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大河灣>

饃夾菜與咖啡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16

過了寒露,先生的饃夾菜不得不按暫停鍵,開始做早餐,燕麥煮荷包蛋,伴黃瓜,這是我的最愛。因為這個季節饃夾菜拿回來就涼了,胃受不了。飯后半小時,該喝的藥喝過,散步去公園,陽光沐浴下打四十分鐘太極,坐公交車回家,一天的任務完成一半,開始燒水沏茶。然后,小憩,然后,準備中飯,趕在孫女回來擺上桌。

可是每過立夏,清晨六點鐘出去,空著肚子打太極回來,誰也不想進廚房奏一通鍋碗瓢盆曲,路邊的饃夾菜就成了首選早餐。早些年,油條豆漿,包子餡餅,餛飩胡辣湯,可以一周不重樣。現在,養生專家們說油炸食品不建議吃,包子餡餅里的鹽肯定超標,油不能保證是優質油,至于帶湯的食品,純粹是各種精調出的口味,香過你的舌頭便會漸漸腐蝕你的內臟,還敢吃么?還有,世界上胃癌最多的人群在中國,因為中國不是分餐制,所以可怕的致癌病菌——幽門螺旋桿菌無處不在。如果想有健康的身體,必須有健康的早餐,如果想吃健康早餐,在自己家廚房做無疑最安全。

饃夾菜大概是運城首創,最早于90年代后期,火車站前或者醫院門口甚至市委機關對面的巷子口,一個流動小車,一筐熱饃饃,十來個小盆里裝著涼拌菜和炒菜,饃饃用刀子劃開裝在塑料袋里,筷子在幾個盆里轉一圈,塞進饃饃,一塊錢。若是再夾個煎雞蛋,就多五毛錢。有的攤主厚道,任你夾多少,總是一副笑臉,反正你不能夾到饃外面去。有的攤主就盯著你,見你夾多了就鼻子不是了鼻子。饃夾菜也得有技巧,會夾的一開始就把菜往最底下塞,上面塑料袋一系看不出。我偶爾吃一次,總忍不住暗瞥攤主臉色,匆匆夾幾筷子走人。先生不管,他技術好,總能把自己喜歡的菜塞進去。我說:“你夾那么多人家就賠了。”先生說:“你沒看別人都比我夾得多嗎?放心,賠了人家早就不干了。”后來想想是這個理,厚道的攤主憑的是薄利多銷,賺的都是回頭客的錢。但我仍然大多讓先生替我去夾。住在家電市場旁邊時,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靠賣這種極簡單的早餐給家里蓋起三層樓。她告訴我,別看簡單,晚上要洗好菜,凌晨四點起來切菜、拌菜、炒菜,六點多熱饃饃送來就出攤,一般到十點多賣完收攤。“饃饃兩毛一個,油和菜算三毛,力氣是自己的不算,能掙一半。一般每天賣三百個饃饃,掙一百五十塊錢”。那時,我這個副高職稱的公家人每月不到兩千塊薪水,賣饃夾菜的是我的兩倍還多。二十年過去,饃夾菜早已漲到四塊錢,但仍盛行不衰,只是說利潤倒不如以前,除去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是競爭力強了。

孫女不屑:“黃豆芽、綠豆芽,海帶絲、土豆絲,胡蘿卜、白蘿卜,茴子白、紫包菜,熱炒涼拌,還有黑乎乎的什么大醬,純粹大雜燴嘛,什么味兒啊?爺爺你這運城胃怎么不與時俱進呢?又不是吃不起。”先生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改不了。比如北方人愛吃面條,南方人離不開大米飯。”孫女反駁道:“那你為什么愛喝咖啡?吃饃夾菜喝咖啡,簡直不倫不類嘛!奶奶為什么不這樣?”先生被噎住,片刻之后說:“我也喜歡喝茶呀。”咖啡起因于我,剛開始寫作時每天早上一杯,然后才有精神。現在睡眠不好戒了,先生卻迷上。饃夾菜買回家,沖一杯益昌老街速溶咖啡,十分鐘結束戰斗。我說:“咖啡要品,哪有如此牛飲的?”先生不理睬,不管孫女和我說什么,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經常上午碧螺春,下午普洱,晚上九點鐘再加一杯咖啡,仍然倒頭就能一分鐘進入夢鄉。

孫女的早餐,全麥面包夾火腿芝士或者培根,脫脂牛奶或者咖啡、果汁,偶爾,牛奶煮燕麥,煎牛排,刀叉用得溜溜熟練。禮拜天她自己做酸奶蛋糕,除了打煤氣灶的火,打雞蛋分蛋液加面粉白糖,其他全自己動手,出鍋后白瓷盤里切開擺成花瓣狀,端著讓我們每人品嘗指頭寬一條。通常,小米粥、包子、饅頭基本不進嘴,這早餐就讓我和先生大費腦筋。

我說:“遺傳基因怎么到你們這代人變異了?喜歡這些東西。”

