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山花爛漫系于心

記2019年度“全國優秀教師”獲得者、平陸縣曹川初中教師趙李紅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0-18

趙李紅,平陸縣曹川初中數學教師,從教19年來,在鄉村教育的沃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深受學生、同事、領導和學生家長的好評,先后榮獲“山西省模范教師”“山西省優秀班主任”“晉綏兒女支持老區教育獎”等榮譽,由于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對鄉村孩子一心一意的付出,今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進城,他數次斷然拒絕

生長在農村、扎根在農村的趙李紅,從2001年走上工作崗位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當園丁培育百花,做黃牛無私奉獻”的誓言,并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準則。

也是從這一天起,他每天早上5點50分起床,6點到教室;21點20分查寢,22點回到辦公室,日復一日地奮戰在鄉村教學第一線。

他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他看來,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愛崗敬業是教師的本分。他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每天早晨巡視教室,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早上是否吃過早餐,各種學習用品是否都帶齊了;學生有無身體不適;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同學們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學生生病時,他便帶著去看病;學生乘車的錢丟了,就墊付車費讓她搭車;留守學生學習跟不上進度,就主動幫他們補課……

在他心中,永遠以學生為中心,無論發生什么事情,也沒因為個人私事請過一天假,未曾耽誤過學生一節課。

一次意外,趙李紅的左腳受傷不能行走,只能躺在病床上。可他心里著急,心想“這樣下去學生的課是要耽誤的”。他不聽醫生叮囑偷偷從醫院跑出來,拄著拐杖回到了教室……

他始終堅持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正是這樣優秀的品質,趙李紅多次得到調離崗位、進城工作的機會。

然而,數次的進城機會他都斷然拒絕。

當記者問起他,為什么要拒絕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時,他堅定地說:“曹川鎮是我的家鄉,這個鎮相對偏僻,教育也很落后,除了一些條件好些的選擇在外上學的學生,剩下的都是貧困戶的孩子,這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作為曹川鎮的一份子,我想為家鄉教育做些貢獻,為這些孩子做些事情。”

教學,他秉持“兵教兵”理念

作為一名教師,把學生教好,是趙李紅一直以來思考最多的事情。

他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參與上課、聽課、評課,反復思索打磨課堂,尋找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采用“兵教兵”的教學理念,利用分層教學,既讓優生“吃得飽”,又使學困生“消得了”,并堅持用“預習—反饋—解惑—自評”的教學模式,積極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兵教兵’就是讓學生教學生,通過討論式、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班級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教學困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困生吸取好學生的學習觀點和方法,提高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好學生鞏固知識。”趙李紅告訴記者。

這種“兵教兵”的學習模式,趙李紅已經實行了10年,也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多年來,他所帶的班級成績和個人學科成績均在全縣名列前茅,在學校年度考核中,年年被評為優秀班級。

教學離不開研究,對專業的深度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因此,趙李紅積極學習專業相關書籍,撰寫論文。他的論文《淺談多媒體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在省級刊物公開發表。

由于教學工作的出色,雖然還是一名青年教師的趙李紅,從2011年開始,也在學校的分配指導下,對剛參加工作的特崗教師進行幫教。

“每年開學時,學校會有‘老帶新’的幫扶行動,我也被分配帶需要指導的新教師并通過互相聽課來指導新教師,從而在課堂中發現他們在細節上、知識點上存在的問題。幫教活動是個互相進步的學習機會,有的時候我也會從新教師那里汲取到好的方法和想法。”趙李紅說。

即使在他人看來,趙李紅的教學成績已經很優秀,可是他從不驕傲自滿,認真耐心地指導這些特崗教師,傾其所學,認真指導新教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指導下,有三位教師已成長為縣級模范教師。

陳靜是今年九月份剛到曹川初中的教師,她是趙李紅的幫教對象。她告訴記者:“我從九月上崗到現在,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進步很大。趙老師平時會聽我的課,聽完課后就告訴我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從哪方面改進,我也經常聽趙老師的課,他的課氣氛很活躍,尤其是把學生交叉分組,讓學生自己討論問題,學生的參與度很高。”

育人,他以父愛焐熱“孤獨”的心

作為一個鄉村中學的班主任,趙李紅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學生的發展和動態。每年他都對留守學生摸底造冊,建立檔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幫扶計劃。

比如,在班級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組成幫扶小組,讓留守學生與班級其他同學成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學習,一起參加實踐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小伙伴的關懷與溫暖。他還經常對留守學生進行家訪、電話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在生活、學習、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情況,建立進步檔案。

趙李紅說:“留守學生幾乎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他們的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的關懷較少,再加上初中階段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很容易走彎路,我覺得他們更需要幫助。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可以教他們多學點知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給予更多的關心,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從而更好地成長。”

十多年來,他先后幫助了80多名留守學生,并使他們缺失的家庭教育得到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陽光快樂地成長。

多年努力換來家長感激、學生感動,但是在趙李紅這里,并不覺得自己有多偉大。他認為,作為班主任,關心學生就應該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既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這正是作為班主任的職責所在。

十九年來,他就是這樣播撒著愛的種子,收獲著愛的碩果。家長們都說:“有趙老師教我們的孩子,放心!”

“一枝獨秀景已然,滿園春色更可待”。趙李紅相信真誠的奉獻能在未來收獲“山花爛漫”,不倦追求的他,早已把鄉村教育的振興當做一生的事業去追求。

■本報記者 鄭 菲 通訊員 梁淑娟 孫保平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