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鄭天虎 牛東海時間:2019-08-13
街道干凈整潔,公園綠樹成蔭;城市品位提升,生活環境優美……這是稷山縣連續兩屆蟬聯省級文明縣城的結果。
“創建省級文明縣城,讓城市文明建設邁上更高的臺階和水平,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稷山縣委書記廉廣鋒深有感觸地說。
同心筑夢,文明創建有廣度
“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說的這句話,兩年多來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稷山36萬人民群眾。
人間萬事出艱辛。稷山縣從2012年啟動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以來,一路兼程,一路凱歌。從榮獲“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先進縣”,到榮獲“2014—2015年度省級文明縣城”,再到蟬聯“2016—2017年度省級文明縣城”,這些榮譽稱號的得來實際上艱難重重。
初始,對標省級文明縣城測評標準,差距何止毫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道路、排水、路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城市綠化提檔升級空間很大。闖紅燈、扔垃圾、破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經常發生,干群上下同創共建的氛圍不濃……短板、瓶頸存在方方面面。
面對不足怎么辦?擼起袖子加油干!
“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從那一刻起,稷山縣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沖鋒號角劃破長空,全面展示稷山文明的瑰麗畫卷漸次展開。
不忘初心,負重前行。稷山縣委、縣政府從提高干部理論水平和提升行政效能入手,加強學習,深化改革,努力打造廉潔高效的生活環境,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列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程。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周密部署,強力推進,廣泛動員,在全縣上下掀起“全民參與文明創建,人人爭當文明市民”的創建工作熱潮;向廣大干部群眾發放了《稷山縣市民文明手冊》《稷山縣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知識手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倡議書》和《爭做文明市民倡議書》等;以公民道德宣傳日為契機,邀請市委黨校教授傳經授課,提高公民道德建設認識水平;組織全縣各級各類文明單位、中小學生代表等500余人,在稷峰文化廣場開展了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在全縣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的同時,在縣電視臺開辟了“文明大家談”專欄,讓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的群眾暢談文明;在媒體陸續刊登了《文明創建人人有責》《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倡議書》等。利用廣場LED顯示屏,墻體宣傳標語、出租車廣告顯示屏宣傳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口號,協調移動、聯通、電信3家公司利用短信平臺向廣大市民推送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口號,在縣城10條主要路燈桿上制作懸掛公益廣告。在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基層單位普遍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活動,并對16個省、市級文明單位實行動態管理,杜絕了“牌子到手、創建到頭”的現象。注重發揮文明單位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組織文明單位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把文明輻射到全社會,樹立起文明單位的新形象。
文化厚重,文明創建有溫度
如今,在稷山縣城,一條條街道,一座座廣場,一條條公益廣告,無不折射出千年古縣的文化符號和氣息,提升著城市的品格與品位。
如果說經濟發展是一座城市的軀體,那么精神文明就是城市的靈魂所在。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布局,以創建為民的情懷、堅持不懈的努力、求真務實的作風,依靠全縣人民,全力推進文明縣城創建。
稷山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層深深懂得,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不是單純地去爭榮譽,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創建,改善縣城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讓百姓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
“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是增強推進轉型升級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我們將以省級文明縣城為新的起點,馳而不息,進一步提高市民的認同感、自豪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存師這樣說道。
該縣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媒體單位為宣傳平臺,開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陳規陋俗專項整治”“講文明樹新風棄陋俗”等專題專欄,通過正面宣傳,凝聚起全縣人民建設幸福美麗稷山的強大合力。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推廣建立善行義舉榜、開展“最美稷山人”評選活動和“文明鄉村”評選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積極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由點到面、由淺到深、做實做細,努力在全縣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引領作用。近年來,該縣涌現出午仁翠、潘春虎等一批道德模范。他們是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先行者和引領者,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該縣通過“公民道德日”宣傳活動、道德模范基層宣講、公民道德講堂等形式,把他們的事跡發揚光大,傳遞社會正能量,使全社會形成學習、崇尚、爭當、關愛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
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目前,該縣志愿服務從零散活動發展到已有3支志愿者服務隊,注冊人數3萬余人。他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踐行“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常年堅持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免費為全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在文明風尚引領、依靠科技致富、維護治安穩定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了一道溫暖亮麗的風景線,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贊譽。
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建設“文化名縣”。立足千年古縣后稷農耕文化的獨特優勢,把高臺花鼓等非遺文化提升到更高層次,把印刷包裝、金銀器加工、螺鈿漆器等文化產業做精做強,創作更多的文藝精品力作。實施文化下基層、全民閱讀、農村電影放映等公益性品牌活動。不斷繁榮文藝作品創作,圍繞姚天福廉政文化、吳紹先孝悌文化、稷山紅色文化、后稷農耕文化等文化元素,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加快推進大佛文化園建設、圣王山旅游開發,提升休閑旅游的品位,奠定生態旅游的基石,帶動全縣文化旅游產業提檔升級。
風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長空。文明創建的大力推進,讓稷山的百姓開始得到更多的實惠。
砥礪前行,文明創建有高度
每當夜幕來臨,華燈綻放,不論在稷峰文化廣場、民樂園文化廣場、稷王文化廣場,還是在“四館一中心”,或是新建的民悅園、濱河文化廣場等,音樂四起,人們載歌載舞,歡聲笑語,讓夜色靈動,幸福縈繞。
8月11日是個星期天。這天早上,數十名中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別在稷峰街與稷王路交叉路口、稷峰街與振興路交叉路口,身穿志愿者紅馬甲,手持小紅旗,開展勸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禮讓斑馬線志愿服務活動。
在東城社區,有一支由退休老黨員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不論刮風下雨,一年四季義務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
“稷山好人”像蒲公英一樣到處開花,也讓稷山成為一座“志愿者之城”。凡人善舉,匯成火焰照亮城市之魂,也傳導著城市溫度、文明深度、精神刻度。
稷山縣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龍頭,從多方面著手,讓文明創建之花遍地盛開。
一是堅持創新理念,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圍繞“雙二十”縣城遠景規劃,加快城市功能提升。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加快發展科教文衛事業。三是抓住工作重點,深入開展交通秩序暢通專項行動和市容市貌整治專項行動,市容市貌明顯進一步優化。
“我們堅持用干部的責任感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文明創建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只有這樣,才能用雙手管理好自己的家園,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宣如是說。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今天的稷山縣城,文明的力量如潮奔涌,磅礴前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