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fā)布者:時間:2019-12-10
在絳縣紅山軍工社區(qū),提起田瑛,無人不知。她是大家的“技術員”“開心果”,還是社區(qū)的“領路人”,大伙親切地稱她為“田主任”。
多年來,在該社區(qū)居住的老軍工,無論誰玩不轉智能手機時,都會說:“找‘田主任’去!”有一次,鐘師傅正和在省城的兒子、孫子視頻時,手機突然出故障了。著急的老人一個電話打過去,“田主任”就趕來了。經過一番設置,鐘師傅就能繼續(xù)和兒子、孫子視頻聊天了。看著鐘師傅沉浸在天倫之樂里,守在一旁的田瑛幸福極了。
田瑛不僅是社區(qū)老軍工們的“技術員”,還是他們的“開心果”。幾年來,熱心的“田主任”義務組織大家玩牌、打球、跳舞,每天聚在一起,講講開心事。在田瑛的帶動下,老軍工們也趕起了時尚,玩起抖音。一年四季,田瑛領著姐妹們,把美麗的舞姿拍成抖音,將銀鈴般的笑聲灑遍大山田野。久而久之,該社區(qū)形成了快樂養(yǎng)老的氛圍。
田瑛還是一個孝順的人,在她的影響下,“比孝心”成為該社區(qū)另一種新時尚。田瑛的婆婆82歲了,老人家走哪兒就把田瑛夸到哪兒:“無論是吃的,還是穿的,我的兒媳都想著我,每天都和我聊天,逗我開心。”如今,每天上午買菜的路上,成了社區(qū)老姐妹們的比孝心展臺。“今天我給我家婆婆買了她最愛吃的活草魚了。”“我今天中午要給我爸做個他吃不夠的豬肉燉粉條!”孫曉君的母親和兒子生活在離軍工社區(qū)7公里的另一個社區(qū),每次做了好吃的,她往保溫桶里一放,騎摩托車就給母親送去。田瑛在社區(qū)建立的“孝心夸夸群”,讓孝敬老人在社區(qū)里成了習慣。這個好習慣,讓一個又一個家庭心與心溝通,情與情交融。
老軍工們說:“感謝領著我們一起樂的‘田主任’,生活在如此溫馨的社區(qū)里,很幸福。” ( 牛潤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