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運城市紀委監委公布第三批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成果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2-13

日前,運城市紀委監委機關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統計局、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能源局、市教育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扶貧辦等部門公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專項整治漠視群眾利益問題工作的第三批成果。分別是:

堅決糾正貧困縣脫貧摘帽后“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政策落實不力、工作松勁懈怠問題。市扶貧辦充分發揮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職能作用,牢固樹立“交總賬”意識,建立了壓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強化干部駐村幫扶責任、建立脫貧工作調度機制、加大扶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細化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嚴格脫貧考核獎懲機制的六項措施;調整充實578支市級駐村工作隊,對扶貧干部、幫扶干部進行專題培訓,堅持“紅黑名單”“雙月評議”,啟動“五看六問三評估”工作;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摸排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風險點,查找解決群眾困難需求,檢點惠民政策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84個,已整改71個;約談存在問題較多的8個縣(市、區)和1家市直單位領導,其中對7個縣(市、區)下發“預警催辦令”。

解決對扶貧資金“重分配輕監管”,導致出現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等問題。市扶貧辦對標對表中央、省關于扶貧項目資金的管理使用要求,嚴格執行扶貧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辦法,采取“月報制”督促加快扶貧資金撥付使用,避免資金滯留;實行扶貧資金公告公示機制,市縣兩級扶貧資金分配結果一律在政府網站上公開,鄉村兩級扶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在項目所在地進行公告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工程項目排查整治工作,共發現問題68個;聘請專業審計機構針對性地選擇了4個縣120個項目進行項目審計,發現問題16個。目前,已將部分縣、市存在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移交市縣兩級紀委監委審查調查。

在扶貧資金項目實施中,“重建設輕管護”,存在半拉子工程、爛尾工程和閑置項目等問題,造成扶貧資金的損失、浪費等。全市共排查出5個縣(區),共68個項目不同程度存在風險隱患。其中因受水源地保護政策影響造成閑置項目2個、因市場變化原因造成的有3個、因天旱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有11個、因經營不善造成的有6個、其他原因46個。目前,以上項目涉及縣(區)正在進行整改、整治。

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重點解決蔬菜、禽蛋、豬肉、水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藥、獸藥添加禁用成分問題。市農業農村局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利用“雙隨機、一公開”系統,對農資門店、生產企業開展了全面檢查,組織開展了種子、農藥、肥料市場的專項整治,共參與執法人員2100人(次),整頓農資市場380場(次),檢查經營門店600余家。全市共查處違規違法案件159起,涉及種子違規違法案件5起、農藥23起、肥料109起,沒收違法違規種子650公斤、肥料500公斤、農藥1643公斤,罰款共計71.92萬元。規范農藥經營市場,全面推行《農藥經營許可證》辦理工作,市縣共辦理《農藥經營許可證》1900份,向省農業農村廳申請辦理24家《限制使用農藥經營許可證》。建立了限制使用農藥(包括部分高劇毒農藥)“定點監管、定點經營、定點購買、實名購買”的管理制度。與公安部門聯合開展“昆侖行動”、開展“綠劍護農”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向公安機關移交4起涉嫌刑事犯罪的問題線索(市區1起、鹽湖區1起、夏縣1起、永濟1起)。

加強農民工培訓監管,推動和完善培訓實名制信息系統建設,確保培訓資金使用安全。市人社局深入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監管力度,檢查抽查農民工技能培訓班611期33037人,檢查發現不合格人員231人,下達整改通知書23份,取消不合格培訓班14期;全面啟用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全市65家培訓機構實現實名制錄入全覆蓋;嚴格培訓資金使用監管,加快資金審核速度,撥付培訓專項資金1790.066萬元。

規范統計行為和方法,加強統計造假源頭防控,強化統計數據質量內控機制和外部監督,嚴肅問責統計造假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糾正和查處統計造假問題,解決統計數據失真失實干擾決策判斷、虛增群眾獲得感、透支黨和政府公信力問題。市統計局組織加強統計法治宣傳,向全市2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發放宣傳手冊,開展第十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利用媒體廣泛宣傳統計法規,提高全社會統計法治意識;對統計人員法律法規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全覆蓋,舉辦全市統計系統領導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宣講《統計法》及中央文件精神,市縣兩級全員簽訂《堅決抵制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承諾書》;認真開展執法檢查,完成1個縣和9家企業的“雙隨機”執法檢查工作;深入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完成核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3個、規模以上服務業11家、規模以下工業8家、規模以下服務業10家,及13個小區65戶的人口核查,4個鄉(鎮)8個村的農業核查;嚴把驗收關口,目前已對全市5個縣(區)、25個鄉鎮、153家企業的基層基礎工作進行驗收,全面完成縣域規范化驗收工作,鄉鎮驗收率超過80%,企業驗收率達到40%;建立領導干部違規干預統計工作記錄制度,確保統計機構依法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職權不受侵犯。

