辦好家長學校,完善學校與家庭的聯系溝通機制,加強家校聯系。婦聯要加強在社區的家長學校建設,舉辦“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等培訓及活動。要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接納未成年人參觀學習并且要有安排、有效果。進一步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要求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點),運用面詢、電話、授課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引導。加強各縣(市、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點)的建設,開展督查、指導工作。舉辦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校外輔導員骨干研討活動,組織開展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公益講座。要求校外教育活動導向正確、規范有序。鞏固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成果,重點實施機構資質、培訓內容、教師資格及培訓行為等監管,推進黑白名單發布等動態管理措施,引導校外教育活動導向正確、規范有序。
文化建設 留住難忘鄉愁
文化是一個民族復興的標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抓好文化建設,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讓孩子們記住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從中汲取營養。因此《方案》提出:
扎實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建設有管理制度、活動項目、經費保障和專兼職輔導員隊伍。繼續做好鄉村學校少年宮自建經費保障工作。堅持因地制宜,豐富活動內容,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特色項目。切實抓好縣級青少年活動中心,市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等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管理、使用工作。縣級青少年活動中心、市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等校外活動場所要規范管理、運作,充分發揮校外教育公共服務作用。要加大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場所建設力度,進一步滿足中小學生校外實踐活動多樣化的需求。
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杜絕接納未成年人的違法經營行為,取締“黑網吧”。健全管理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采取明查暗訪、重點監管等方式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將常態考核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實施常態化監督。
整治中小學校周邊環境要常態化、有實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整治校園周邊環境。開展學校周邊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完善學校門前交通設施。開展違規網吧、娛樂場所、影像制品、非法出版物等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場所及制品的查處工作。
關心關愛特殊群體未成年人有措施、效果實。結合各部門職能發揮各自優勢,真心真切關愛幫扶留守兒童、孤殘兒童、流浪兒童,做到機制健全、措施落實、幫扶到位。
風恰日暖蕩春光,正是少年揚新航。在春天播種希望的季節,我市拉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幕,在為青少年編制夢想的同時,呵護他們健康地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市將進一步圍繞孩子們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每一個祖國的花朵美麗綻放!真正讓每一位少年將來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