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2-16
運城晚報訊(記者 景斌 潘麗)崢嶸歲月,承其父母,為國紓難何曾怕斷頭;中原大定,效法先賢,辭政奉親居功不言祿。近日,為革命事業奮斗一生的革命先輩劉瑞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在夏縣裴介村舉行。劉瑞生的親朋至親,老戰友抗日十支隊隊長楊德山的女兒、女婿及裴介村兩委干部200余人參加紀念活動。 紀念會上,人們緬懷老先生的豐功偉績,追思先賢的精神風貌。裴介村原黨支部書記張雙代說,劉瑞生是裴介的“星星之火”,點燃了裴介村的革命火焰;劉瑞生的家是裴介村的“沙家浜”,為柴澤民和抗日十支隊提供了秘密活動場所,為從事地下工作的吳仰光提供了秘密養病的地方。裴介的村民沒有忘記劉瑞生老先生,隆重紀念劉老先生百年誕辰,就是要號召年輕人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保持昂揚向上的戰斗狀態,為新時代作出積極的貢獻。
【新聞鏈接】
劉瑞生出生于1919年,“九一八”事變后,不滿12歲的他,自愿參加夏縣抗日宣傳隊講演,宣傳抗日救亡思想;受其父追隨嘉康杰從事革命活動的影響,于1938年2月加入了夏縣犧盟會;1941年秋,秘密參加了由柴澤民、楊德山在李子平家成立的中條山抗日游擊縱隊第十支隊并擔任情報員。受柴澤民、楊德山的指派,他先后打入夏縣日偽憲兵隊、夏縣日偽警察所、夏縣日偽新民會。根據劉瑞生提供的準確情報,中共夏縣縣委和十支隊先后取得了廟前辛梨元村反掃蕩、運夏公路姚村劉家墳伏擊戰和王峪口阻擊戰等戰斗的勝利。 1944年6月,劉瑞生任十支隊隊部秘書。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為解放運城,中共夏縣縣委又指派劉瑞生先后打入閻錫山晉綏軍保七團和偽中央財政部運城貨物稅局搜集情報。根據劉瑞生的情報,我黨截獲了保七團藏匿于五曹的武器彈藥。解放軍第一次攻打運城前,組織把劉瑞生的工作關系,從十支隊轉移至太岳十一分局運城公安處社會部情報科,負責收集整理駐運城國民黨軍、政、警察的情報資料。解放軍第三次攻打運城時,劉瑞生冒著槍林彈雨,給攻打運城西門的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當向導,為解放運城作出了貢獻。 從1949年3月起,劉瑞生在夏縣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地教書育人,一片丹心澆灌祖國的花朵,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
1967年7月,劉瑞生逝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