整治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糾正和查處發布虛假房源信息、違規收費、惡意克扣押金租金、威脅恐嚇承租人等問題,堅決取締一批“黑中介”。市住建局堅持“幫助扶持一批,整治規范一批,查處淘汰一批”的原則,對全市住房租賃中介機構進行全方位拉網式摸底、排查,同時公布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切實取締“黑中介”,規范市場秩序,維護群眾利益。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住房租賃經紀機構204家,發現問題63個,下達整改通知書48份,在新聞媒體曝光31家,關停門店2家。針對全市住房租賃中介機構實際狀況,建立規范長效機制,一是配齊配強檢查機構和人員;二是規范全市檢查整治標準和方法;三是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四是完善信用懲戒機制;五是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堅決糾治建設項目審批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批事項和環節。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依規依法制定項目清單,規范審批流程,明確審批標準,并向社會公布;推進審批服務信息化建設,制定了全市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的標準流程圖;通過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強化對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監督。

堅決糾治建設項目審批中,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審批審核責任轉由辦事人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完成,加重群眾負擔,影響辦事效率的問題。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實行工程建設項目“一窗受理”,建立完善“前臺受理、后臺審核”機制;開展中介事項清理,制訂方案并督促建設項目審批部門進行自我排查和清理,共梳理規范建設項目審批18項,中介服務事項16項。

堅決糾治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中,各部門各單位信息資源不共享,導致辦事人重復提交材料,影響辦事效率的問題。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推動全市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打通數據查詢互認通道,實現數據共享,申報材料大幅度減少,如體育類社會團體登記事項,申報材料由26份減少至15份,減少了11份,材料壓減率達42%,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中存量房轉移事項(二手房交易),申報材料由20份減至11份,減少了9份,材料壓減率達45%;推進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納入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壓縮辦證時限,目前梳理出涉及辦證事項的26家部門119項事項,辦理各類證(照)83個種類,法定事項3069個工作日,目前壓縮至862.5個工作日,平均壓縮72%,壓縮審批時限達到65%,如企業設立登記行政許可事項,法定時限為20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1個工作日。

堅決糾治建設項目審批中,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審批監管人員聯系勾結中介機構,違規給辦事人指定中介機構,變相“吃拿卡要”的問題。市住建局全面推進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明確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類型、統一項目階段、梳理事項清單、建立一圖通辦流程,制定各項配套制度31項,規范4個類別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一般性工業類的審批時限為38個工作日、社會投資核準類的審批時限為92個工作日、社會投資備案類的審批時限為80個工作日、政府投資審批類的審批時限80個工作日。精簡行政事項28項,減少54個前置審批材料,其中合并事項6項,轉變管理方式事項19項,取消事項3項。出臺各項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配套制度29項。目前市級審批系統已完成與國家、省級系統平臺對接,審批工程建設項目28件。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動摸底排查,積極清理整頓,在中介機構選擇上采取管用分離的辦法,廢止了原以入圍方式作為備用庫的5家評估公司和6家測繪公司,采取在網站上以公開報名的方式選聘具有評估資質的中介公司入庫備用,使用時從庫中選取3家—5家進行預評估,根據結果擇優選擇,保證了公開公平公正,目前已選取14家具備資質的評估中介入庫備用,使用后節省10%—20%的評估費用。同時,對所有審批事項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審批時限,提速65%,并做到接辦分離,不見面審批。

解決部分農村電力設施老化及維護不到位的問題。市能源局積極主動作為,共督促電力部門治理線路通道隱患2.96萬處,加強線路巡視2056次,開展帶電檢測2.5萬次,綜合治理低電壓臺區31個,配電線路故障率同比下降34.24%,變壓器平均停電時間3.93小時/臺,同比降低23.66%,受益群眾181萬余戶;督促電力企業出動搶修人員7069人次、搶修車輛1109輛次。截至目前,313個村落已完成167個,剩余存量整改工作量已達71.32%。

解決中小學招生因政策執行不嚴格、監管不到位,導致出現不公平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原則,對民辦學校采取“網上報名,超員搖號”的辦法進行招生,堅決制止大班額,對排查出的6條問題全部整改到位。66人以上“超大班額”徹底消除,55人以上“大班額”基本消除。同時,高中階段招生嚴禁“無計劃招生、超計劃招生、擅自組織考試招生、招生亂收費、違規注冊學籍”現象,借讀問題基本得到遏制。組織14支督導隊伍,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招生入學工作專項檢查,通報了臨猗二中和銀星學校違規招生行為。

