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中國古代閱兵有哪些內容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08

日前舉行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給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古代也有“閱兵”,目的和意義雖各不相同,但主題依然是宣示捍衛和平的決心。大閱兵中“戰車方陣”最為搶眼,這從西安發現秦兵馬俑坑便可看出。

一般安排在什么時候

古代的閱兵場所,一般稱為“校場”或“教場”,古代又稱閱兵叫“校閱”就是這個原因。古代閱兵的時間除了臨時安排外,一般都安排在農閑的秋冬季節。據《周禮·夏官》記載,周王朝便是十一月閱兵,此即所謂“中冬,教大閱”。

但從《春秋·左傳》所記來看,先秦諸侯國閱兵似乎以秋天為多。如魯國大閱兵,一般便放在秋天。

漢代閱兵時間基本固定在“立秋”這天舉行。在漢亡之前的最后一年,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世襲魏王的曹丕便在這年立秋主持了漢朝最后一次閱兵活動,還“親令金鼓之節”。

“方陣”什么樣

古代閱兵也講究“隊列”和“陣形”。《尚書·牧誓》記載,三千多年前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西南)舉行大戰前閱兵儀式。儀式開始前,周武王命令:“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這些都是對隊列的要求,意思是,舉起你們的戈,排好你們的盾,立好你們的矛。

但古代閱兵的陣形與現代的“方陣”并不是一回事。陣形又叫陣勢,或陣法,是實用戰術,善戰者無不通曉陣法。先秦時已有一套相當成熟和實用的軍事陣法,戰國軍事家孫臏總結出十大陣形。《孫臏兵法·十陣》稱:“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

在古代所有陣形中,大概要數諸葛亮的“八陣圖”最出名。所謂八陣圖,就是八種攻防方式,分為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形,民間稱之為“八卦陣”。

如何“安保”

大閱兵是國家級重要活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歷朝歷代也都是下“死命令”,確保大閱兵“萬無一失”順利進行。那么,古代閱兵如何做好安保工作?

從隆慶三年大閱兵來看,明朝大閱兵安保工作做得也十分到位。在大閱兵正式開始前幾天,閱兵場所便要“戒嚴”,時稱“預肅教場”。《明史·軍禮志》記載:“總協戎政大臣、巡視科道督率將領軍兵預肅教場。”從其記載來看,戒嚴工作由“閱兵總指揮”負責,親自檢查現場,并設有專門的安保機構和官員進行“巡視”。

閱兵途中的安保同樣要一級防衛,三大營官軍備好甲胄器杖,將官四人統領馬兵兩千人跟隨皇帝。前往大閱兵現場的官員、工作人員全都配掛“出入證”——腰牌,并統一著裝,穿大紅便服,提前到達大閱兵現場指定位置,即所謂“關領扈從,牙牌懸帶,先詣教場”。

皇帝平時出行都有專門儀仗隊,但前往大閱兵現場時,則改由靠得住的“錦衣衛”士兵充作儀仗隊員。皇帝從車上一下來,就有兵部官員導引入行宮。在閱兵臺上的保衛則由專門負責安保的“京營”將士負責。

移動戰車不可或缺

戰車大約在距今4000年的夏王朝初期就已成為軍事裝備,投入戰爭。到商王朝,戰車功能已很豐富,從河南安陽殷墟考古發現來看,商王朝的戰車獨轅、雙輪、長轂、扁方車箱,車上裝備有弓箭、盾牌、戈、矛、殳、短劍等各種兵器。每輛戰車上載3名士兵,其中一名為馭手,負責駕車,另外兩名分站兩側,負責作戰,遠用弓箭,近用戈矛。春秋以后,戰車種類相當齊全,分為攻車、守車、副車、闕車、指揮車等不同用途。秦漢時期,戰車不僅功能強大,其數量也大增。大閱兵中“戰車方陣”最為搶眼,這從西安發現秦兵馬俑坑便可看出。就戰車而言,各朝閱兵看點大概是這樣:先秦看“指南車”,這是先秦時高科技戰車,可以自動識別方向,雖然不可能直接作戰,但打仗出征時不可或缺;三國時看“木牛流馬”,這種糧草運輸車是當時最高效的運輸車,系蜀國丞相諸葛亮發明;西晉看“偏箱車”,這是當時作戰性能最出色的戰車,由軍事將領馬隆發明,可攻可守,攻防兩用;唐朝看“記里鼓車”,與“指南車”一樣,系機械化自動工具,可自動記錄行程……

宋朝以后戰車制造裝備進一步升級,有一個叫魏勝的武器專家曾發明了多款戰車,其中的炮車便十分神奇。《宋史·魏勝傳》記載:“炮車在陣中,施火石炮,亦二百步。”可見,這種炮車頗像那個時代的導彈發射車。

到了明代,閱兵時可以展示的先進戰車更多了:裝備“神機槍”的戰火兵車、雷火車、全勝車、沖虜藏槍車、火炬攻城車……為此,明朝還專門成立了特種部隊“車營”。(《北京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