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19-10-15
□鹽湖區果業發展中心 周俊卿
勞動力短缺,人工價格不斷攀升,果園勞動力老齡化已是共性問題,成為制約水果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的瓶頸,加強果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大勢所趨。
金井鄉南扶村村民郭勇革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能人。他是果農,也是水果經紀人,還是永農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圣耕歷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水果行業摸爬滾打二十余年的他,有70畝果園,有農資門市部,有合作社和收購市場。他認為:“發展果業就得兩條腿走路:第一條腿是練內功,做到差異化的好吃。要死磕著把品質搞出差異化來,最好是特別好吃!在說打造品牌之前,必須經過品質沉淀這一關鍵階段,沒有這個作為前提,其他的都是形式。另一條腿做服務,品質上來了,服務跟不上也不會長久。”
2019年,郭勇革帶頭成立了鹽湖區第一家果業社會化服務專業機構,目前涵蓋五大服務體系:種植服務、運輸服務、倉儲服務、加工服務、流通服務,可滿足果農種植、技術、采摘、檢測、包裝、冷鏈、加工等多種需求,擁有各類果園機械200余臺,其中,3臺先進的東方紅履帶型遙控自走式打藥機和2架無人機日作業面積可以達到200畝。“我們是專業的,目標是省工、省時、省力、省錢、效果好,讓果農收入有保障,損失有賠付。”他很樂觀:“你現在不找我不要緊,5年后呢?總有一天你會想到我。”
當前,果園生產現狀正處在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向社會化生產轉型階段,在推動果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程中,我覺得,一是要引導果農整合周邊土地。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實行適度規模化,適度規模的面積不要太大,一般在50畝~100畝之間。二是要進行宜機化改造。比如樹行太窄,機械進不來,就必須隔行間伐,間伐改形,既能通風透光,提升果品品質,又能減少每年的剪枝量;還能實行機械化,省時、省力、省工、省錢。三是典型引領,示范帶動。在標準化示范園區率先進行宣傳動員實施,讓果農直接感受到果業社會化服務的成果,做到學有榜樣、干有方向。四是繼續推行和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等運行模式。鼓勵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創辦專業化服務組織,鼓勵、支持他們從單一環節服務向綜合性、一體化全程服務發展。五是制定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措施。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整合支農資金、涉農項目,加大各類從事果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他們開展綜合服務體系建設。
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是我國農業需要長期面對的現實,加快推進果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構建果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果園分散經營和現代果業有機銜接的必然選擇,是推動果業轉型升級、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