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發布者:時間:2019-07-19
據新華社倫敦7月17日電(記者 張家偉)一個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的國際團隊17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說,他們通過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菌與雌蚊絕育相結合,幾乎完全清除了野外試驗區內的野生白紋伊蚊,并且這種方法比其他防蚊方式更環保、更高效。
白紋伊蚊是登革、寨卡等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防控這類蚊子對遏制相關傳染性疾病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中山大學奚志勇教授團隊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中國廣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家機構合作開發了一種控制蚊子種群的新方法。團隊先讓蚊子感染上沃爾巴克氏菌,然后再對蚊子實施低劑量射線輻射,使輻射水平達到讓雌蚊絕育的效果,但不影響雄蚊生殖能力,最終將這些感染細菌并被輻射的蚊子釋放到野外。
此前研究已發現,可用沃爾巴克氏菌來控制伊蚊繁殖,雄性伊蚊感染這種常見共生菌后,與之交配的雌性伊蚊產下的卵無法孵化。
團隊在廣州市兩個島上開展了現場試驗,期間釋放了數百萬只攜帶沃爾巴克氏菌且受過輻射的白紋伊蚊。結果顯示,這種“雙管齊下”的新方法讓試驗區的野生白紋伊蚊種群幾乎被完全清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