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徐曉冰 張莉娜時間:2019-10-14
10月3日,我們整個大家庭共24個人,在運城市委黨校家屬院內——我們父親的家中,召開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主題教育課。
這場特殊的家庭教育課的主題是“壯麗七十載 奮進新時代”。
黨員大家庭
特殊教育課憶崢嶸育后人

▲一家人在“壯麗七十載 奮進新時代”的橫幅下,憶崢嶸、話黨恩。
我們的父親徐信安原是市委黨校校長,多年來愛崗敬業,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受他的影響與教育,我們和家里其他成員一樣,緊跟他的步伐,堅持他一貫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默默奉獻。我們這個家族很特殊,不僅我們的父親是黨員,甚至我們整個家族基本上也都是黨員,全家人共同的志愿都是:立志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因為早在國慶節前就已經安排好了此次的這場特殊的家庭教育課,所以會議當天,90多歲的二爺爺徐寬福一家人從四川成都風塵仆仆地趕回來了;二姑一家從太原坐高鐵急匆匆回來了;三叔一家也從鄭州馬不停蹄回來了……整個大家庭24個人積極參加了此次教育課。
當天,客廳里燈火輝煌,紅底白字的橫幅“壯麗七十載 奮進新時代”,懸掛在墻上,分外耀眼奪目。
會前,全家人首先參觀了二爺爺帶回家的4樣“寶貝”: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1985年榮獲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光榮證書”;1978年出席全國科學大會時,中央領導接見他時拍的合影照片;反應一生經歷的影集。
看到這4樣“寶貝”,全家人一致認為,這是屬于二爺爺的光榮,也是屬于全家人的光榮。我們為有這樣一位為祖國和黨的事業無私奉獻的二爺爺而自豪,而驕傲!
10時,家庭教育課正式開始。父親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二爺爺南下70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歡聚一堂召開這個特殊的家庭教育課,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說完,便邀請二爺爺為我們講一講他當年的紅色故事。
我們的二爺爺,是一位老共產黨員、老干部。他曾參加過運城黨組織的城市接管工作,并擔任晉綏十一分區學聯會副主席。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工作團,并參加川北區南充市的軍事接管工作。他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線的建設,以及第一條出川鐵路寶成線的修筑。他還曾出國援外,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親身參加了坦贊鐵路的修建工作,并任中國駐坦贊鐵路工作組生產組組長和副總工程師、鐵道部第二工程局黨委書記。他曾榮獲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南下工作團入川50周年紀念章、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等。另外,1970年和1971年,他分別參加了國慶和“五一”天安門觀禮。2019年,更是榮獲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二爺爺所走過的路,是一條革命的路,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路,他把一切都獻給了黨和人民。
老黨員的紅色故事
是新一代奮進的指路明燈

▲全家人一起參觀老黨員徐寬福的4樣“寶貝”。
二爺爺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全家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家庭主題教育課:“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立至今,已走過了98年的偉大歷程。習總書記講,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那么,我們黨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正是堅守了這個初心和使命,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正是堅守了這個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后,又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了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一家人,一定要緊緊跟著共產黨走,黨指向哪里,就要全身心奮斗在哪里。在這個問題上,要有政治自覺,必須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絕不能有半點的含糊和馬虎……”
二爺爺說:“新中國成立已經70年了,已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70年來,我們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和山山水水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這次坐車一路回來,過秦嶺時,就穿越了不少隧道。像這樣大的工程,只有共產黨能修成,也只有共產黨辦得到。70年,真是不容易啊!70年來,新中國的歷史,確實是一部壯麗的歷史。我們的路走對了,這條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人常說,‘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國家好了,家才會好’。我們國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還要分兩個階段走,繼續奮斗30年。因此,我們一家人一定都要熱愛我們的國家,勤勤懇懇、無私奉獻、干好本職工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任何一個人都不要落下和掉隊……”他說,“我們這個家,在舊社會時是很窮的,我都討過飯。曾祖父光緒三年逃荒到寧夏,客逝異鄉。曾祖母,給有錢人當奶媽,養家糊口。我的祖父到潼關熬過相公,后回村開了個小賣部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祖母因生活所迫年紀輕輕便離世。父親早年常常打短工、扛長工,母親整夜整夜地紡線織布,就為了掙幾個饃饃吃。我與哥哥吃了上頓沒下頓。我曾到燒瓦窯給人搬磚,一天能掙回來兩個饃饃,自己吃一個,給家里留一個。家里根本沒有錢供我們上學讀書。后來勉強上了學,也是農忙停學、農閑上學,搭的是開水灶。妹妹得病后因為醫不起,眼看著被死神奪去了生命。回想過去,我們家的日子很苦,過著‘吃石頭燒腿’的悲慘生活。”
“1947年,是共產黨和毛主席解放了我們一家,分了房子,分了土地,日子才好了起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家有了小樓房、小汽車。就是在農村的,也通過誠實勞動過上了好光景。這一切,都是共產黨給的,都是改革開放給的。‘做人要有良心’,這是老百姓的話。我們一家人,一定要感謝共產黨,永遠不忘本,永遠不變心。”他說,“習總書記講,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我們的家譜今年年底就會完善,全家人一定要牢牢記住‘勤是家中寶、儉是聚寶盆、家和萬事興’這個家訓,不忘先輩、學習先輩,不給先輩臉上抹黑,傳承好家風,使我們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獎章閃閃亮
照我去戰斗
二爺爺的講述,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的思緒,也隨著他思想的潮水在放縱奔流和翻騰。
二爺爺主要講了黨史、國史和家史三個問題,感人之深、教育之大,讓人熱血沸騰。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全家人定要記住二爺爺的教誨和叮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庭;定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斗新征程;定要傳承好家風家訓,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不讓人民戳脊梁骨。
聽完這場家庭主題教育課,我們全家人一致表示,要向我們的二爺爺學習,要以二爺爺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個名副其實的新時代的奮斗者、追夢者和筑夢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