整治黨政領導干部、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過問和干預人民法官審理案件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和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組織全院干警認真學習人民法院落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的實施辦法,組織法官、干警人人自查、作出承諾;嚴格登記制度,明確責任,“一案一表”隨案流轉,定期上報政法機關和紀檢監察機關;加大宣傳力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營造不敢、不愿、不想說情的良好氛圍;以案示警,嚴肅追責問責,對違法違紀人員進行提醒談話、批評教育13人次,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人。

堅決糾治交通道路、城市管理、自然資源、醫療衛生、財政、文化、安全監督等部門在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隨意性執法等問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交通運輸局堅持做到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執法過程全程影像記錄,健全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共查處非法營運車輛212輛,依法對國賓、聯眾、猗頓、博鑫等8家旅游客運企業和德泰等3家危貨運輸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維護了良好的運輸市場秩序。

市城市管理局積極擔當,主動作為,采取有效措施,著力破解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一是聘請30名第三方社會監督員,發現解決市容管理類問題1.1萬余條,取締占道經營1600余家,清理流動攤點3000余個次,覆蓋、清理各類小廣告2000余條,妥善解決了購物中心附近占道經營、西環南環殘疾人自行車修理攤點、少數民族店外經營等一批難點問題;二是強化學習培訓,赴先進地區學習提升,開展專項培訓,規范執法文書和執法流程,組織查處違法建設專項行動,責令停工整頓違法在建工地17處,強制拆除違法建筑2處;三是全力開展道路、工地揚塵治理工作,處置各類環境衛生問題9000余件,依法處罰環衛企業及部門90余萬元,提升環衛作業標準,清掃保潔時間延長至16小時,洗掃、抑塵車輛作業頻次達到每日120車次,開展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治理達標情況專項檢查,先后通報不達標工地5個,責令停工整改43個;四是建立以局領導帶頭、全員參與、人人負責的包街巡查責任機制,每月開展兩次巡查,共計發現各類問題1100余件;五是對城市管理領域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實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簡化流程、精簡材料,提速65%以上,開展簡化水氣熱報裝專項行動,報裝申請一次性成功率提高至90%,群眾相關民生事項辦理時間同比減少40%;六是施劃非機動車停車線8萬余米,有效解決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七是整治北郊干河“黑臭水體”,全部取締不合規洗車點。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0余人次,完善行政執法工作規范和流程,開展行政執法專題培訓,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依法查處中心城區10個違法項目,處罰金額1791萬元。

市衛健委組織市縣兩級衛生監督機構對過去三年的執法情況進行自查,根據自查情況對鹽湖區、聞喜縣開展了重點督導;開展社會辦醫交叉檢查活動,共監督檢查民營醫院104家,行政處罰80家,罰款22.9萬元,共監督檢查13420戶,監督覆蓋率95.16%,“雙隨機”監督抽查任務執行1286單,任務完成率96.27%,完結率100%,共查處案件497個,取締無證行醫75個,罰沒金額109.24萬元;舉辦全市職業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培訓班,提升執法人員能力和水平。

市文化和旅游局緊緊圍繞專項整治重點解決問題,對照日常工作、查處案件進行自查,建立工作臺賬,作出工作承諾;舉辦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培訓班;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投訴受理首問責任制度、日常巡查制度、行政處罰案件歸檔管理制度、重大案件管理制度等5個工作制度,明確了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責任,形成了長效機制。

市應急管理局扎實開展“三服務”工作,為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做好指導服務,壓縮辦理時限,簡化審批流程;夯實安全基礎,申請330萬財政資金,幫助60家重點企業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利用市政府1000萬技改資金,支持企業特種設備、危險工藝改造升級,實施自動化監測控制。

市財政局嚴格落實《預算法》,依規完成預算調整和預備費動用審批,依法通過人大常委會審議預算調整方案;對全市100多家代理記賬機構中的21家進行交叉檢查,發現各類問題4類9條,責令整改5家;全市檢查采購代理機構63家、抽查代理項目56個,發現5類問題,責令整改10個,處理處罰4個;處理政府采購投訴事項4件,并予以公告;全面清理政府采購領域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梳理出14個通過入圍方式設置的備選庫和入圍庫,其中清理5個;全面公示63名行政執法人員的信息和執法類型,公示2項行政許可、31項行政處罰、1項行政獎勵、2項行政確認和11項其他行政權力的具體內容。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