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鄭 菲時間:2019-11-01
今年54歲的趙延海,是絳縣高級中學校現在年齡最大的一線教師、一線班主任。從1988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嘔心瀝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然而多年的勞累,致使他患有高血壓、腎結石、骨質增生等疾病,但是他依舊兢兢業業、嚴格教學、關愛學生,奮戰在教育的最前沿,也因此獲得“市勞動模范”“山西省模范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
踏實敬業 勤奮教學
每天仰望著凌晨四、五點鐘的天空,腳踏著深夜十一、二點的路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是趙延海工作狀態最真實的寫照。
早操時陪著學生跑步鍛煉,午休晚休時到宿舍到教室陪伴學生,和學生一起拖地擦黑板搞衛生,夏天為學生打開窗戶、開啟電扇,冬天給學生打開飲水機燒好熱水……每一天到校后,趙延海總是第一個亮燈,為學生做好一天的學習準備工作,在校工作時間超過十五六個小時,幾乎天天與孩子們一起跑操、用餐、學習、勞動,時時刻刻陪伴在學生身邊。
三十余年的講臺耕耘,趙延海幾乎沒有請過病假和事假,就連母親重病住進重癥監護室,他都是晚上睡在醫院走廊陪母親,凌晨五點又趕往學校和學生一起出早操。
趙延海工作始終勤奮耕耘、無私奉獻、兢兢業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善于思考 創新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他傾心傾力于教育教學事業,業務能力扎實過硬,盡管他已在講臺耕耘三十年,但仍然仔細備課,精心設計,每節課都認真準備紙質教案和電子教案,以至于每學期結束,他的教案比學生的作業本還厚。
他善于思考,敢于創新,實行“老師下水學生上岸”教學方法,即學生講題、學生質疑、學生討論、學生展示等一系列方法。他的課堂,實行先學后教、小組討論、課堂生成、學生展示、教師補充的講課模式,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教師則由“主角”變成了“配角”,把傳統課堂變成了高效課堂,把粗放教育變成了精致教育。
除了語文課教學,作為班主任,他還關心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每天下午五點到六點,他就帶領其他學科的教師一對一輔導科弱學生解決具體問題,使學生成績均衡發展。
在他看來,好教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教是為了不教,學習的最好方法是自學。每天早讀時,教室后邊黑板上必須有6個學生出6道6科高考真題,然后指定另外6名學生完成。每天晚上有4名學生在教室前面黑板上出8道古詩文題,次日早讀時由8名學生完成并講解。
“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從一定程度上講,讀書較少,閱讀面窄,很難像城里的孩子見多識廣,陽光自信,”趙延海就特別注重引領和帶動,和孩子們談歷史談未來,談國內談國外,談學習談事業,談教育談科學,談思想談修養……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在絳縣高級中學校多年,趙延海不斷摸索革新,連創佳績,2017年高考,他所帶的班級共有29名學生達線,達線率超過72%,其中有10名同學考入“985”“211”名校,創造了該校的輝煌成績;2018年高考,他所帶的1501班在當年招生優秀生源不足全縣百分之十的情況下,再創佳績,全班共有22名同學達線;2019年,他所帶的1601班,全班有26名同學達線,達線率超63%,又一次創造了令人驚喜的成績。
面對這樣的成績,趙延海并沒有自滿,他依然堅守在三尺講臺上,不斷創新教學。
嚴慈相濟 愛生如子
“教育最需要的是愛心”,這是趙延海的體會和感悟,他說:“只有愛學生,才會認真備課,好好上課;只有愛學生,才會有責任心、事業心;只有愛學生,才會拋開一切名利,忘記自己;只有愛學生,才會理解孩子,信任孩子。”
他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給學生看病、買藥、買水果、買食物、買作業本、買文具,每年用自己的社保卡在康聯大藥房為學生買藥花費上千元,也經常利用午休時間帶學生外出看病,還為星期天早到校沒有晚飯吃的全班學生一次性買40個餅子。為了不耽擱學生的學習時間,他還經常為學生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大到書籍、作業本,小到膠水、橡皮。甚至有一次,一位學生的奶奶過壽,他因怕耽誤新課而不準這位學生請假而感到歉意,過后他還買了蛋糕讓學生帶給他奶奶。
生活上他是孩子們的“慈父”,學習上他又以“嚴格”著稱。
他從學生進校門進教室起,就開始約法三章、嚴格管理。他創設了嚴格的《班規班紀二十二條》,牢抓學生的生活一日常規。他所帶的班級建立了嚴格的“值周班長制度”,同學們人人能當班長,個個都會管理。每晚班檢時,值日班干部必須對當天班級事務進行總結。他還要求學生離開座位后要將凳子推進課桌下清空桌子后方能離開,教室地面、窗臺、樓道、墻壁每天都要擦洗3次,黑板更是每節課后及時清洗。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做好孩子們學習的引領者,做好孩子們遠航的擺渡人,是一名教師最根本的職責。”趙延海告訴記者。
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他還經常帶領學生去安泰敬老院做義工;去陳村山上的烈士陵園瞻仰憑吊,敬獻花圈;去里冊峪、茨溝、東華山遠足;去社區搞義務宣傳活動;去考察續魯峪、么里峪、里冊峪、陳村峪、紫家峪等地的礦石和檀木;探究孫王電廠大暖、勃村鄉飛機場建設的可能性。說教、力行、總結、反思,讓學生們真正地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盡管許多學生已經畢業,但每年寒暑假都會回來看望趙延海,聆聽他的教誨。學生們說:“趙老師不僅是我們學業上的老師,更是我們人生的精神導師。”
趙延海懷抱一腔愛教育、愛學生的熱血,投身在絳山沃土中。多年來他放棄評高級職稱的機會、推遲兒子的婚期,即便疾病的侵擾,也無愧無悔地奮戰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上。
他說:“我承受著教師的辛勞,也享受著勞動的欣慰,為自己能幫助貧困生、學困生完成學業,為懵懂少年開導人生樹立三觀,能照顧孩子們飲食起居與身心健康,能看著莘莘學子考上大學走向社會而深深自豪。”
“教好書、育好人”,在未來的執教生涯里,趙延海將繼續踐行一名人民教師的初衷,滿懷熱情和無私奉獻,為更多的學子們點亮心燈、指引方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