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19-10-21

▲蘇莊花饃色彩艷麗、造型精美王斌 攝

▲情景劇《司馬光砸缸》奪人眼球王斌 攝
■記者 王斌
10月18日至20日,夏縣首次舉辦的司馬光誕辰1000周年系列活動成功舉行。3天時間里,除了盛大的啟動儀式和文化古禮活動,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文旅融合之后烹制的一道盛宴。
西陰遺址、禹王城,還有剛剛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墻下關帝廟……通往司馬光祠景區的長道兩側,展示版面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夏縣的厚重娓娓道來。駐足細讀,你便會知曉這里的魅力所在。
與展示版面相互映襯的是各種文創產品和非遺項目。色彩艷麗、造型精美的夏縣蘇莊花饃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蘇莊花饃早在清咸豐年間就因制作細膩、栩栩如生而享譽鄉鄰,歷經數代傳承而不衰。為了使這一傳統手工技藝不斷發揚光大,蘇莊花饃新一代傳承人邱翠玲,于今年8月份成立了夏縣衛夫人故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她大膽創新,將夏縣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美感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制作技藝。
除了琳瑯滿目的花饃,還有葫蘆藝術雕刻。據介紹,開發葫蘆產品的公司僅葫蘆種植品種就有7個,包括大型亞腰葫蘆、長柄葫蘆、雞蛋葫蘆等。從2018年開始,這家公司開始進行葫蘆藝術品的深加工,將雕刻工藝、燙畫工藝、創意手工藝等融入其中,產品深受歡迎。
捏誰像誰,現場制作,一位民間藝人正在聚精會神地忙碌。只見他左手拿著一大塊已經有模樣的泥制品,右手拿著一個小刀在不停地雕刻,眼前坐著的老人與他手中的作品神似。久違的民間藝人捏像,讓人打開眼界。
栩栩如生的草編鳳凰是華軍宏的作品。這位來自咸陽的中年漢子說,草編技藝是當地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用材料是一種棕樹葉,也叫扇子樹,生長在陜西南部。“它的特點是韌性強,過去多用來做蒲扇。”華軍宏說,他的作品主要以鳥類和昆蟲為主,包括蜻蜓、蝴蝶、孔雀等。
看點還有很多:情景劇《司馬光砸缸》將人們耳熟能詳的關于司馬光的故事成功演繹,孩子們的表演充滿童趣,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棗蛋饃是夏縣獨具風味的面食品,它的起源據說與寒食節有關……顯然,這里的文化盛宴足夠豐盛。千年司馬光,厚韻新夏縣。這道文化盛宴以司馬光的名義,將夏縣厚重的韻味展示得淋漓盡致,余味悠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