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1-12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鲙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唐·王維《洛陽女兒行》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洛陽女兒行》的詩題取自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中的“河中之水向東流,洛舊女兒名莫愁”,用以概指當時的貴族女子。此詩題下原注“時年十六”,是王維青少年時在洛陽生活期間所作,當時,洛陽非常富庶繁華。全詩以貧富對比的手法,描寫了兩個女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境況。
詩開頭八句描寫“洛陽女兒”出嫁時的富麗豪貴。才可,意為才能可人;容顏,是說容貌美麗;良人,古代妻對夫的尊稱。詩一開始就先聲奪人,推出了一位才貌雙全的洛陽女子。緊接著是她出嫁的場景描繪:她的丈夫騎一匹青白相間的駿馬,馬具鑲嵌著珍貴的美玉;婢女捧上黃金的盤子,里面盛著烹制精細的鯉魚;朱漆的樓閣一幢幢遙遙相望,紅桃綠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她乘坐的車子是用七種香木制成,綾羅的帷幔裝在車上;仆人們舉著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繡著九花圖案的彩帳……
從“狂夫”到“趙李家”這幾句,是敘洛陽女子丈夫行為之驕奢和貴婦的嬌媚無聊。狂夫,猶拙夫,古代婦女自稱其夫的謙詞。季倫,指晉代石崇,石崇字季倫,以驕奢著稱。九微燈,漢武帝供王母使用的燈,這里指平常的燈火。趙李家,指漢成帝后妃趙飛燕、漢武帝時李夫人,這里泛指貴戚之家。其夫正當青春年華,身享榮華富貴,意氣驕奢,甚于晉代巨富石崇;丈夫親自教她跳舞,其憐愛之情,一如劉宋汝南王之愛妾碧玉。“不惜珊瑚持與人”,用石崇與王愷斗富一事,將“良人”驕奢豪富之態現于紙上。“洛陽女兒”在九微燈的光暈里,在雕花的連環形窗下,通宵達旦,歌舞不休。戲樂已畢,無暇練習曲子;打扮好了,只依爐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見其慵懶之態和空虛無聊的貴族生活。
最后兩句詩人把筆鋒一轉,以西施出身寒微作為反襯,抒發作者的感慨。寫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筆鋪張揚厲,窮形盡相;后一部分以簡筆淡然點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簡,繁簡各宜。詩中有諷刺、有同情、有慨嘆,而這又深深地隱藏在文字背后,只等讀者自己去品味。(《洛陽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