“我才不要運城胃,這樣將來走世界餓不著。明天不吃蛋炒飯,你們能不能有點創造力?”她的伶牙俐齒我思維跟不上。辛虧從小灌輸給她洋快餐是垃圾食品,炸雞漢堡一個多月才給她解解饞,不然,這一日三餐怎么安排?她才14歲啊。我們悄悄上網學,什么土豆泥、蔬菜煎餅、米飯團子、三明治、咖喱飯,現學現賣,逼出來幾個花樣才應付過關。

孫子更牛,暑假臨走前要親手做頓飯犒勞爺爺奶奶,從購食材到剖魚、燉羊肉、做菜熬粥,不許任何人插手,拿出他生物實驗室的架勢,穩穩站在灶臺前對著菜譜,無師自通,擺了滿滿一桌。火鍋燉羊肉每人小半碗;芹菜汁面條澆魚湯小半碗;炒蘆筍每人一小碟;八寶粥每人小半碗;餐后甜點是黃桃加乳酪。孫女蹦著喊:“哥哥從今天起晉升一級廚師,奶奶下崗哦!”趁著孫子在廚房,先生咬著我耳朵說:“這八寶粥里怎么還放煉乳?”我掐他一把,忙說:“這頓飯有創意,先就贏了,第二是分餐制,與時俱進,第三嘛……”還沒說完,媳婦說:“這不中不西的完全是混搭么?哪有火鍋來得爽?”她是三天不吃火鍋就罷飯的主,得虧她兒子顧忌她口味,弄個青菜大拼盤,羊肉從火鍋里撈出來就涮菜。

兒子笑笑,他喜歡吃面條,一天三頓不膩,至今癡心不改,無論火鍋烤肉,還是西餐日料,都奪不走面條在他胃中的位置。為了他這口,先生苦練數年,如今,面條搟的挑不出毛病,只在澆頭上動腦筋變花樣。兒子算著哪天搟面就哪天不吃機關食堂,巴巴跑回家。孫子放假進門第一餐,也是必吃爺爺手搟面,我這師傅已退居二線。看著他們大汗淋漓對著空面碗喊過癮,我說:“這才是典型的運城胃嘛。”

自認為可以南北通吃,云南米線、桂林米粉、廣州靚湯、四川火鍋、山東蔥卷大餅、東北酸菜燉肉、陜西岐山臊子面、肉夾饃和涼皮、莜面栲栳栳、洋芋擦擦,胃從來不抗拒。杭州蘇州小住時,半個月不見饃饃面條,頓頓米飯淮揚菜,更是改造了原本的味蕾,成為至愛,體重直往上飆。

那年去歐洲,每天除了早餐在酒店吃面包、果醬、咖啡,午餐晚餐全進中國餐館,不免失望。一律的大紅燈籠高掛,桌子、椅子上搭一色中國紅,一壺茶上來,八菜一湯米飯管夠,主要是熟悉的同胞面孔和中國話讓人溫暖。幾天過去,有人喊要饃饃吃,有人在房間自帶插座電源燒水泡方便面,四川的幾位把帶來的辣椒醬貢獻出來讓大家搶,唯我沒事。那天到威尼斯,隊友說:“到了意大利不吃比薩,這不傻嗎?”于是一人買一塊,沒吃完她就說:“真不如咱運城五毛錢的餡餅好吃。”我也有同感。十幾天下來,胃開始抗議,在街上聞見漢堡咖啡的味兒就想吐,中餐館也膩了,商量好似的一律紅燒肉、鯉魚、茴子白、青菜手慢點菜盤就光了。有一天上桌的魚還是餿的。看著那么多團隊排隊等上桌,知道投訴也沒用,只能忍了。回到香港,立馬打車去維多利亞海灣找中國館子,點了茭白炒肉、西芹百合、四季烤麩,蝦仁餛飩,犒勞委屈了十多天的胃。又一年去俄羅斯,在吃了中國餃子和多次的八菜一湯后,大家終于爭取到一頓正宗的俄羅斯餐。托爾斯泰莊園門前餐館里,大列巴、奶酪、黃油以及魚子醬,紅菜湯,竟然是黑咖啡,分量超級大,隊友們風卷殘云般,我的胃卻不給信號,它不感興趣。領隊訓道:“難得這么地道的魚子醬,高蛋白啊。不吃浪費啊,你真是吃饃喝小米粥的運城胃。”幸虧有西瓜和番茄,竟然是有機的,多少年沒有的味道,讓我才不至于餓肚子。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要想不受影響最難,微信里今天說吃紅薯土豆淀粉攝入量高,明天又說是抗癌食品;說喝黑茶降血脂,喝綠茶抗衰老,喝老白茶治感冒,喝10年霜降后的老茶降血糖,還有戒了五谷雜糧專喝蔬菜汁的。好在我們一家人沒怎么太較真,仍然按習慣吃飯,吃得舒服為標準。偶爾來點新花樣,眼前一亮或者味蕾被刺激,就算是“有點創造力”了,也蠻開心。管它什么胃,別讓它受委屈就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