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賈蓉娜時間:2020-02-20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庚子春節的熱鬧氣氛,卻也筑就了全面戰“疫”的精神長城,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
疫情防控期間,在后土故里萬榮,來自基層一線的這一幕幕感人故事還正在進行之中……
1000余公斤蔬菜的背后
2月2日,萬榮縣通化鎮政府,一村民開車將1000余公斤韭菜一聲不響地全部卸在了鎮政府餐廳門口。隨后,他又驅車來到該鎮南陳村口,將數百斤韭菜、芹菜、土豆等新鮮蔬菜悉數分裝,挨家挨戶分給村民。
他就是南陳村的脫貧戶李克儉。
李克儉原來是一名貧困戶。幾年前,老李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且患慢性疾病長期用藥,膝下一雙兒女都在上學,生活一直過得緊巴巴。為了改變貧困,他早年間也曾與朋友合伙種植蘑菇,但由于缺少管理技術,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卻沒有多少收入,最終不得不放棄。后來,他經過市場考察和分析,決定發展養豬業。經過一番努力后終于上馬了,卻因缺少經驗、疫病防控不到位等,存欄豬接二連三死亡,不僅沒掙下錢,還變得越來越困難。在此緊要關頭,村干部和鎮里扶貧干部商議,把老李列為貧困戶重點幫扶對象。很快,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一籌莫展的老李得到了5萬元貼息貸款。在這筆幫扶資金的支持下,老李重整旗鼓,購買了養豬方面的書籍,積極參加專業技術培訓,養殖管理技術大大提高,生產效益大幅上升。
2017年年底,老李家順利實現脫貧。2019年,豬肉價格一路上漲,他又抓住機遇,擴大了養豬規模。目前,老李的養豬場存欄有繁育母豬50余頭,不僅還清了外債,還購買了新房、搬進了新家。
“羊羔尚有跪乳恩,烏鴉亦知反哺義。沒有黨的扶貧政策,沒有村里鎮里的幫扶,就沒有我李克儉的今天。現在全國都在為疫情防控出力,我也得做一點貢獻!”說完,這名樸實的漢子搓著沾滿泥巴的雙手,又繼續拿著菜走向了下一家村民。
非常時期的一場特殊葬禮
初春的田間小路,乍暖還寒。裴莊鄉岔門口村外,一支僅由寥寥數人組成的鼓樂隊徐徐前進,20米開外,一輛靈車緩緩前行,后方相隔20余米跟著幾位身著孝服的人。
這是疫情防控非常時期的一場特殊葬禮。逝者是岔門口村途經武漢隔離人員吳曉飛的母親。在這場特殊葬禮中,吳曉飛的悲痛雖充滿了無奈,卻更有著太多的感動:“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母親的喪事必須一切從簡,咱得無條件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我相信母親在天之靈也一定會支持我這么做的!”
為了既抓好疫情防控,又辦好這場非常時期的特殊葬禮,鄉村兩級干部齊動員。鄉政府工作人員聯系購買棺材、祭品等,村“兩委”干部在門口輪流值守,包村鄉干部則在靈柩前提醒勸阻,確保前來吊唁人員徹底隔離。現場還安排專人背著消毒桶,對院里進行每日兩次消毒……
出殯當天,鄉里的包村干部來了,派出所民警來了,鄉衛生院醫護人員來了,村里的黨員干部來了……村黨支部書記劉森茂和村委會主任曹云清站在了抬棺隊伍的最前列,大家齊上陣,用無畏身軀和奉獻精神,拉起了一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防護線。
577把“鐵將軍”的硬核舉措
高村鄉南里村是萬榮縣一個地處孤峰山腳下的貧困村,村民居住較為分散。近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持下,南里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了4500畝蘋果樹,使南里人均收入從2000余元到如今的5000元左右,2018年實現了全村整體脫貧。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南里村黨支部書記孫繼民得知村里有與確診患者同坐一趟車的回村人員后,第一時間召集村干部召開緊急會議,并針對村民居住分散、難以有效管理的實際,買回577把“鐵將軍”,將村民大門從外面一一反鎖。隨后通過喇叭告知村民,誰家有事及時電話或者微信聯系村委會,村委會派專人上門服務。就這樣,南里村雖實行了“硬核”全封閉管理,但得到了村民的紛紛點贊。
疫情防控期間,孫繼民的老伴及兒子一家人年前在運城就沒有回來,家里就只有他一個人,疫情防控形勢越嚴峻,老孫就越忙,村委會、廣播室、卡口……忙得常常吃不上飯,每天就憑烤饃干和泡方便面充饑。他的精神感召了很多村民紛紛捐款捐物,唱響了一出全民戰“疫”的感人之曲。
疫情如鏡,照出了無數普通群眾與基層干部“逆行者”的果敢和奉獻。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這樣的“逆行者”,才鑄成了廣大農村一線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匯聚起了全民戰“疫”的磅礴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