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薛前發時間:2019-09-04
說實在的,小的時候我生活里是不缺肉的,那一縷縷的肉香味兒至今我還不時在夢里品味著……
春暖花開的季節,吃過早飯總是磨磨蹭蹭瞄著大人的眼神兒,趁著大人一不注意,便在上學的路上繞了道兒。書包里經常會藏著兩個禾鼠夾子。早飯后幾個伴兒廝跟著到溝里或者崖下選準一個禾鼠洞口放上夾子,下午放學后常常會有收獲的禾鼠——中午第一節課遲到在教室門口被老師罰站是家常便飯的。要是頭天放了幾個夾子就收獲了幾條禾鼠,便覺得這幾天運氣好,第二天更不會放過放夾子的機會;要是頭天放了好幾個夾子,下午放學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提溜了幾條禾鼠回家了,自己一兩條都沒有夾住,這能甘心?第二天更不會放過放夾子的機會!禮拜天往往都會起一個大早,拿一把圓頭鐵锨兩個人抬一個桶,大人吵吵著別弄壞了桶踩了人家麥苗兒要挨打的,滿口應承中早就出了門——灌禾鼠去了!灌禾鼠是有竅的,能夠眼見得禾鼠鉆進洞里的時候不多。我們幾個看洞口的面面土,洞里有沒有禾鼠經常就能看個八九不離十!看準了洞,用圓頭鐵锨挖一個小坑,就剩下抬水灌了。要是碰上附近處正在春澆小麥,我們一伙子別提多高興了!因為方便一桶一桶地抬水,便能夠一鼓作氣灌出洞子里的禾鼠來!我們幾個伙伴兒都有用鋼鋸條自己磨制的刀子都鋒利得緊,我們宰殺了禾鼠都會保留一張完整的皮——把禾鼠皮釘在墻上晾干,一張皮一毛五!我們把宰殺好的禾鼠放在花瓷碗里,加上半碗水,再放幾角辣椒和幾瓣獨頭蒜在鍋里,蒸十幾二十分鐘,出鍋后在碗里放幾勺柿子醋,撒一撮香菜……至今想到那花瓷碗里的禾鼠肉,嘖嘖嘖,倍倍兒香!
那年月里,夏日正午午休是在家里的。在院子里陰涼處拉一張涼席子光著身子就躺下了。躺涼席子上也是在眼睛縫兒里盯著家里的大人。伙伴兒們約好碰頭兒地點,家里大人一去地里干活,就給了我們溜出去的機會。河水里要比涼席子上涼爽得多,并且還有魚。伙伴兒幾個水性沒有太好的,也就只會簡單的狗刨,鉆在水里憋氣好的也不過二三十秒。在河里光著身子,你追我趕,吵吵嚷嚷、嘻嘻哈哈地打水仗倒也是樂翻了天。冷不防誰家的大人忽然就站在了河岸邊兒上,其他的伴兒顧不得到岸邊穿短褲,拿上鞋子就捂著臉一溜兒鉆到了玉米地里的光景是常常會有的。
記得那些年,村子里的池泊中或者河水里,幾乎每一年都有淹死的;記得在教室前毒花花的日頭下,老師讓赤著腳只穿著短褲罰站,記得被家里大人堵在門口掄圓了大手掌……但都沒有抵得住河里水里涼爽爽、嘻哈哈的誘惑。
好些時候我們會摸到二三斤重的大魚呢。提著那大魚回到家,雖然也少不了挨罵,但三下五除二弄干凈魚鱗,用鋼鋸刀子把魚開了膛清理了內臟,一刀一刀的劃出口子來,口子里夾上幾片兒蒜幾片、生姜片,然后放在饃盤里,在鍋里蒸,也就是十幾分鐘的光景——至今想來那清蒸魚的味兒都會饞涎欲滴……
小的時候,我們也吃燒烤。記憶里的烤饃是香噴噴、暖烘烘的,烤蟬牛兒則是熱鬧歡快的。燒火做飯的當兒,媽把饃切成薄薄的片兒,用炭锨兒托著,放在鍋灶下面的邊兒上,自己依偎在媽媽的懷里,眼珠子瞪得豆圓豆圓地看著灶下旺旺的火,看著灶下的饃片兒漸漸地變黃,漸漸地溢出一股香味兒……眼巴巴看著媽用炭锨兒取出了饃片來了,香味已經到了鼻子底下了——媽把饃片一個個翻起放到了灶下。倘若媽能在切好的饃片兒上撒一撮兒鹽,滴幾滴棉籽油,把兩片饃片對著研磨一番再烤,那烤饃的味兒更是沒得說了……小時候家里拮據,那也算是奢侈了,不常有的!烤蟬牛兒則是盡著性子的!烏黑的手、油乎乎的嘴里也能吧嗒出油花子來了,想吃多少吃多少!
