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0-25
記者 鄭 菲
見到教師要問好;上下樓梯互相禮讓;不亂扔果皮紙屑;公交車上禮讓需要幫助的人;上課要準時;課堂上坐直,寫字時保持正確的姿勢;上課認真聽講,不說小話不開小差;早晚刷牙,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近年來,我市多所中小學校注重養成教育的實施,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品德入手,扎實推進學生養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就是好品質的形成,也是好的教育的體現。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最重要的教育成長期,這也將成為他們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最好時期。
近日,記者走進我市多所學校,了解這些學校養成教育的做法。
小學:良好習慣初養成
臨晉小學是臨猗縣一所寄宿制學校。在學生成長重要階段,由于寄宿制學校的特殊性,孩子的學習、生活的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自然而然承擔起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任。
一直以來,臨晉小學秉持著“教孩子五年,想孩子一生”的理念,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一套以德育教育為主的養成教育體系。
該校政教主任王波介紹,為把養成教育真正貫徹到位,內化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校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利用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和班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等。學校還結合重大傳統節日開展“學雷鋒月”“紅領巾愛勞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一系列活動,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
其次,學校建立教師和學生值周制度,設立紅領巾監督崗,堅持學生自主管理。每一天值周學生配合值周領導進行衛生督查、紀律督查、行為習慣督查、餐廳管理等工作,發現違紀行為登記記錄,每周一小結,并評選出優秀班級。
最后,學校利用“筑夢之聲”廣播站,每天播放不同的主題與內容,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對全校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生的養成教育重點在他們的行為習慣上,為的是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學生自制力等。我校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就通過軍訓、銘記小學生行為規范準則來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紀律性和意志力。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多留守兒童,我們也呼吁家長,無論多忙,都要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蓖醪ㄕf。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是一個長期反復的教育過程。幾年來,稷山縣西街小學對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進行了探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養成教育。
在最初實施階段,西街小學成立了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對全校學生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調查摸底,制訂出養成教育的工作重點和方案。隨后,學校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制定了《西街小學學生一日行為規范要求》《西街小學班級管理細則》《西街小學班主任職責》等文件,從校內外、課內外、兩操、路隊、集會、衛生、值日等各個方面進行規范要求和量化評選。
為讓養成教育實實在在潤化于學生心中,西街小學將規范要求編成口訣、順口溜、兒歌,并充分利用每周國旗下講話和各種活動,不斷向學生滲透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學校將每周三早上30分鐘定為誦讀時間,下午20分鐘定為書香小課時間,培養學生每一天都朗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該校政教主任張良枝告訴記者:“習慣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于養成教育工作要從細微處入手,反復抓、抓反復。習慣養成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全面配合,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共同督促學生養成好習慣,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更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教師不斷督促引導,使養成教育真正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習慣。”
初中:良好習慣再培養
學生著裝整齊、尊敬師長、談吐文雅、上下樓梯井然有序、跑操整齊劃一,這是市實驗中學學生在養成教育中逐漸形成的面貌。
該校德育處主任賈春介紹,市實驗中學探索和實踐建立了“四化”德育體系,即全員化、精細化、小組化、多元化的德育體系,通過“四化”德育體系引領養成教育。
“全員化”即人人都是養成教育的工作者。學校每一位任課教師、行政后勤人員都有育人之責。每周,教職員工都要填好“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檢查表”,編成“育人工作信息”向全校公布。同時,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周至少面向一個學生開展親情化、個性化育人活動,動態把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心理發展軌跡,細微了解學生在校綜合表現情況,給予有效指導,并做好定期跟蹤回訪工作。
“精細化”即時時都是養成教育的良機。從入校、課前自主、課堂紀律、課間活動、放學離校等關鍵時段共40條細則對學生規范要求,各年級組采取“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每天都進行檢查并在班里進行教育。
“小組化”即事事都是養成教育的載體。學校管理年級化,年級管理班級化,班級管理小組化,各班設置班級日志,從課前、課堂、衛生、兩操等進行檢查,由值日班干部負責,同時實行小組間互相監督;每周五統計得分情況,周一對本周各組情況進行通報,選出本周優秀小組。
“多元化”即處處都是養成教育的環境。學校建立開放圖書室、少年農學院,讓學生滋養心靈,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實施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同步進行、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完美結合、校園引導與社區管理雙重構建,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賈春告訴記者:“養成教育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一種綜合教育,也是對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怎樣做事和做人的教育。初中生從小學生轉變過來,不乏學生在行為、學習習慣上存在問題,到初中后,學校應對學生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嚴格要求,對學生進行再培養?!?/p>
高中:良好習慣深加強
風陵渡中學是我省首批重點中學,榮獲過全國中學生創造力培養示范學校、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多年來,風陵渡中學始終秉持“關愛生命,注重實踐,自主成長,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重視學生的理想信念教學,鼓勵和引導學生“做最好的自己”,多措并舉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
在培養學習習慣方面,風陵渡中學通過知識落實對抗賽,強化學生集體榮譽感,督促學生復習鞏固、掌握知識,培養了良好學習習慣。另外,學校開展全方位的激情教育,每天早中晚三次“激情宣誓”,排遣郁悶、提升自信、激發靈感、調動潛能,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培養行為習慣方面,通過開展陽光跑操活動、培養文明就餐習慣、強化宿舍管理,嚴格要求學生習慣的養成。例如就餐習慣,學校將餐廳座位分配到班到人,要求學生保持自己座位周邊的衛生。學生按指定路線上下樓梯,排隊打飯,到自己座位就餐,人人參與光盤行動,飯后自己收拾餐具。如此的就餐秩序,整頓強化了學生的規矩意識,保障了師生的就餐安全,培養了學生自理能力和節約意識。
不亂扔垃圾、不打罵推搡、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上課不交頭接耳、勤換洗衣物……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就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只有在學校、家長、社會共同努力下,孩子才會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扣好人生第一??圩印?/p>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