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3-25
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牛東海
早春三月,萬物萌發,植樹播綠正當時。
放眼后稷故里,滿目春潮蕩漾:道路兩側、汾河兩岸、公園內外、村莊周邊、園區四圍、田間地頭,到處是人們挖坑栽樹、拉水澆灌的身影……縣鄉村三級聯動,全縣上下凝心聚力為公路干道、荒山荒坡披綠,為城市環線、鄉村園區“梳妝”,努力描繪著生態稷山的綠色畫卷。
今年以來,在科學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稷山縣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圍繞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遵循“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產業富民、林業增效”的林業工作總體思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科學布局、網帶片點線綜合治理,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景觀效益相結合,堅持喬、灌、草相結合,堅持綠化、彩化、財化相結合,著力提高森林質量,不斷提升森林效益,構建點、線、面結合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發展生態型、資源型、富民型、景觀型林業,實現富民興縣新跨越。
高起點開局
再掀植樹造林熱潮
3月12日,稷山縣馬家巷村北義務植樹基地人潮涌動,縣四大班子領導率先垂范,縣直單位、鄉村干部群眾、志愿者積極參與,專業造林人員科學輔導,整壟開穴、扶正樹苗、揮鍬培土、澆水灌溉……500余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每道工序都扎實到位。經過一番緊張勞動,10000余株側柏、山桃、國槐、皂角等苗木錯落有致,為初春的后稷大地增添了清新的綠意。這是該縣今年繼2月19日之后的第二次全縣范圍內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
今年伊始,稷山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早謀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學布局全年國土綠化工作。該縣林業和植樹綠化部門加強綜合協調,強化技術指導,做好規劃設計、造林整地、苗木供應,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企業置換造林、重點防護林建設等重點區域綠化及道路通道兩旁常態化管護。對新建道路、村莊游園綠化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統一規劃,統籌實施。加大林業項目建設力度,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持續推進環城綠化、通道綠化、村莊綠化和荒山荒溝荒坡綠化力度,大力發展經濟林,有效推進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有機融合、造林綠化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毫不放松地做好森林火災防范措施,扎實做足火情處置應急準備,持續給力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
據了解,在2019年完成國土綠化任務3萬畝、超額完成0.5萬畝的基礎上,稷山縣2020年計劃植樹造林2.5萬畝。截至目前,已順利完成1.5萬畝,實現了任務過半,營造了全社會植樹增綠的濃厚氛圍。“春光易逝,時不我待。錯過植樹造林‘黃金期’,耽擱的就是一整年。我們要堅決克服疫情影響,迎難而上,搶抓時機,大干快干,以實際行動擴大植綠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美麗新稷山。”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宣說。
高質量推進
厚植生態文明優勢
驅車行駛在稷山縣全新鋪修的環城路上,人工有序分時分散作業和機械化施工作業相輔相成,道路綠化場面令人振奮,成效躍然眼前。“連日來,我們搶抓春季植樹造林有利時機,科學實施,力趕進度,確保打好打贏疫情防控和林業生產‘兩場硬仗’。”稷山縣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圍繞“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產業富民、林業增效”林業工作總體思路,依托國家、全省林業重點工程,結合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總體部署,稷山縣全方位、多舉措扎實推進國土綠化工作。
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為龍頭,以完成2.5萬畝造林任務為目標,并將任務分解到7個鄉鎮,確保“工作全覆蓋、管理無真空、創森無死角”。在環城綠化方面,打造縣城至西社工業園區綠化隔離帶,重點對桐上村北侯禹高速公路南實施造林綠化;繼續實施城南環城綠化,加快城南森林公園建設步伐;針對城西平隴廟周邊綠化開展補植補栽和提檔升級;實施城北大佛文化園及周邊綠化工程。在通道綠化方面,完成20公里鄉村道路和3公里云丘山旅游路等新建道路綠化,實施運稷一級路稷山段、108國道稷山段、臺運線稷山段、侯禹高速和運河高速稷山段、縣域所有縣道及鄉村道路綠化補植補栽和提檔升級。在鄉村公園建設方面,結合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總體部署,各鄉鎮規劃建設1處鄉村公園。在村莊綠化方面,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完善提升園林村50個,新建園林村30個。在工業企業綠化方面,實行異地置換造林,力促工業企業綠化面積達標。在“三大公園”建設方面,穩步推進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和國家板棗公園建設,完成蟠龍山省級森林公園申報工作并啟動規劃設計。在經濟林發展方面,積極引導農民發展以皂角、花椒、櫻桃等為主的經濟林。在綠化成果鞏固方面,對已完成的綠化工程,加大后期管護力度,持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除此之外,稷山縣今年將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并通過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形式,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高“顏值”呈現
綠色稷山漸入佳境
眾手播青綠,美景入畫來。稷山縣域內的高速、國道、省道、縣道及鄉村道路兩旁,新植的油松昂然挺立、生機盎然;遠處的荒山荒坡上剛種上的國槐初綻嫩芽,長勢正旺;汾河國家濕地公園300畝荷花塘、150畝杞柳及13畝渤海柳布局合理,為汾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加分添彩……
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發展經濟林不可缺位。近年來,稷山縣把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調動全社會植樹造林綠化稷山的積極性。目前,該縣已經形成以板棗、油桃、蘋果、核桃、雙季槐、葡萄、花椒及速生林為主的多個產業繁榮、收獲頗豐的經濟林,總栽植面積超30萬畝。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經濟林也給廣大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因而群眾退耕還林、見縫插綠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縣涌現出一大批如下王尹、姚村、荊平等產業經濟林專業村。
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園里,行在綠蔭下,樂在芳草間……人民群眾的心之所向,就是黨和政府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稷山縣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領域,扎實推進“綠色稷山、生態稷山、美麗稷山”建設,闊步走在藍天白云、碧水青山、產業崛起的綠色發展之路上。
“多年的堅持和實踐告訴我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稷山縣將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面完成今年植樹造林工作任務,奮力建設山清水秀生態文明新稷山,不斷為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彰顯稷山作為,貢獻稷山力量。”稷山縣委書記廉廣鋒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