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雷登攀時間:2019-08-08
“5年的部隊生活,鍛煉了我的意志,強健了我的體魄,影響了我一輩子的生活。我常常懷念部隊的生活,懷念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近日,被評為運城市最美退役軍人的常海濱,是垣曲縣華峰鄉馬村人。他出生于1971年,1989年響應國家號召光榮入伍,在北京衛戍區服役5年,于1994年退役?;氐嚼霞液螅煌跣?,報效家鄉,積極參與家鄉建設,2011年擔任馬村村委會主任,2014年12月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為民服務,用軍人本色幫助鄉親致富
馬村地處垣曲西塬,位于麻姑山腳下,是華峰鄉北部的靠山村莊。該村自北而南長約3公里,村民居住較為分散,有11個居民組1317口人,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村。2011年12月,馬村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常海濱臨危受命,被選為馬村村委會主任。
多年的軍旅生涯,造就了常海濱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養成了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習慣,更是烙上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
為了讓村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常海濱多次和華峰鄉黨委、鄉政府領導對馬村發展規劃謀篇布局,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和村民進行交談,外出參觀學習優秀村莊建設的發展思路,并立足馬村實際,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村民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措施。
一抓土地分配。常海濱和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戶,認真聽取黨員、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分析“窮、臟、亂”的原因,對村民反映最集中的人地不均問題,他扛著壓力,頂著責任,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使該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二抓智能化養雞場建設。積極建設智能化養雞場,實現了喂料、喂水控溫、清糞、傳輸雞蛋等全程自動化控制,并提供6個長期用工崗位,使其每月工資達3000元。同時,積極為村民爭取利益,給雞場所在的居民組每戶村民每年兩車雞糞,保證村民種地施肥。
三抓核桃樹移栽工程。為了加快核桃產業的發展,常海濱一戶一戶地做思想工作,每天四五點起床,組織村民移栽、澆水,確保核桃樹的成活率。截至目前,該村種植核桃1100畝,形成了馬村“一村一品”主導產業。
四抓異地搬遷。2018年,該村完成了23戶房子的拆房復墾,把部分老宅子收歸集體所有,然后進行統一規劃,該拆除的拆除,該修繕的修繕,用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一方經濟,將馬村變成“開發旅游、招商引資”的先進村。
踏實工作,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奮進
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常海濱始終把其作為一項政治責任和頭等大事,勤懇工作,踏實奉獻。為進一步推進馬村脫貧攻堅工作,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他用軍人過硬的作風和滿腔的熱情,堅持不懈,帶領全村苦干實干,因戶制宜、綜合施策、精準扶持,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行,全力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
——2017年,積極爭取扶貧資金40萬元,發展30畝“冷拱棚”種植西瓜。由村集體同意經營,收益的80%為貧困戶分紅,20%歸村集體所有。同時,安排貧困戶村民在“冷拱棚”打工的有24戶27口人,收益8萬余元。
——投資1000萬元建設的養雞場項目于2017年11月建成投產,有11戶貧困戶在雞場務工,每戶增收兩萬余元。
——打造300畝優質桃園,2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進行分紅。2017年,貧困戶分紅4.5萬元,戶均增收1730元。
——實施“易地搬遷”20戶。其中,2016年5戶,2017年15戶。
——實施“金融扶貧”19戶,每戶年增收3000元。
2017年,馬村整村脫貧,實現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目標。
勇挑重擔,用拼搏體現人生價值
常海濱還非常重視馬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自擔任村干部以來,憑著在部隊練就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的精神和品質,他為馬村先后引來各項投資1470萬元,對馬村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有效改善。
一是投資40萬元,復墾宅基地100畝;二是投資80萬元,硬化4公里街巷;三是投資80萬元,對村文化廣場進行改造;四是成立日間照料中心;五是投資40萬元,建成“冷拱棚”30畝;六是招商引資1000萬元,在馬村建成了一座智能化養雞場;七是投資100萬元,實施了馬村人畜吃水管網改造工程;八是投資30萬元,實施完成了3公里機耕路項目工程;九是投資50萬元,實施完成180畝退耕還林核桃樹移栽工程;十是投資20萬元,對村里的環境衛生進行了集中整治。
馬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不僅改善了農村生產環境,也促進了村民人均純收入的不斷增長。
常海濱退伍后,始終不忘軍人本色,始終情系百姓,始終扎根基層奉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了當代退伍軍人的優秀品質,在帶領馬村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