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9-26
王麟
近日,家兄喜慶九十大壽,我冒雨趕回原籍祝賀,家鄉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我老家在稷王山南麓,原屬夏縣七里坡鄉管轄,上世紀70年代劃歸聞喜縣,后來又并入該縣郭家莊鎮。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來,家鄉的面貌變化就更大了:丘陵小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煤油燈照明變成了電燈高懸;天不下雨無水喝變成了水龍頭裝在了鍋灶邊;光禿禿的土嶺被綠色鋪滿;一年四季的耕耬耙磨完全被機器所替代;種地不納糧,還有農業補助款;看病能報銷,老年人還享有各種優待;冬暖夏涼的土窯洞依然存在,但裝修時髦大別于先前。紅色、綠色、古色,生態環保無污染,雖然遠離鬧市,但瓜果蔬菜都在身邊,不用花錢,天堂一般。
我的大侄兒王茂山是個實干家。他雖已年逾六旬,但精神矍鑠、干勁很大。他除了自力更生,獨自切崖打了幾孔寬敞明亮的窯洞外,還就地取材,在院內的高崖上挖了一個高深數十米的土洞,直通野外。其內部裝飾亮麗,塑有古今名人像若干,名曰“仙人洞”。洞內洞外,堆積著他收藏的各種古董,諸如改革開放前的犁耬耙磨鋤鐮鍘、紡線織布機和自制的大型飛龍木雕等。
最吸引我眼球的則是新中國建立后的1950年1月,夏縣縣長田英俊發給我們家的“土地證”和“房窯證”。“兩證”詳述了我們一家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以及土地房窯的面積等,再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政府認定。我反復端詳后,用手機拍了下來,傳于子孫世代保存,感恩黨和人民政府,不忘祖根所在。
王茂山還利用大自然賦予的地理位置和獨具特色的周邊環境,別出心裁地開展了免費的鄉村一日游。他在自家住宅周邊大量植樹、種花、養孔雀、升標準國旗、給松柏樹造型……每當春暖花開或過節,一日游十分火爆。游人如織、應接不暇,紛紛從城市來到這里觀光賞景,品農家飯、進仙人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真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他們流連忘返,還帶來更多的人游玩。
遙想當年,苦難多多,父親被日偽土匪漢奸毆打致死。那時哥哥不足十歲,我才兩三歲,母親和我們兩兄弟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新中國讓我們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國家助學金支持我上完大學;改革開放后,我們家的生活就更好了,兄弟兩家子孫多為大中專學生,其中四人讀了碩士研究生,一人留學國外;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很美滿幸福,并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入發展盡最大的努力、作應有的貢獻!
我雖已是耄耋老者,但不打麻將、不跳舞、不抽煙、不喝酒,整日讀書、看報、寫文章,文化養老快樂多,偶有文章見報,心情更加喜悅,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