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1-27
■申文軍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高新科技、核心技術包括發展區塊鏈技術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的精神實質,積極抓住產業變革帶來的時代性、歷史性機遇,在產業轉型升級上邁出新步伐,全面促進我市高質量發展。
一、認識新一輪科技革命及其產業化的新規律、新特征、新趨勢。目前,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成為新科技革 命的主導性力量和共性技術,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一起,形成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使人類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等方面發生質的嬗變。筆者以為,其中7個主要方面,需要我們特別關注。
1.由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的時間周期更短,科學和技術的互促性、互融性和互生性更加強化。
2.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數字經濟形成了新的經濟運行模式和新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產業發展融合化、跨界化和互促性、共生性的生態系統形態,以及產品內分工更加發達。
3.科技革命本身及其產業化所需要的底層技術、共性技術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科研本身已經離不開信息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共性技術;在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方面,“新基礎設施”概念脫穎而出,5G、物聯網、大數據,包括區塊鏈等很多屬于“新型基礎設施”的新生事物,會成為經濟活動難以離開的底層支撐和日常存在。
4.由于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科技向綠色科技、生態科技的轉型,科技及經濟的綠色發展成為新發展理念之一。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綠色分布式新能源,低碳、節能、環保等技術,以及信息智能技術在人、物管理上對以上技術的支撐和效能的提升,還有信息智能技術本身的綠色技術性質,都將成為新一輪科技產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5.科技新發明出現的時間密度增強,科技和產業的相互促進的時間差進一步縮短,一項科技發明,走向產業化和其產業化的產品的迭代性及其實現社會普及性的周期更加縮短。各科技領域齊頭并進、分工細化、相互交叉激發,創新呈系統集成性。
6.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及企業進行產業趕超提供的“彎道超車”“換道超車”機遇更加凸顯。在全球化中,中國已在高鐵、電商、5G等領域的“彎道超車”“換道超車”上有突出表現;在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新一輪全球化進程中,作為引領性國家,中國將會在更加寬廣的領域,在世界上實現“由跟跑到并跑”“由并跑到領跑”,這會體現在新時代我國各區域經濟的發展上。
7.由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帶動,產業鏈、產品鏈的跨國際分工合作,以及經濟發展開放性、融合性、互補性和資源配置全球性的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流動更加迅捷。這一點,為各區域的產業變革和培育新興戰略性產業提供了巨大的要素保障條件,同時,也增強了各區域經濟在要素聚集上的競爭態勢,就國內而言,圍繞城市群發展的新一輪區域性分化整合已在進行中。
綜上所述,這些新規律、新特征、新趨勢,為產業變革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性機遇,同時又帶來不小的挑戰。
二、利用新規律、新特征、新趨勢,力促市域經濟在新時代努力抓先機培育新優勢。我們要把新科技革命及其產業化新規律、新趨勢、新特征作為重要的認知背景和參照,充分發揮新一輪科技革命在產業變革中的巨大作用。不僅是區塊鏈方面,我們要在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上,積極圍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1.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變革提供基礎性技術支撐。新一輪信息網絡、人工智能、自動化等科技革命的產業化成果,不僅帶來了新一代信息產業、人工智能產業、大數據產業為代表的一批新型基礎性產業的崛起,而且將對傳統產業進行一種革命性改造,并將使新能源、新材料等別的新興戰略產業出現嶄新的特征和趨勢。在對別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塑造和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上,一個主要方面,便是這批新型基礎性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成為一種“新型的基礎設施”,在社會、行業、企業3個層面,分別提供一種底層的、共性的、共享的技術支撐,從而同別的要素資源相結合,完成對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的變革和效率的提升,從而在產業形態上重塑整個產業體系。我市已經在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我們要繼續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和產業互聯網等產業領域進行投入,并盡快形成社會、行業和企業3個層面的應用生態體系,為抓住產業變革機遇創造基礎性、前提性條件。
2.強化新興戰略性產業招商引資,為產業變革提供企業和園區載體支撐。產業變革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手段,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產業變革的結果。我市既要積極謀求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形態改造,又要克服傳統產業發展中形成的“路徑依賴”“慣性作用”“沉淀成本”“新舊產業間利益關系轉換”等問題,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彎道超車”“換道超車”機遇,認識、預知和抓住其產業化形成的具體產業的生命周期中,由誕生到生長壯大到將來成熟的幾種時間窗口,強化針對性,大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經濟發展輸入強勁新動能、新動力。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便是緊密跟蹤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新發明的產業化趨勢,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抓住某個細分領域,利用區域間、企業間、企業內等多種經濟合作方式、產業組織方式、企業組織方式,發揮大型企業在主業衍生型多元化發展的優勢,發揮中小微企業在新興產業領域內的創新優勢,構建園區產業鏈招商引資的新方式、新途徑、新格局,培育出我們的建立在生態性基礎上的新興產業集群。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5G等具有“新型基礎設施”性質的新型產業上,我們首先利用區域外企業,追求其對于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變革,包括對于上一代信息網絡產業的改造,條件允許的話,也可抓住某個產業鏈和產品鏈的細分領域,在已有企業的基礎上,如寰爍科技這樣的企業,建立更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高新科技企業,形成我市這方面的新興產業集群,并爭取形成園區集聚。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強我市經濟的發展后勁。
3.強化營商創業環境建設,為產業變革提供外部性條件支撐。近年來,我市在營商環境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環境支撐。當下,我們要對照國務院新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揚完善做得好的地方,并結合實際尋找差距補短板,進一步提升這方面工作的水平、質量和成效;著眼長遠,我們要積極探索創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利用區塊鏈技術,對于各項事關營商環境的制度規則、政策舉措的實行,能體現一個重要的技術社會學原理,那就是:科技對人類制度高效、公正運行所需要的信息對稱性、全面性、公開性、證據性及其可信性、可溯源性方面的支撐、帶動、促進。總之,只有建設好營商環境,才能為產業變革提供外部性條件支撐,使各類企業的運營、創業能夠更加深入、高效進行,形成越來越強的發展態勢。
最后,我們也要在城市“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建設上,在政策扶持、資金融通、綠色發展考核制度等方面,為抓住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為整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各方面強有力的支撐。
(作者單位:夏縣水頭鎮政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