人說道“秋后一暑,熱死老牛”,那熱死老牛的秋日晚飯后,村邊那一片小樹林子是童年記憶里絕好的去處。晚飯的時候,因為心里想著捉蟬牛兒,吃飯不過是家里大人吵著、罵著應景兒的作業,呼嚕、呼嚕扒拉上幾口,說一句“飽啦”,不等大人說話早就溜出了家門鉆進了村邊那一片小樹林子里。約好了的伴兒們都在,早了不中,蟬牛兒出不來,遲了也不行,蟬牛兒就要脫出蟬殼了。我們約在黃昏后,蟬牛兒也約黃昏后。等著蟬牛兒破土而出慢吞吞地要往樹上去要找一個合適的枝杈脫殼了,許是想不到我們幾個在等著它呢。剛出土的就要爬到樹根兒跟前的、已經爬上了樹干的一個也跑不了。用不了多會兒,伙伴們一個個提著的桶子里面便都會拾滿蟬牛兒。有帶著火柴的,有跑去附近場里抱麥秸的,還有在樹林子邊兒放哨的……
點著麥秸,旺旺的火焰過后,把蟬牛兒倒在紅彤彤的灰燼中,再壘成圓骨堆兒,片刻的功夫,樹林子里便彌漫著濃郁的蟬牛兒的肉香味兒了……
再寂寥的冬日,鄉下的孩子也會找到樂子的。下了雪,凍得通紅的小手兒嘻嘻哈哈中堆出一個、一個雪人,滾起一個個大大的雪球自不必說。趁著冰冷的夜色,拿一只手電,在樹上找那瑟瑟發抖的麻雀兒是我們的意外收獲。靜靜的夜色里,手電光柱子晃來晃去,伙伴們輕手輕腳屏聲靜氣豎起耳朵只怕漏掉一絲兒樹枝間瑟瑟發抖的聲響——那是有麻雀兒呢。就算發現了樹枝間的麻雀兒,伴兒們也都會憋著欣喜和激動:手電的光柱子一打過去,手中的竹竿便敲過去……成了!麻雀兒常常會掉下來成了我們袋子里的獵物。給爐子上的茶壺里倒上半盆子熱水,在門口的平地上和一攤泥巴,把那獵物用泥巴一團、一團地裹起來,在手里輕輕地拍,拍成一個個圓圓的泥球,塞在爐子下面熱灰里……第二天,打破泥球、灑上鹽,便是一頓美味。
小的時候我的生活里是不缺肉的,那一縷縷的肉香至今還縈繞在我們的回憶里,那是童年的滋味。
如今,回想起來,那時候正長身體的我們都是小饞貓。
那時的鄉村的美食記憶真是有些奢侈,什么河里游的、土里鉆的、溝里跑的、天上飛的,也算是山珍海味吧,我都算一一品嘗過了。如今,回想起來,那是記憶深處的味道,那是親情的味道,那是曾經的我們難以忘記的故鄉的味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