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3-27
記者 張曉麗
“夏縣要送檢疑似樣本,但采樣箱不夠用。”“市中心醫院檢測點核酸檢測試劑用完了,現申請派送。”“盧主任,一般的樣本檢測大致需要六七個小時,那最快要經過幾輪復核才能確切地知道結果是陽性還是陰性呢?”……3月19日上午,當記者在市疾控中心見到檢驗科科長盧秀杰時,不斷響起的電話讓她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沒有片刻空閑。
“我們現在的日常工作是上午接樣,下午檢測,一天檢測一批。單是昨天,我們就檢測了來自全市的94份疑似樣本,工作量還是比較重的。”盧秀杰說,“即便如此,也比前段時間工作強度減少了不少。之前每天分上午和下午檢測,疑似樣本送來,隨到隨檢,即使是凌晨一點,一刻也不能耽誤。”
1月23日凌晨5點,作為我市新冠肺炎病毒的初篩實驗室,市疾控中心的PCR實驗室——全市唯一的“國家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接到了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病毒樣本。交接樣本、試劑配置、病毒核酸提取……每一個檢測步驟,都是與病毒“短兵相接”,該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都猶如在“刀尖”上行走,需要百般的謹慎和專業。“我們早在1月17日便開始為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工作作準備。1月20日,我和同事專門到太原辦理了樣本準運證,之后調試PCR儀器、多次預實驗、規范實驗流程,為正式‘戰斗’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盧秀杰說。
自接收到第一份疑似樣本以來,市疾控中心檢驗科9名工作人員在盧秀杰的帶領下,開始了24小時的“戰斗”狀態,進入“白加黑”工作模式。“實驗室的9名工作人員4人一組,被分成兩個小組,24小時輪流值班,每天中午12點交接班。我作為一名機動人員,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為了不給科室同事增加工作量,除了日常的樣本檢測,我還負責核酸檢測流程培訓及樣本接收協調工作。”盧秀杰介紹到。
“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備,進入密不透風的實驗室,隨時準備接收樣本、開始檢測、出具試驗報告,沒一會就汗流浹背、呼吸困難、喘不上氣,但無數次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給大家帶個好頭。”說起在實驗室的堅持,盧秀杰有些動情。
走進盧秀杰的辦公室,西邊辦公桌旁擺放著一張藍色簡易折疊床和疊放整齊的被褥,顯然是她忙碌工作的標配。她一般早上6點前就到了單位,經過一早上忙活,午飯后在辦公室湊合瞇上10分鐘,就再次投入工作,晚上12點出實驗室算是早的。有一天,她走出實驗室已是凌晨2點,到了小區門口發現大門已被反鎖,不想再麻煩家人和小區保安,便折回到單位宿舍住了一晚。
抗疫前線,擔任該中心新冠肺炎病毒檢驗組副組長的盧秀杰,不僅是一名一線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的“檢測員”,還是全市病毒檢驗工作的“協調員”和“培訓員”。1月20日,她從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點、標本采集、個人防護等方面,對檢驗組全體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合格上崗。她還先后深入市中心醫院和市第一醫院——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定點醫院進行培訓,并組織了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生物安全考試。
“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我們檢驗科平時的工作就是對H1N1甲流、H7N9禽流感、手足口、麻疹等病毒進行檢測,這段時間并沒有停止。只是大家分工和主攻方向不同,但特殊時期,全員工作重點都得轉移到核酸檢測上。”盧秀杰說。
截至目前,盧秀杰所在的檢驗組已檢測疑似樣本2000余份,送往疾控中心復核正確率達100%。今年3月,由于疫情期間的突出貢獻,盧秀杰被授予“女醫護特別獎”。如今,盧秀杰依然堅守崗位,與病毒零距離博弈,守護著一座城的健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